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東門有行客,落日滿前山。 -- 出自唐·李益·送同落第者東歸
- 野坐分苔席,[李益]山行繞菊叢。 -- 出自唐·李益·天津橋南山中各題一句
- 遺文禪東岳,留語葬鄉山。 -- 出自唐·張喬·哭陳陶
- 孤城臨遠水,千里見寒山。 -- 出自唐·張喬·郢州即事
- 無人襲仙隱,石室閉空山。 -- 出自唐·張喬·經宣城元員外山居
- 帶雨逢殘日,因江見斷山。 -- 出自唐·張喬·送許棠下第游蜀
- 薄煙通魏闕,明月照驪山。 -- 出自唐·張喬·宿昭應
- 秋風五陵樹,晴日六街山。 -- 出自唐·張喬·長安書事
- 林下誰聞法,塵中只見山。 -- 出自唐·崔涂·寄青城山顥禪師
- 空色不映水,秋聲多在山。 -- 出自唐·崔曙·潁陽東溪懷古
- 澶漫沙中雪,依稀漢口山。 -- 出自唐·皇甫冉·送常大夫加散騎常侍赴朔方
- 寄酒全吾道,移家愛遠山。 -- 出自唐·皇甫冉·送朱逸人
- 冠冕情遺世,神仙事滿山。 -- 出自唐·皇甫冉·送鄭員外入茅山居
- 煙生海西岸,云見吳南山。 -- 出自唐·皇甫冉·曾東游以詩寄之
- 羅浮道士訪移來,少室山僧舊應識。 -- 出自唐·皇甫冉·同韓給事觀畢給事畫松石
- 朝朝汲淮水,暮暮上龜山。 -- 出自唐·皇甫冉·題魏仲光淮山所居
- 秋風何處催年急,偏逐山行水宿人。 -- 出自唐·皇甫冉·送陸澧郭鄖
- 遠水迢迢分手去,天邊山色待人來。 -- 出自唐·皇甫冉·舟中送李八(得回字)
- 秋興因危堞,歸心過遠山。 -- 出自唐·皇甫冉·與諸公同登無錫北樓(一作郎士元詩)
- 西陵猶隔水,北岸已春山。 -- 出自唐·皇甫冉·賦得越山三韻(一本題上有又送陸潛夫五字)
- 水流絕澗終日,草長深山暮春。 -- 出自唐·皇甫冉·送鄭二之茅山
- 遠心馳北闕,春興寄東山。 -- 出自唐·皇甫冉·奉和對山僧(一作同杜相公對山僧)
- 笑分銅虎別京師,嶺下山川想到時。 -- 出自唐·薛逢·送衢州崔員外
- 昨日鴻毛萬鈞重,今朝山岳一朝輕。 -- 出自唐·薛逢·句
- 孤戍迢迢蜀路長,鳥鳴山館客思鄉。 -- 出自唐·薛逢·題黃花驛
- 可憐三尺英雄氣,不怕山西士大夫。 -- 出自宋·曾公亮·吊曹覲
- 承恩雖內殿,得道本深山。 -- 出自唐·李頻·送供奉喻煉師歸天目山
- 高吟入白浪,遙坐看青山。 -- 出自唐·李頻·和范秘書襄陽舊游(一作和范酂先輩話襄陽舊
- 西泛平湖盡,參差入亂山。 -- 出自唐·張說·出湖寄趙冬曦
- 家居洛陽下,舉目見嵩山。 -- 出自唐·張說·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 傳聞有仙要,夢寐在茲山。 -- 出自唐·張說·寄天臺司馬道士
- 蹙踏遼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飛。 -- 出自唐·張說·破陳樂詞二首
- 不酌他鄉酒,惟堪對楚山。 -- 出自唐·張說·又(一本此首同前第一首為二首)
- 水心觀遠俗,霜氣入秋山。 -- 出自唐·朱放·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
- 不解乘軺客,那知有此山。 -- 出自唐·朱放·山中謁皇甫曾
- 觀水求窺海,知天愿適山。 -- 出自宋·王令·上邵寶文
- 棄舟步岸兮欲進復疑,山平阜斷兮忽得平原巨澤,莽不知其東西。 -- 出自宋·王令·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
- 江上城隍古鏡中,城邊山色翠屏風。 -- 出自宋·王令·憶江陰呈介甫
- 力弱未勝行,厭聞客言山。 -- 出自宋·王令·病起聞說貪山頗有泉石遠不能游
- 直道空華發,明時獨買山。 -- 出自宋·王令·代人送常州張卿掛冠
- 目前好且留平地,浪愛山高險自多。 -- 出自宋·王令·題假山
- 身嬰民憂手持版,心愛山水寧非俞。 -- 出自宋·王令·寄題宣州太平縣眾樂亭為孫莘老作
- 世間萬怪浩莫問,枉哉山海徒有經。 -- 出自宋·王令·寒林石
- 客雖懼謀梁,而木嗟在山。 -- 出自宋·王令·贈李定資深
- 輕煙分近郭,積雪蓋遙山。 -- 出自宋·翁卷·冬日登富覽亭
- 結亭納虛豁,崔嵬進南山。 -- 出自宋·翁卷·題林遂之真意亭
- 香煙前代寺,秋色五峰山。 -- 出自宋·翁卷·寄從善上人
- 寧知逸羽飛相背,我入山來群出山。 -- 出自宋·翁卷·寄山人徐靈暉
- 全家皆好佛,獨坐或看山。 -- 出自宋·翁卷·贈鮑居士
- 松江云在水,茂苑樹成山。 -- 出自宋·翁卷·留別吳中諸士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