山在第5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應(yīng)世來住山,誰是直翁直。 -- 出自宋·陳著·壽天寧寺主僧可舉八十
- 又如域西山,寸山寸金置。 -- 出自宋·陳著·書范景山先丈逸事
- 伽藍起舞山鬼避,擊大法鼓轟雷霆。 -- 出自宋·陳著·四月五日醉書慈云閣
- 賢哉昔魯山,心地出芝蘭。 -- 出自宋·陳著·送嚴心傳鄞縣學教任滿
- 蒼翠照四山,枝柯結(jié)虬龍。 -- 出自宋·陳著·送趙榷院
- 坐對半窗山月影,參成一片白云心。 -- 出自宋·陳著·宿靈石方丈
- 可人本色山林屋,避世珍羞芋栗盤。 -- 出自宋·陳著·同趙景文到梅山弟家
- 石身本聚山川氣,便是人心聚處靈。 -- 出自宋·陳著·應(yīng)百里李天益來求作奉川十詠似之·石夫人
- 而今難說山居穩(wěn),飛馬窮搜過虎狼。 -- 出自宋·陳著·周翁留飲酒
- 漠漠水云山隔斷,何時王翰卜為鄰。 -- 出自宋·陳著·答范景山晝詩見意
- 檐宿白云山氣重,門無赤日樹陰寒。 -- 出自宋·陳著·過仙山詠孫松磵新庵
- 潮江合拜山駐腳,伏脈分行東西支。 -- 出自宋·陳著·寄賦黃東發(fā)湖山精舍
- 見大不嫌山寺小,立高應(yīng)笑世人低。 -- 出自宋·陳著·為齡叟作
- 河水洋洋山杳杳,一聲歸櫓綠楊邊。 -- 出自宋·陳著·次韻杜孟傳送歸剡
- 路融山脈山,屋戴樹毛陰。 -- 出自宋·陳著·過梅山弟家
- 飛到五山山絕頂,風雷變化雨河沙。 -- 出自宋·陳著·似僧耕野云
- 一聲樵唱山前路,卻又飛歸翡翠西。 -- 出自宋·陳著·出門偶成
- 更不問、三山五峰。 -- 出自元·姬翼·太常引·情知萬事轉(zhuǎn)頭空
- 云南地即山,踐踏等塵土。 -- 出自當代·錢鐘書·游雪竇山
- 我嘗觀乎山,起伏有水致。 -- 出自當代·錢鐘書·游雪竇山
- 乃知水與山,思各出其位。 -- 出自當代·錢鐘書·游雪竇山
- 巫峽猿聲山吐月,灞橋驢背雪因風。 -- 出自當代·錢鐘書·尋詩
- 儼然意如山,道義克負荷。 -- 出自當代·錢鐘書·贈鄭海夫[朝宗]
- 南山起云山山雨,折得荷花不歸去。 -- 出自宋·俞桂·采蓮曲
- 寺僧未晚山門閉,不放閑云一片飛。 -- 出自宋·俞桂·虎丘
- 幾曲屏山山萬疊。 -- 出自·沈祖棻·蝶戀花·轉(zhuǎn)轂輕雷腸九折
- 望斷小屏山上路,重逢依舊飄飖。 -- 出自·沈祖棻·臨江仙·望斷小屏山上路
- 雪肌香、荊山玉瑩,蟬鬢亂、巫峽云寒。 -- 出自宋·張玉娘·玉蝴蝶 離情
- 我欲上山山路險,我欲汲井井泉遙。 -- 出自唐·顧況·悲歌二(一作悲歌,一作短歌行)
- 仙人錯下山,拍手壇邊笑。 -- 出自唐·顧況·古仙壇
- 野人愛向山中宿,況在葛洪丹井西。 -- 出自唐·顧況·山中(一作朱放詩,題作山中聽子規(guī))
- 云門路上山陰雪,中有玉人持玉節(jié)。 -- 出自唐·顧況·剡紙歌
- 南州管靈山,可惜曠土棲。 -- 出自唐·顧況·酬信州劉侍郎兄
- 只有溪上山,還識揚舲翁。 -- 出自唐·顧況·初秋蓮塘歸
- 若向洞庭山下過,暗知澆瀝圣姑神。 -- 出自唐·顧況·送李侍御往吳興(一作送李侍郎從宣城取洞庭
- 家近似忘山路險,土甘殊覺瘴煙輕。 -- 出自唐·殷堯藩·送劉禹錫侍御出刺連州
- 鐵心自儗山中賦,玉笛誰將月下橫。 -- 出自唐·殷堯藩·友人山中梅花
- 云晴漸覺山川異,風便寧知道路長。 -- 出自唐·殷堯藩·送源中丞使新羅
- 不材天與山中養(yǎng),飽食人嗤柱下工。 -- 出自宋·宋祁·官舍二首
- 我頃為中山,蠲租案田水。 -- 出自宋·宋祁·劉伯誠見惠仆所作中山雜詠石刻
- 我家世世山西士,二十期門從天子。 -- 出自宋·宋祁·擬東武曲二首
- 崒崒相向山,濺濺自流水。 -- 出自宋·宋祁·寄題宮師相公宴息園
- 我慚散質(zhì)山中養(yǎng),君結(jié)孤根江上來。 -- 出自宋·宋祁·蘆
- 黎明走蒼山,千仞勢如削。 -- 出自宋·宋祁·曉過二里山
- 蟠龍運厭山圍國,燬角宵涼水際天。 -- 出自宋·宋祁·送段秘丞同理金陵
- 浮云起南山,冉冉朝復(fù)雨。 -- 出自宋·張耒·感春十三首
- 高臺面南山,獨立望空闊。 -- 出自宋·張耒·感春十三首
- 浮云起南山,商羊未休息。 -- 出自宋·張耒·感春十三首
- 是時三神山,忽隕巨鰲首。 -- 出自宋·張耒·感遇二十五首
- 居寄佛殺山,舉趾厭局促。 -- 出自宋·張耒·苦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