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4個(gè)字的詩句
山在第四個(gè)字的詩句
- 林表秋山白鳥飛,此中幽致亦還稀。 -- 出自宋·林逋·易從師山亭
- 表里湖山極目春,據(jù)鞍時(shí)此避埃塵。 -- 出自宋·林逋·和謝秘校西湖馬上
- 春滿吳山樹,人登汴水船。 -- 出自宋·林逋·聞葉初秀才東歸
- 祇說尋山去,相期已數(shù)年。 -- 出自宋·林逋·贈(zèng)胡人
- 江靜聞山狖,川長數(shù)塞鴻。 -- 出自唐·崔顥·題沈隱侯八詠樓
- 丘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shí)。 -- 出自魏晉·阮籍·詠懷
- 經(jīng)始東山廬,果下自成榛。 -- 出自魏晉·左思·招隱
- 美志同山阿。 -- 出自南北·沈約·懷舊詩 傷胡諧之
- 氣與三山壯。 -- 出自南北·沈約·游鐘山詩應(yīng)西陽王教
- 淹留此山東。 -- 出自南北·沈約·八詠詩 登臺(tái)望秋月
- 送別峴山頭。 -- 出自南北·沈約·襄陽蹋銅蹄歌
- 零落委山丘。 -- 出自南北·沈約·懷舊詩 傷王諶
- 既薦巫山枕。 -- 出自南北·沈約·夢見美人詩
- 先鑄首山銅。 -- 出自南北·沈約·和劉雍州繪博山香爐詩
- 聳蹕詔山祗。 -- 出自南北·沈約·侍游方山應(yīng)詔詩
- 銳意三山上。 -- 出自南北·沈約·游沈道士館詩
- 六代舊山川。 -- 出自南北·沈約·登北固樓詩
- 若蒙西山藥。 -- 出自南北·沈約·宿東園詩
- 蔽虧昆山樹。 -- 出自南北·沈約·和王中書德充詠白云詩
- 伐罪芒山曲。 -- 出自南北·沈約·侍宴樂游苑餞呂僧珍應(yīng)詔詩
- 醉憶春山獨(dú)倚樓,遠(yuǎn)山回合暮云收。 -- 出自唐·馮延巳·浣溪沙
- 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 -- 出自唐·馮延巳·鵲踏枝·梅花繁枝千萬片
- 夢覺巫山春色,醉眼花飛狼籍。 -- 出自唐·馮延巳·謁金門·楊柳陌
- 霜積秋山萬樹紅,倚簾樓上掛朱櫳。 -- 出自唐·馮延巳·拋球樂·霜積秋山萬樹紅
- 霜積秋山萬樹紅,倚巖樓上掛朱櫳。 -- 出自唐·馮延巳·拋球樂·酒罷歌余興未闌
- 霧圍南山郁冥冥,狹谷荒風(fēng)驅(qū)水聲。 -- 出自宋·曾鞏·苦雨
- 圣賢雖山丘,相望心或庶。 -- 出自宋·曾鞏·南軒
- 秀已滋山國,清尤助水鄉(xiāng)。 -- 出自宋·曾鞏·喜雪二首
- 始去東山榜,俄參北斗魁。 -- 出自宋·曾鞏·送鄭州邵資政
- 試望橋山路,蕭蕭翠柏深。 -- 出自宋·曾鞏·英宗皇帝詞二首
- 但覺滿山金碧澗,不知誰到為煙蘿。 -- 出自宋·曾鞏·贈(zèng)護(hù)仁監(jiān)院
- 能舉丘山惟筆力,可摩云日是風(fēng)標(biāo)。 -- 出自宋·曾鞏·寄孫正之
- 已愛破山泉漱玉,更憐垂垅麥翻波。 -- 出自宋·曾鞏·首夏
- 朝寒陟山砠,宵雨集僧堂。 -- 出自宋·曾鞏·宿尊勝院
- 終日行山不出城,城中山勢與去平。 -- 出自宋·曾鞏·薛老亭晚歸
- 石瑩見山棱,林疏覺窗冏。 -- 出自宋·曾鞏·九日九日
- 買田南山下,禾黍忽已秋。 -- 出自宋·曾鞏·舍弟南源刈稻
- 繞郭青山疊寒玉,索堤遠(yuǎn)水鋪文練。 -- 出自宋·曾鞏·戲呈休文屯田
- 勢疑空山竭九澤,殺氣已應(yīng)太白高。 -- 出自宋·曾鞏·一鶚
- 云壓楚山春后雪,風(fēng)吹襄水坐來寒。 -- 出自宋·曾鞏·招澤甫竹亭閑話
- 滿眼青山更上樓,偶攜閑客此閑游。 -- 出自宋·曾鞏·郡樓
- 我留東山意頗卓,屏棄外慮無毫芒。 -- 出自宋·曾鞏·送李撰赴舉
- 一見云山病眼清,野僧勤動(dòng)水邊迎。 -- 出自宋·曾鞏·疏山
- 忽驚西山云,毫末生一鏡。 -- 出自宋·曾鞏·喜寒
- 莫指關(guān)山路,空使翠蛾顰。 -- 出自宋·朱敦儒·水調(diào)歌頭·偏賞中秋月
- 失卻故山云,索手指空為客。 -- 出自宋·朱敦儒·好事近·失卻故山云
- 碧斗遙山眉黛晚。 -- 出自宋·朱敦儒·減字木蘭花·挼花弄扇
- 小簇春山。 -- 出自宋·朱敦儒·減字木蘭花·尋花攜李
- 載酒胥山。 -- 出自宋·朱敦儒·減字木蘭花·東風(fēng)桃李
- 一疊溪山。 -- 出自宋·朱敦儒·減字木蘭花·閑人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