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4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 出自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 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 只有湖山公案。 -- 出自宋·蘇軾·西江月 送別
-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 出自宋·蘇軾·西江月 平山堂
- 回首亂山橫。 -- 出自宋·蘇軾·南鄉(xiāng)子 送述古
- 荷蕢過山前。 -- 出自宋·蘇軾·醉翁操·瑯然
- 湖上青山翠作堆,蔥蔥郁郁氣佳哉。 -- 出自宋·蘇軾·九日,尋臻闇黎,遂泛小舟至勤師院,二首
- 何當從山火,束縕分寸燭。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jīng)
- )浮玉山頭日日風,(即金山也。 -- 出自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
- 吾聞東山傅,置酒攜燕婉。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聲繞碧山飛去、晚云留。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 游賞
- 才到龍山馬足輕。 -- 出自宋·蘇軾·陽關曲
- 蕭蕭南山松,黃葉隕勁風。 -- 出自宋·蘇軾·山茶
-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 出自宋·蘇軾·東坡八首
- 明日南山春色動,不知誰佩紫微壺。 -- 出自宋·蘇軾·章錢二君見和,復次韻答之,二首
- 水涵空,山照市。 -- 出自宋·蘇軾·更漏子 送孫巨源
- 海東頭,山盡處。 -- 出自宋·蘇軾·更漏子 送孫巨源
- 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踏青
- 便欲此山前,筑室安遲暮。 -- 出自宋·蘇軾·與周長官、李秀才游徑山,二君先以詩見寄,
- 況當岐山下,風物尤可慚。 -- 出自宋·蘇軾·東湖
- 誰向空山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詩。 -- 出自宋·蘇軾·虔州八境圖八首(〔原無引,據(jù)它本補。〕)
-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 -- 出自宋·蘇軾·荔支嘆
- 清江縈山碧玉環(huán),下有老龍千古閑。 -- 出自宋·蘇軾·張競辰永康所居萬卷堂
- 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 -- 出自宋·蘇軾·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
- 豈無佳山水,借眼風雨過。 -- 出自宋·蘇軾·遷居臨皋亭
- 共指蒼山路,來朝白帝祠。 -- 出自宋·蘇軾·白帝廟
- 破甑蒸山麥,長歌唱竹枝。 -- 出自宋·蘇軾·白帝廟
- 不如金山去,清風半帆耳。 -- 出自宋·蘇軾·金山妙高臺
- 不是溪山曾獨往,何有解作掛猿枝。 -- 出自宋·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
- 白云出山初無心,棲烏何必戀山林。 -- 出自宋·蘇軾·贈曇秀
- 開園頤山下,屏跡松江曲。 -- 出自宋·蘇軾·寄周安孺茶
- 誰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 出自宋·蘇軾·愛玉女洞中水,既致兩瓶,恐後復取而為使者
- 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 出自宋·蘇軾·柳氏二外甥求筆跡
- 君言西山頂,自古流白泉。 -- 出自宋·蘇軾·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薩泉見餉二首
- 不愧惠山味,但無陸子賢。 -- 出自宋·蘇軾·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薩泉見餉二首
- 何處青山不堪老,當年明月巧相隨。 -- 出自宋·蘇軾·次韻李修孺留別二首
- 獨見神山開,遽餐石髓香。 -- 出自宋·蘇軾·次丹元姚先生韻(〔底本二首詩合為一首,今
-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 出自宋·蘇軾·獄中寄子由二首
- 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 出自宋·蘇軾·獄中寄子由二首
- 何處青山不堪老,當時明月巧相隨。 -- 出自宋·蘇軾·次韻李修孺留別二首
- 獨望鐘山喚寶公,林間白塔如孤鶴。 -- 出自宋·蘇軾·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風,得鐘山泉公書,寄詩
-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蒼蒼。 -- 出自宋·蘇軾·湖上夜歸
- 共夸青山峰,曲盡花不隕。 -- 出自宋·蘇軾·李公擇過高郵見施大夫與孫莘老賞花詩憶與仆
- 江上青山亦何有,伍洲遙望劉郎藪。 -- 出自宋·蘇軾·王齊萬秀才寓居武昌縣劉郎洑正與伍洲相對伍
- 江上西山半隱堤,此邦臺館一時西。 -- 出自宋·蘇軾·南堂五首
- 吾聞太山石,積日穿線溜。 -- 出自宋·蘇軾·棲賢三峽橋
- 清寒入山骨,草木盡堅瘦。 -- 出自宋·蘇軾·棲賢三峽橋
- 里闬峨山北,田園震澤東。 -- 出自宋·蘇軾·用過韻冬至與諸生飲酒
- 所恨蜀山君未見,他年攜手醉郫筒。 -- 出自宋·蘇軾·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
- 惟應故山夢,隨子到吾廬。 -- 出自宋·蘇軾·送岑著作
- 精誠貫山石為裂,天女下試顏如蓮。 -- 出自宋·蘇軾·游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