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2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荊山長號刖兩足,何如船尾歌滄浪。 -- 出自宋·晁補之·寄懷壽光主簿四叔父
- 土山出火石為融,羲和當午車隆隆。 -- 出自宋·晁補之·贈段萬頃
- 稽山為有知章否,欲泛扁舟定卻回。 -- 出自宋·晁補之·別關景暉二首二
- 嶧山肉在無復骨,云陽八體又瓜剖。 -- 出自宋·晁補之·胡戢秀才效歐陽公集古作琬琰堂
- 碧山已焚魚,白水初種稻。 -- 出自宋·晁補之·郊居與八弟無斁讀書
- 乃山澤之臞兮,夫何足以跂而望我。 -- 出自宋·晁補之·漫浪閣辭
- 中山老帥巖廊姿,不用猶作諸侯師。 -- 出自宋·晁補之·送李端叔從定州先生辟
- 平山送目思公子,自許詩成覺有神。 -- 出自宋·晁補之·和王定國見寄
- 樊山夜漲河鳴鼓,奎火占中知溽暑。 -- 出自宋·晁補之·和顏隨飲酒
- 青山缺處大江奔,江口山顏見縣門。 -- 出自宋·晁補之·江心望彭澤作
- 眉山得張侯,心許出一手。 -- 出自宋·晁補之·試院次韻文潛欲知歸期近呈天啟慎思
- 東山刺薊深一尺,負郭家近饒盤餐。 -- 出自宋·晁補之·收麥呈王松齡秀才
- 海山兜率事悠悠,底處仍須著力修。 -- 出自宋·晁補之·送長道客滑道士
- 江山依舊人琴寂,白首南遷淚迸流。 -- 出自宋·晁補之·宿采石追懷沈丘叔父同應詔渡此今二十七年矣
- 藏山常恐負而走,壺中九華安在哉。 -- 出自宋·晁補之·題袁耕道所收小飛來
- 蓬山前臨九軌路,三日街晴案吹土。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文潛館中作
- 愛山何必俟歸山,簿領忙時撥置看。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信守李秬二首二
- 鍾山春水繞城隍,從師不憚白笈裝。 -- 出自宋·晁補之·贈余樗年試院作
- 紙山間出筆陣橫,李侯畫若禪眼透。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魯直試院贈奉議李伯時畫詩
- 秦山渭水照車馬,屬城列縣觀威儀。 -- 出自宋·晁補之·送外舅杜侍御使陜西自徐州移作
- 高山流水我非聽,聽我說君辛苦吟。 -- 出自宋·晁補之·閻子常攜琴入村
- 囚山無他謀,治生出下策。 -- 出自宋·朱翌·十月旦讀子美北風吹瘴癘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
- 家山天一方,何地休行役。 -- 出自宋·朱翌·十月旦讀子美北風吹瘴癘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
- 華山聞有希夷子,安得斯人與對床。 -- 出自宋·朱翌·睡軒三首
- 此山此事姑置之,此畫當今須第一。 -- 出自宋·朱翌·吳道子華清宮圖
- 行山無闊步,陟巘有遐觀。 -- 出自宋·朱翌·歸自南華詩
- 平山飛騎竹西州,到處逢君得縱游。 -- 出自宋·朱翌·寄劉明道
- 吳山越嶺老於行,何地誅茅寄此情。 -- 出自宋·朱翌·寄題競秀亭
- 江山得助云蒸筆,桃李不言春上機。 -- 出自宋·朱翌·送羅臣濟北歸
- 入山種美材,百世收棟椽。 -- 出自宋·朱翌·題清芬閣
- 香山居士家有此,何況更聞上聲。 -- 出自宋·朱翌·聞鄰舟琵琶
- 雪山滿眼寒潮急,憑伏歸鴻一問津。 -- 出自宋·朱翌·次韻常子正
- 江山已定南居計,魚鳥休撩北去心。 -- 出自宋·朱翌·端午登郡城得白菊一枝
- 開山屬老夫,愛山必同類。 -- 出自宋·朱翌·飯大涌泉入紫微洞洞乃余尋出
- 潛山道人請歸治,要使墨池少開拓。 -- 出自宋·朱翌·方提干有端石硯池狹不能容不予攜以歸令匠者
- 亂山深處有生涯,三尺漁竿一枝櫓。 -- 出自宋·朱翌·高風堂
- 海山不見兩螺青,但見橫江展玉城。 -- 出自宋·朱翌·觀潮
- 群山低首避烏龍,行道尺看翠倚空。 -- 出自宋·朱翌·過烏龍嶺
- 江山不隔夢千里,鴻雁欲歸書數行。 -- 出自宋·朱翌·寄仲彌性祝子權
- 深山具灶火,煮沙烹硫黃。 -- 出自宋·朱翌·羅巨濟辟學之西序為軒以奉板輿之樂余名之曰
- 千山從此俱蒙潤,一線才通未可量。 -- 出自宋·朱翌·南華卓錫泉復出
- 仙山縹緲虛無間,我欲憑之兩黃鵠。 -- 出自宋·朱翌·群玉亭
- 北山大士乃吾祖,烝蕙肴蘭長薦新。 -- 出自宋·朱翌·題蔣山草堂
- 江山真肺腑,魚鳥自葭莩。 -- 出自宋·朱翌·宣城書懷
- 衡山云散迎歸騎,湘浦春晴更順流。 -- 出自宋·朱翌·以靈壽杖寄汪內翰
- 江山政此成三絕,耳目醒然亦一奇。 -- 出自宋·朱翌·雨后登城上亭
- 出山道士在家僧,晚誦儒書早佛經。 -- 出自宋·朱翌·園中即事
- 溪山行老我,風月不欺予。 -- 出自宋·朱翌·地僻
- 靈山會上曾拈出,一笑懸知是飲光。 -- 出自宋·朱翌·佛頭菊
- 茲山君常到,此約吾又爽。 -- 出自宋·朱翌·寄無錫諸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