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第4個(gè)字的詩句
寒在第四個(gè)字的詩句
- 惻惻輕寒透鳳幃,夜深前殿按歌歸。 -- 出自明·朱有燉·元宮詞(一百三首)
- 高標(biāo)凜寒骨,羈孤向霜晨。 -- 出自明·朱右·遺安軒雜詠
- 六花凝寒群卉老,清標(biāo)轉(zhuǎn)覺生光妍。 -- 出自明·朱瞻基·綠竹引賜都督孫忠
- 萬里避寒違朔漠,幾行帶雪下汀洲。 -- 出自明·朱瞻基·瀟湘八景畫·平沙落雁
- 凄弦泛寒飆,引聲入云中。 -- 出自明·祝允明·清溪宮夢(mèng)仙吟
- 驪宮夜寒愁不眠,微步滄洲拾明月。 -- 出自明·鄒亮·又效溫飛卿
- 冬夜夜寒覺夜長,沉吟久坐坐北堂。 -- 出自唐·李白·夜坐吟
-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 出自唐·李白·王昭君其一
- 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 -- 出自宋·蘇軾·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
- 霜枝謝寒暑,云翮無前卻。 -- 出自宋·蘇軾·生日蒙劉景文以古畫松鶴為壽且貺嘉篇次韻為
- 霽霧開寒谷,饑鴉舞雪城。 -- 出自宋·蘇軾·正月一日雪中過淮謁客回作二首
- 細(xì)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 出自宋·蘇軾·八月十七日,復(fù)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
- 知我犯寒來,呼酒意頗急。 -- 出自宋·蘇軾·岐亭五首(并敘)
- 相逢未寒溫,相勸此最急。 -- 出自宋·蘇軾·岐亭五首(并敘)
- 盧公信寒陋,衰發(fā)得滿幘。 -- 出自宋·蘇軾·岐亭五首(并敘)
- 徑危抱寒石,指落層冰間。 --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 漁父天寒網(wǎng)罟凍,莫徭射雁鳴桑弓。 -- 出自唐·杜甫·歲晏行
- 想見廣寒宮殿,正云梳風(fēng)掠。 -- 出自宋·辛棄疾·好事近·明月到今宵
- 乍一見、寒生毛發(fā)。 --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 用前韻送杜叔高
- 筆墨生寒。 -- 出自宋·辛棄疾·丑奴兒/采桑子 和鉛山陳簿韻
- 三年遇寒食,盡在洛陽城。 -- 出自唐·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 出自唐·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 江淮度寒食。 -- 出自唐·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
- 須識(shí)苦寒士。 -- 出自唐·王維·寓言二首
- 漠漠輕寒上小樓。 -- 出自宋·秦觀·浣溪沙
- 斜陽外,寒鴉萬點(diǎn),流水繞孤村。 -- 出自宋·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
- 夜寂靜,寒聲碎。 -- 出自宋·范仲淹·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
- 玉碗冰寒滴露華。 -- 出自宋·晏殊·浣溪沙
-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出自唐·李嶠·中秋月二首
- 明朝又寒食。 -- 出自宋·姜夔·淡黃柳·空城曉月
- 虛閣籠寒,小簾通月,暮色偏憐高處。 -- 出自宋·姜夔·法曲獻(xiàn)仙音
- 無奈輕寒著摸人。 -- 出自宋·朱淑真·減字木蘭花·獨(dú)行獨(dú)坐
- 笑面凌寒,內(nèi)樣妝先試。 -- 出自宋·晏幾道·蝶戀花·千葉早梅夸百媚
- 莫信朝寒。 -- 出自宋·晏幾道·采桑子·秋千散後朦朧月
- 已近苦寒月,慘慘中腸悲,自恐二男兒,不得相追隨。 -- 出自宋·文天祥·胡笳曲·十四拍
- 壓蔗出寒漿,敲冰簇畫堂。 -- 出自宋·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學(xué)士院端午帖子二
- 一暑一寒久自堅(jiān),體中風(fēng)行上通天。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書黃庭內(nèi)景卷后贈(zèng)蹇道士拱辰
- 一暑一寒久自堅(jiān),體中風(fēng)行上通天。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書黃庭內(nèi)景卷後贈(zèng)蹇道士拱辰
- 我適病寒熱,氣力才綿綿。 -- 出自宋·蘇轍·送琳長老還大明山
- 冰骨清寒瘦一枝。 -- 出自宋·吳文英·浣溪沙
-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mèng)啼鶯。 -- 出自宋·吳文英·風(fēng)入松·聽風(fēng)聽雨過清明
- 臨砌影,寒香亂、凍梅藏韻。 -- 出自宋·吳文英·花犯·小娉婷
- 春色犯寒來。 -- 出自南北·沈約·泛永康江詩
- 一夜春寒滿下廳。 -- 出自元·元好問·浣溪沙 宿孟津官舍
- 月冷松寒露滿襟,天容紺碧鶴聲沉。 -- 出自宋·白玉蟾·江亭夜坐
-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出自唐·張喬·對(duì)月二首
- 風(fēng)雨春寒。 -- 出自宋·劉辰翁·浪淘沙·無謂兩眉攢
- 人在廣寒宮。 -- 出自宋·黃公度·朝中措·屑瑤飄絮滿層空
- 銀字笙寒懶更調(diào)。 -- 出自宋·李呂·鷓鴣天 寄情
- 松雪飄寒,嶺云吹凍,紅破數(shù)椒春淺。 -- 出自宋·周密·獻(xiàn)仙音/法曲獻(xiàn)仙音 吊雪香亭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