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第1個字的詩句
家在第一個字的詩句
- 家譜推賢裔,鄉(xiāng)評號吉人。 -- 出自宋·劉克莊·挽方惠粹
- 家世相傳逢掖衣,如今結(jié)果亦隨時。 -- 出自宋·劉克莊·即事三首
- 家在春風(fēng)住二年,借侯無路意恓然。 -- 出自宋·劉克莊·送葉知郡
- 家住武夷精舍邊,若非悟道必逢仙。 -- 出自宋·劉克莊·贈崇安吳醫(yī)德安
- 家令西京杰,文元圣世賢。 -- 出自宋·曾幾·挽晁恭道侍郎二首
- 家釀篘成玉池水,檻花移得錦薰籠。 -- 出自宋·曾幾·鄭顧道招賞瑞香
- 家在朱簾畫舫中,今朝誤入水精宮。 -- 出自宋·曾幾·過松江
- 家在枚皋舊宅邊,竹軒晴與楚波連。 -- 出自唐·趙嘏·憶山陽二首
- 家去恩門四千里,只應(yīng)從此夢旌旗。 -- 出自唐·趙嘏·送同年鄭祥先輩歸漢南 時恩門相公鎮(zhèn)山南。
- 家有青山近玉京,風(fēng)流柱史早知名。 -- 出自唐·趙嘏·李侍御歸山同宿華嚴(yán)寺
- 家在青山近玉京,白云紅樹滿歸程。 -- 出自唐·趙嘏·李侍御歸炭谷山居同宿華嚴(yán)寺
- 家法要相委,在邇不在遐。 -- 出自宋·文同·冤婦行
- 家家五十日,誰敢一日情。 -- 出自宋·文同·采桑
- 家臣昨夜長安去,猶向君王乞秘書。 -- 出自明·邊貢·贈長垣宗室
- 家遙遙兮辭楚刑,傷去國兮重登臨。 -- 出自宋·劉翰·余久客都城秋風(fēng)思?xì)w作楚語和吳郎采菱叩舷之
- 家傳圯上一編書,二紀(jì)論思只緒馀。 -- 出自宋·周必大·送張端明赴召
- 家在香城溪水邊,冠霞飛閣切云煙。 -- 出自宋·周必大·寄題江陵撫干胡仲方官舍信美樓
- 家傳秘籍慕班斿,有子當(dāng)追嗣與彪。 -- 出自宋·周必大·丘成之司理明遠(yuǎn)閣二首
- 家聲傳叔贛,宦學(xué)類先之。 -- 出自宋·周必大·送劉子和教授赴贛州兼簡府主洪景廬二首
- 家有鄭公遺笏在,一聞吉語即相貽。 -- 出自宋·周必大·送七兄監(jiān)廟赴南宮兼吾大兄知縣二首
- 家聲好在金陵簿,人物爭看玉筍班。 -- 出自宋·周必大·楊文甫主簿頃惠佳篇今赴松溪次韻送別
- 家居只在仰山傍,自笑癡蠅凍守窗。 -- 出自宋·周必大·予久欲游仰山而未暇行者智印寫真索贊
- 家慶新圖爭快睹,愿將摹本寄郵傳。 -- 出自宋·周必大·顯學(xué)尚書樓大防奉九十六歲之親戲彩未央古今
- 家世三珠樹,文章五鳳樓。 -- 出自宋·周必大·端明殿學(xué)士王日嚴(yán)挽詞二首
- 家貧猶氣象,人老亦精神。 -- 出自宋·洪咨夔·閑居
- 家山薄言歸,田舍隨意葺。 -- 出自宋·洪咨夔·又次程嘉定三首
- 家慶盛於群玉府,身名榮過執(zhí)金吾。 -- 出自宋·洪咨夔·次仲禹迓叔禹西歸韻二首
- 家傳此意石不轉(zhuǎn),事業(yè)自許圖云臺。 -- 出自宋·洪咨夔·續(xù)洗兵馬上李制置
- 家無占書矒休咎,但效嫠婦顰雙眉。 -- 出自宋·洪咨夔·天象
- 家山未得平安報,飛夢東歸拜老龐。 -- 出自宋·洪咨夔·夜讀夷堅放卷偶成
- 家如緣角鼠,身是脫筒龜。 -- 出自宋·洪咨夔·中春中浣一日老人挈累下西市寓舍越三日某行
- 家戶徼福利,坐輸黃衣兒。 -- 出自宋·蔡襄·姑胥行
- 家聲終卓越,上意益恭虔。 -- 出自宋·蔡襄·群玉殿賜宴
- 家慶圖中,老萊堂上,競祝翁遐壽。 -- 出自宋·趙鼎·醉蓬萊·破新正春到
- 家住清江江上村,江云山影自平分。 -- 出自宋·高翥·江居曉詠
- 家書遠(yuǎn)寄憑游子,邸報頻看念故人。 -- 出自宋·高翥·小樓
- 家本姑蘇浣花里,圓圓小字嬌羅綺。 -- 出自清·吳偉業(yè)·圓圓曲
- 家近華陽洞,早年深此情。 -- 出自唐·儲光羲·游茅山五首
- 家無諫草逢明代,國有遺篇續(xù)正聲。 -- 出自唐·方干·哭秘書姚少監(jiān)(一作姚丞)
- 家為買琴添舊價,廚因養(yǎng)鶴減晨炊。 -- 出自唐·貫休·句
- 家家錦繡香醪熟,處處笙歌乳燕飛。 -- 出自唐·貫休·壽春節(jié)進(jìn)大蜀皇帝五首
- 家近吳王古戰(zhàn)城,海風(fēng)終日打墻聲。 -- 出自唐·貫休·聽僧彈琴
- 家在嚴(yán)陵釣渚旁,細(xì)漣嘉樹拂窗涼。 -- 出自唐·貫休·別盧使君歸東陽二首
- 家住綠巖下,庭蕪更不芟。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書。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家眷實團圓,一呼百諾至。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家狗趁不去,野鹿常好走。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家破冷颼颼,食無一粒粟。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jīng)卷。 -- 出自唐·寒山·拾遺二首新添
- 家在閩山西復(fù)西,其中歲歲有鶯啼。 -- 出自唐·懷濬·上歸州刺史代通狀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