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1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一個字的詩句
- 山逼畫屏新。 -- 出自唐·李白·贈崔秋浦其三
- 山童薦珍果,野老開芳樽。 -- 出自唐·李白·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
- 山花插寶髻,石竹繡羅衣。 -- 出自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其一
- 山人不照鏡,稚子道相宜。 -- 出自唐·李白·答友人贈烏紗帽
- 山似洛陽多。 -- 出自唐·李白·金陵其三
-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 出自唐·李白·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 山花異人間,五月雪中白。 -- 出自唐·李白·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 山明月露白,夜靜松風歇。 -- 出自唐·李白·游泰山六首(一作天寶元年四月從故御道上泰
- 山蟬號枯桑,始復知天秋。 -- 出自唐·李白·江上秋懷
-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 山城歌舞助凄涼。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山色橫侵蘸暈霞。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 出自宋·蘇軾·滿庭芳·歸去來兮
- 山秀芙蓉,溪明罨畫。 -- 出自宋·蘇軾·踏莎行·山秀芙蓉
- 山雨瀟瀟過,溪橋瀏瀏清。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山雨瀟瀟過
- 山頭望,波光潑眼。 -- 出自宋·蘇軾·失調名
- 山有時而童顛,水有時而回川。 -- 出自宋·蘇軾·醉翁操·瑯然
- 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山高霜雪苦,苗葉不得抽。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山與歌眉斂,波同醉眼流。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 游賞
- 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滅決囚禁。自
- 山川失故態,怪此能獨完。 -- 出自宋·蘇軾·甘露寺
- 山頭回首望三吳。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送梅庭老赴上黨學官
- 山憶喜歡勞遠夢,(蜀道有錯喜歡鋪,在大散關上。 -- 出自宋·蘇軾·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
- 山泉宅龍蜃,平地走膏乳。 -- 出自宋·蘇軾·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
-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 出自宋·蘇軾·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
- 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尋孤塔認西東。 -- 出自宋·蘇軾·虔州八境圖八首(〔原無引,據它本補。〕)
- 山僧自覺菩提長,心境都將付臥輪。 -- 出自宋·蘇軾·題過所畫枯木竹石三首
- 山靈莫惡劇,微命安足賭。 -- 出自宋·蘇軾·白水山佛跡巖(羅浮之東麓也,在惠州東北二
- 山高虎狼絕,深入坦無忌。 -- 出自宋·蘇軾·巫山
- 山門應使者,耕稼不謀國。 -- 出自宋·蘇軾·顏闔
- (山東喜食粟飯,飲酸醬。 -- 出自宋·蘇軾·和蔣夔寄茶
- 山腰自懸蒼玉佩,野馬不受黃金羈。 -- 出自宋·蘇軾·清遠舟中寄耘老
- 山圃正春風,蒙茸萬旗簇。 -- 出自宋·蘇軾·寄周安孺茶
- 山川與城郭,漠漠同一形。 -- 出自宋·蘇軾·真興寺閣
- 山城辱吾繼,缺短煩遮護。 -- 出自宋·蘇軾·密州宋國博以詩見紀在郡雜詠次韻答之
- 山不甚高,而夜見日,此可異也。 -- 出自宋·蘇軾·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 山有二石樓。 -- 出自宋·蘇軾·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 山川隨出產,貧富稱小大。 -- 出自宋·蘇軾·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
- 山僧豈知此,一室老煙霞。 -- 出自宋·蘇軾·是日至下馬磧憩于北山僧舍有閣曰懷賢南直斜
- 山前見?亦,候吏鐃鼓競。 -- 出自宋·蘇軾·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 山禽與野獸,知我久蹭蹬。 -- 出自宋·蘇軾·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 山水自相激,夜聲轉風雷。 -- 出自宋·蘇軾·送鄭戶曹
- 山家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畝蔬。 -- 出自宋·蘇軾·南堂五首
-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淺灘。 -- 出自宋·蘇軾·寄怪石石斛與魯元翰
- 山分宿霧盡寬遠,云駕高風馳送來。 -- 出自宋·蘇軾·觀湖二首
- 山好留歸屐,風回落醉巾。 -- 出自宋·蘇軾·南溪有會景亭,處眾亭之間,無所見,甚不稱
- 山西良家子,錦緣貂裘鮮。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苦寒見寄
- 山鴉曉辭谷,似報游人起。 -- 出自宋·蘇軾·自仙游回至黑水見居民姚氏山亭高絕可愛復憩
- 山前雨水隔塵凡,山上仙風舞檜杉。 -- 出自宋·蘇軾·風水洞二首和李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