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暮春經(jīng)楚縣,新月上淮山。 -- 出自唐·方干·江州送李侍御歸東洛
- 積翠千層一徑開,遙盤山腹到瓊臺。 -- 出自唐·方干·因話天臺勝異仍送羅道士
- 舟中非客路,鏡里是家山。 -- 出自唐·方干·送剡縣陳永秩滿歸越
- 軒車在何處,雨雪滿前山。 -- 出自唐·方干·寄李頻
- 蘭堂坐久心彌惑,不道山川是畫圖。 -- 出自唐·方干·水墨松石
- 高風(fēng)吹越樹,細(xì)露濕湖山。 -- 出自唐·方干·贈鏡公
- 禰衡莫愛山中靜,繞舍山多卻礙人。 -- 出自唐·方干·書原上鮑處士屋壁
- 十里水云吞半郭,九秋山月入千門。 -- 出自唐·方干·尚書新創(chuàng)敵樓二首
- 琴尊劍鶴誰將去,惟鎖山齋一樹風(fēng)。 -- 出自唐·方干·過李群玉故居
- 雖云圣代識賢明,自是山河應(yīng)數(shù)生。 -- 出自唐·方干·寄杭州于郎中
- 毫末用功成一水,水源山脈固難尋。 -- 出自唐·方干·陸山人畫水
- 譽將星月同時朽,身應(yīng)山河滿數(shù)生。 -- 出自唐·方干·獻(xiàn)浙東王大夫二首
- 僧采樹衣臨絕壑,狖爭山果落空階。 -- 出自唐·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
- 應(yīng)有世人來覓我,水重山疊幾層迷。 -- 出自唐·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
- 縱宴參胡樂,收兵過雪山。 -- 出自唐·貫休·橫吹曲辭·出塞曲
- 驚動乾坤常黯慘,深藏山岳亦傾搖。 -- 出自唐·貫休·東陽罹亂后懷王慥使君五首
- 常憶蘇耽好羽儀,信安山觀住多時。 -- 出自唐·貫休·寄鄭道士二首
- 唯師草圣藝偏高,一掬山泉心便足。 -- 出自唐·貫休·龔光大師草書歌
- 云斂石泉飛險竇,月明山鼠下枯藤。 -- 出自唐·貫休·宿赤松山觀題道人水閣兼寄郡守
- 一曰:勸君不用登峴首山,讀羊祜碑,男兒事業(yè)須自奇。 -- 出自唐·貫休·送盧舍人三首
- 慚將此時意,明日寄東山。 -- 出自唐·貫休·酬杜使君見寄
- 猶更愿天公一丈雪,深山麋鹿盡凍死。 -- 出自唐·貫休·村行遇獵
- 蟻踏金苞四五株,洞庭山上味何殊。 -- 出自唐·貫休·庭橘
- 得罪唯驚恩未酬,夷陵山水稱閑游。 -- 出自唐·貫休·送薛侍郎貶峽州司馬
- 至竟道心方始是,空耽山色亦無端。 -- 出自唐·貫休·溪寺水閣閑眺因寄宋使君
- 白麏作夢枕藤屨,東峰山媼貢瓜乳。 -- 出自唐·貫休·書匡山老僧庵
- 月明僧渡水,木落火連山。 -- 出自唐·貫休·題友人山居
- 不疾成千古,令焚動四山。 -- 出自唐·貫休·聞大愿和尚順世三首
- 樹盡低銅柱,潮常沸火山。 -- 出自唐·貫休·送人征蠻
- 云寒猶惜雪,燒猛似烹山。 -- 出自唐·貫休·送吳融員外赴闕
- 直須詩似玉,不用力如山。 -- 出自唐·貫休·送陳秀才赴舉兼寄韓舍人
- 尋常如一鶴,亦不愛青山。 -- 出自唐·貫休·武昌縣與晝公兼寄邑宰
- 嘴紅澗鳥啼芳草,頭白山僧自捍茶。 -- 出自唐·貫休·春游靈泉寺
- 病多唯縱酒,靜極不思山。 -- 出自唐·貫休·與劉象正字
- 周郎懷抱好知音,常愛山僧物外心。 -- 出自唐·貫休·酬張相公見寄
- 花含宜細(xì)雨,室冷是深山。 -- 出自唐·貫休·晚春寄吳融、于競二侍郎
- 為報往來者,可來保寒山。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自在白云間,從來非買山。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五岳俱成粉,須彌一寸山。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余今頭已白,猶守片云山。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行看旦夕梨霜發(fā),猶有山寒傷酒壚。 -- 出自唐·韓偓·村居
- 歸鳥城銜日,殘虹雨在山。 -- 出自唐·韓偓·社后
- 御前接得高叉手,射得山雞喜進(jìn)來。 -- 出自唐·花蕊夫人·宮詞(梨園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詩)
- 大寒山下葉未生,小寒山中葉初卷。 -- 出自唐·皎然·顧渚行寄裴方舟
- 欠樹移春樹,無山看畫山。 -- 出自唐·皎然·偶然五首
- 動息諒兼遂,茲情即東山。 -- 出自唐·皎然·夏日奉陪陸使君長源公堂集
- 一坐西林寺,從來未下山。 -- 出自唐·皎然·懷舊山(一作滄浩詩,題云留別嘉興知己)
- 日落東西水,天寒遠(yuǎn)近山。 -- 出自唐·皎然·同盧使君幼平郊外送閻侍御歸臺
- 更見尚書后,能文在子山。 -- 出自唐·皎然·贈顏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