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溟溟滄海浪濤深,霧蔽山巒不易尋。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人間天上盡修行,七寶山高混太清。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臥龍庵前碧眼翁,日飲山淥餐溪松。 -- 出自宋·楊時·南康值雨
- 野人心形灰死如槁木,山禽見之猶驚飛。 -- 出自宋·楊時·入山行
- 江風吹雨逐人來,行過山前首重回。 -- 出自宋·楊時·過廬山遇雨
- 百千歲后人相識,白石山前黃老君。 -- 出自宋·曾豐·賀廣東黃漕生辰六絕
- 夢雖疏角觀,足未遽商山。 -- 出自宋·曾豐·代賀皇太子生日
- 岱輿山峨東海頭,招搖山峨西海陬。 -- 出自宋·曾豐·賦馬漕桂巖
- 小詩題歲月,多助得江山。 -- 出自宋·曾豐·游齊覺寺二首
- 春熙天色如初醉,煙肅山容若半顰。 -- 出自宋·曾豐·二月三日至薌山寺劉薰卿在焉
- 包籠天地孟軻篇,收管山川馬遷記。 -- 出自宋·曾豐·廣東黃漕改除廣西帥過郡送行
- 離年稠似發,契義重于山。 -- 出自宋·曾豐·久與廣西帥年丈左史張舍人別自瓊罷歸過靜江
- 槽食馬懷土,棧居羊樂山。 -- 出自宋·曾豐·居官思歸
- 水心浮出石,洲背涌成山。 -- 出自宋·曾豐·靈洲妙高臺
- 吹開云雨天益高,照破山河地加大。 -- 出自宋·曾豐·題吉州聶倅談風月軒
- 馬蹏車轍前門外,江聲山色后堂背。 -- 出自宋·曾豐·題王欽州子澤雙清閣
- 半酣僧不須烹茗,自有山云可蕩胸。 -- 出自宋·曾豐·再與鼎臣游龍門寺
- 倘來富貴曾聊爾,歸去山林乃自然。 -- 出自宋·曾豐·始生之日有籠禽而獻者口占一絕放之
- 湘水欠湘竹,峴亭非峴山。 -- 出自宋·曾豐·會昌號湘江岸有小峴亭癸卯六月與瑞金吳丞飲
- 誦史胸翻海,談兵氣拔山。 -- 出自宋·曾豐·送副將胡義民到部復還廣東二首
- 客來問我笑不答,但聞山鶯啼恰恰。 -- 出自明·陳憲章·題馬默齋壁
- 何處博舟來岳下,晚搖山影過湘川。 -- 出自明·陳憲章·得世卿永興書
- 我始慚名羈,長揖歸故山。 -- 出自明·陳憲章·和陶歸田園(三首)
- 手持諸侯書,征會在匡山。 -- 出自明·陳憲章·送李劉二生還江右用陶韻(二首)
- 碧草東西埭,黃鸝遠近山。 -- 出自明·陳憲章·南歸寄鄉書(七首)
- 不妨到處與人群,借宿山齋酒半曛。 -- 出自明·陳憲章·宿云臥軒(三首)
- 五云一水入南安,萬疊山回六六灘。 -- 出自明·憨山大師·舟次橫浦
- 一朝打破琉璃瓶,大地山河都粉碎。 -- 出自明·憨山大師·擔板漢歌(有引)
- 青谿有九曲,曲曲見鐘山。 -- 出自明·吳兆·青谿泛舟偶訪友人
- 家貧能愛客,官冷好游山。 -- 出自明·吳兆·過曹能始家作
- 適渡豐谿水,隱隱松明山。 -- 出自明·吳兆·過汪隱君道會
- 歲去年來拜圣朝,更無山闕對溪橋。 -- 出自隋··雜曲歌辭·鎮西
- 折沖樽俎神俱旺,表裹山河險莫夸。 -- 出自宋·胡銓·金陵書事
- 初疑金菊嶺,原是鐵阬山。 -- 出自宋·胡銓·題鐵阬
- 忽聞響答谷,恍若猿叫山。 -- 出自宋·胡銓·峽山
- 字民無獄訟,攜客有江山。 -- 出自宋·胡銓·又用過鐵坑山韻
- 繁華一去江南遠,閑汲山泉自煮茶。 -- 出自元·高明·題孟宗振惠麓小隱(宗振,孟后之裔)
- 忽睹云間數雁回,更逢山上正花開。 -- 出自唐·孫逖·和左司張員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長安,逢立
- 江連二妃渚,云近八公山。 -- 出自唐·孫逖·揚子江樓
- 暮雪連青海,陰云覆白山。 -- 出自唐·令狐楚·從軍詞五首
- 海浪恬月徼,邊塵靜異山。 -- 出自唐·令狐楚·圣明樂
- 海浪恬丹徼,邊塵靖黑山。 -- 出自唐·令狐楚·雜曲歌辭·圣明樂
- 一尊欲訪羅竿,落葉空山正掩門。 -- 出自明·高啟·梅花六首
- 行人水驛春前早,啼鳥山墻晚半稀。 -- 出自明·高啟·梅花六首
- 江閣雖高猶不見,幾重山水幾重云。 -- 出自明·高啟·登江閣遠懷徐記室與杜進士同賦
- 自慚騎馬非閑客,可是山僧不解留。 -- 出自明·高啟·山寺冒雨還西郭
- 長年不曾到城府,聞比山中路尤阻。 -- 出自明·高啟·伐木詞
- 江南相憶故人,遠水遙山暮春。 -- 出自明·高啟·轉應詞(二首)
- 聽鐘知近寺,看畫憶登山。 -- 出自明·高啟·西園閑興(二首)
- 人雜島夷爭午市,潮隨山雨入秋城。 -- 出自明·高啟·送李使君鎮海昌(州有雙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