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但見潮頭澍木杪,直疑山背落天涯。 -- 出自宋·賀鑄·烏江泛舟寓目
- 風煙石磧戍,林麓楚王山。 -- 出自宋·賀鑄·舟發金陵望歷陽作
- 誰聞濟北傳兵略,枉說山東出相才。 -- 出自宋·林逋·深居雜興六首
- 秋聲動群木,暮色起千山。 -- 出自宋·林逋·句
- 黃牙稚子跨牛犢,白眼山人識劍形。 -- 出自宋·林逋·寄傅霖
- 中林不是不禁火,其奈山櫻發欲然。 -- 出自宋·林逋·山中寒食
- 已輸謝客清吟了,未忍山翁爛醉歸。 -- 出自宋·林逋·池上春日即事
- 帶班猶恐俗,和節不妨山。 -- 出自宋·林逋·贈張繪秘教九題·詩筒
- 庭柯雪壓已如春,乘興山陰亦少人。 -- 出自宋·林逋·答潘司理
- 破林霜后月,孤寺水邊山。 -- 出自宋·林逋·和朱仲方送然社師無為還歷陽
- 旅游今日堪搔首,搖落山城困馬蹄。 -- 出自宋·林逋·寄題歷陽馬仲文水軒
- 直言榮華未休歇,不覺山崩海將竭。 -- 出自唐·崔顥·江畔老人愁
- 侍臣舞蹈重拜,圣壽南山永同。 -- 出自唐·馮延巳·壽山曲
- 侍臣踏舞重拜,圣壽南山永同。 -- 出自唐·馮延巳·早朝
- 云亂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氣入青紅。 -- 出自宋·曾鞏·甘露寺多景樓
- 混同天地歸無跡,潤色山川入有為。 -- 出自宋·曾鞏·喜雪二首
- 鐵色對我馬,林林路南山。 -- 出自宋·曾鞏·至荷湖二首
- 上有錦繡百頃之平田,山中遺人耕紫煙。 -- 出自宋·曾鞏·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
- 橫江舍輕楫,對面見青山。 -- 出自宋·曾鞏·靖安縣幽谷亭
- 已喜所寄徑,幽尋足溪山。 -- 出自宋·曾鞏·送章婺州
- 終日行山不出城,城中山勢與去平。 -- 出自宋·曾鞏·薛老亭晚歸
- 巫覡謁群望,簫鼓鳴空山。 -- 出自宋·曾鞏·之南豐道上寄介甫
- 皇華照楚甸,吉玉投衡山。 -- 出自宋·曾鞏·酬王正仲登岳麓寺閣見寄
- 花開滿北渚,水淥到南山。 -- 出自宋·曾鞏·西湖二月二十日
- 仰視云壓疊,垂欲藉屋山。 -- 出自宋·曾鞏·雪詠
- 忽騎箕尾精靈遠,長誓山河寵數新。 -- 出自宋·曾鞏·韓魏公挽歌詞二首
- 龍銜燭抱金門出,鰲負山趨玉座來。 -- 出自宋·曾鞏·和御制上元觀燈
- 荒林破屋風雨入,野鼠山狐狼藉共。 -- 出自宋·曾鞏·里社
- 行到路窮時,果別有、真山真水。 -- 出自宋·朱敦儒·驀山溪·元來塵世
- 二翁元是一溪云,暫為山北山南雨。 -- 出自宋·朱敦儒·踏莎行·花漲藤江
- 甚處是長安路,水連空、山鎖暮云。 -- 出自宋·朱敦儒·戀繡衾
- 連云衰草,連天晚照,連山紅葉。 -- 出自宋·朱敦儒·十二時/憶少年
- 臨蒸邑治絕殊方,嶪重山碧翠行。 -- 出自明·朱元璋·諭臨蒸縣官
- 耆舊凋殘猿鶴怨,支硎山色為誰青。 -- 出自明·王微·挽趙凡夫(二首)
- 落落欲往,矯矯不群,緱山之鶴,華頂之云。 -- 出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 青春鸚鵡,楊柳樓臺,碧山人來,清酒滿杯。 -- 出自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
- 溪邊隨事有桑麻,盡日山程十數家。 -- 出自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 重陽阻雨獨銜杯,移得山家菊未開。 -- 出自唐·司空圖·重陽阻雨
- 賴爾林塘添景趣,剩留山果引教歸。 -- 出自唐·司空圖·喜山鵲初歸三首
- 永夜疑無日,危時只賴山。 -- 出自唐·司空圖·永夜
- 何初處寒好,初寒太室山。 -- 出自宋·司馬光·和張文裕安寒十首
- 旌旗遙背水,亭堠遠依山。 -- 出自宋·司馬光·塞上
- 貶值征戍客,跋馬望家山。 -- 出自宋·司馬光·上郡南三十里有相思亭在太山之麓二水所交平
- 久游今得意,真不愧江山。 -- 出自宋·司馬光·送濟川知漢州二首
- 歲晚悉云合,登樓不見山。 -- 出自宋·司馬光·登陸長安見山樓
- 洛川秦野郁相望,風物山河舊帝鄉。 -- 出自宋·司馬光·和范景仁謝寄西游行記
- 堪羞謝太傅,不復到東山。 -- 出自宋·司馬光·君貺環溪
- 忽驚龍六缺,遠見鳴皋山。 -- 出自宋·司馬光·八月十六日過天街懷景仁
- 浮陽滿野白溶溶,澤底山椒淑氣通。 -- 出自宋·司馬光·春貼子詞·皇帝閣六首
- 帝車回北斗,天闕竦南山。 -- 出自宋·司馬光·和道粹垂拱早朝王范二直閣班列在前戲成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