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可笑為官太徼闊,養愚藏拙在深山。 -- 出自宋·文同·可笑口號
- 土人入冬農事閑,千篝萬鍤來此山。 -- 出自宋·文同·子平寄惠希夷陳先生服唐福山藥方因戲作雜言
- 晚后須來上高閣,就中無厭是云山。 -- 出自宋·文同·平云閣偶作
- 自是劉安有仙骨,謫居猶近八公山。 -- 出自明·邊貢·題扇寄壽春希尹
- 誠齋詩名牛斗寒,上規大雅非小山。 -- 出自宋·周必大·奉新宰楊廷秀攜詩訪別次韻送之
- 禪語屢題投子寺,仁風常滿皖公山。 -- 出自宋·周必大·和龍舒兄春日出郊韻
- 橫槎只道南通海,妖夢那知夜裂山。 -- 出自宋·周必大·橫州太守趙持挽詩
- 洗印先經三峽寺,觀風遍踏九華山。 -- 出自宋·周必大·送韓希道移漕江東
- 前日臺門哭瓜葛,同時華屋落丘山。 -- 出自宋·周必大·徐子禮宗丞挽詞
- 入市每嫌妨杖屨,臨岐那忍問河山。 -- 出自宋·周必大·楊文甫主簿頃惠佳篇今赴松溪次韻送別
- 老僧九十視眈眈,二十年來不下山。 -- 出自宋·周必大·贈崇壽寺僧善修
- 天道頻年說好還,到今胡壒沒天山。 -- 出自宋·洪咨夔·送范漕赴召八絕
- 幕下精神清似水,門前責望重於山。 -- 出自宋·洪咨夔·益昌次費伯矩贈行韻五首
- 太白嘗嗟蜀道囏,少陵欲鏟劍門山。 -- 出自宋·洪咨夔·次韻張提刑送行六絕
- 汗青孰與老黃間,能為君王把蜀山。 -- 出自宋·洪咨夔·青渠追和宋金都壁間韻
- 相輪高插碧霄寒,好是如如不動山。 -- 出自宋·洪咨夔·東山塔影
- 天上何有修月斧,巧將余刃斲巴山。 -- 出自宋·洪咨夔·朝南以詩送巴石研屏香幾用韻·研屏
- 歸舟莫道全無物,分得蓬婆小雪山。 -- 出自宋·洪咨夔·朝南以詩送巴石研屏香幾用韻·研屏
- 人人有路證無還,一念才差隔萬山。 -- 出自宋·洪咨夔·讀楞嚴
- 為說斯文有宗主,春風楊柳滿平山。 -- 出自宋·洪咨夔·贈趙同年別
- 日上天容低接海,風輕湖底倒搖山。 -- 出自宋·蔡襄·和陳殿丞南州新詠
- 樓臺寂寞鼠成穴,巖石崔嵬蚊負山。 -- 出自宋·高翥·過方孚若寺丞故廬
- 堂堂仰止人何在,獨有名如不動山。 -- 出自宋·高翥·挽陳復齋
- 故人盡入黃泉路,遠客空登烏石山。 -- 出自宋·高翥·同劉潛夫登烏石山望海有懷方孚若柯東海棟復
- 新林二月孤舟還,水滿清江花滿山。 -- 出自唐·儲光羲·寄孫山人
- 勤苦字人酬帝力,從容對客問家山。 -- 出自唐·方干·嘉興許明府
- 晴卷風雷歸故壑,夜和猿鳥鎖寒山。 -- 出自唐·方干·題應天寺上方兼呈謙上人
- 暑天移榻就深竹,月夜乘舟歸淺山。 -- 出自唐·方干·湖北有茅齋湖西有松島輕棹往返頗諧素心因成
- 混元融結致功難,山下平湖湖上山。 -- 出自唐·方干·敘龍瑞觀勝異寄于尊師
- 只訝窗中常見海,方知砌下更多山。 -- 出自唐·方干·題澄圣塔院上方
- 沈吟不寐先聞角,屈曲登高自有山。 -- 出自唐·方干·郭中山居
- 笙歌入夜舟中月,花木知春縣里山。 -- 出自唐·方干·贈山陰崔明府
- 休話喧嘩事事難,山翁只合住深山。 -- 出自唐·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
- 堪嘆行人不回首,前山應是苧蘿山。 -- 出自唐·貫休·曹娥碑
- 地占百灣多是水,樓無一面不當山。 -- 出自唐·貫休·題某公宅
- 唯羨靈溪賢太守,一麾清坐似深山。 -- 出自唐·貫休·寄信州張使君
- 風惡波狂身似閑,滿頭霜雪背青山。 -- 出自唐·貫休·漁者
- 寒聲北下當軒水,翠影西來撲檻山。 -- 出自唐·韓琮·潁亭
- 九曜再新環北極,萬方依舊祝南山。 -- 出自唐·韓偓·夢中作
- 終撐舴艋稱漁叟,賒買湖心一崦山。 -- 出自唐·韓偓·睡起
- 夜來雪壓村前竹,賸見溪南幾尺山。 -- 出自唐·韓偓·寄鄰莊道侶
- 三十六宮連內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 出自唐·花蕊夫人·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 一點星球重絳闕,五云仙仗下蓬山。 -- 出自唐·花蕊夫人·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 謝公南樓送客還,高歌桂樹凌寒山。 -- 出自唐·皎然·裴端公使君清席,賦得青桂歌送徐長史
- 至今月出君不還,世人空對姑蘇山。 -- 出自唐·皎然·姑蘇行
- 孤月空天見心地,寥寥一水鏡中山。 -- 出自唐·皎然·送維諒上人歸洞庭
- 時議名齊謝太傅,更看攜妓似東山。 -- 出自唐·皎然·觀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軋箏歌(時量移湖州長
- 倚天雙劍古今閑,三尺高于四面山。 -- 出自唐·來鵠·題廬山雙劍峰
- 亭皋寂寞傷孤客,云雪蕭條滿眾山。 -- 出自唐·郎士元·咸陽西樓別竇審
- 窅窅云旗去不還,陰陰祠宇閉空山。 -- 出自唐·郎士元·題尹真人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