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子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隱約不外求,耕桑有妻子,藜杖牧雞豚,筠筒釣魴鯉。 -- 出自宋·王安石·悼四明杜醇
- 分庭八桂樹,肅容兩童子。 -- 出自唐·張九齡·登南岳事畢謁司馬道士
- 方此全盛時,豈無嬋娟子。 -- 出自唐·張九齡·登古陽云臺
- 經(jīng)閱幾世人,復(fù)嘆誰家子。 -- 出自唐·張九齡·登荊州城望江二首
- 阿母種桃云海際,花落子成二千歲。 -- 出自唐·劉禹錫·雜歌謠辭·步虛詞
- 阿母種桃云海際,花落子城二千歲。 -- 出自唐·劉禹錫·步虛詞
- 觀津戚里族,按道侯家子。 -- 出自唐·劉禹錫·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因令屬和
- 翠黛葉生籠石甃,殷紅子熟照銅瓶。 -- 出自唐·劉禹錫·楚州開元寺北院枸杞臨井繁茂可觀,群賢賦詩
- 堪羨優(yōu)伶有富,誰知公子無緣。 -- 出自清·曹雪芹·金陵十二釵又副冊——襲人
- 不慣孤眠慣成雙,奈奴子、心腸硬。 -- 出自宋·歐陽修·卜算子·極得醉中眠
- 推琴置酒恍若失,誰謂子琴能起予。 -- 出自宋·歐陽修·聽平戎操
- 閔然哀遠(yuǎn)人,吐策獻(xiàn)天子。 -- 出自宋·歐陽修·送朱職方提舉運(yùn)鹽
- 群動夜息浮云陰,沈夫子彈醉翁吟。 -- 出自宋·歐陽修·贈沈遵
- 而我獨(dú)何為,閑宴奉君子。 -- 出自宋·歐陽修·送裴如晦之吳江
- 嗟哉我豈敢知子,論賴子初指迷。 -- 出自宋·歐陽修·再和圣愈見答
- 端如蕩子事,顧自良家子。 -- 出自宋·秦觀·荷花
- 裒兇鞠頑,鋒猬斧螗,赤子匍匐,厥父是亢。 -- 出自唐·柳宗元·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師,集大功
- 拾萍萍無根,采蓮蓮有子。 -- 出自唐·溫庭筠·相和歌辭·江南曲
- 云夫嗣孤風(fēng),復(fù)為隱君子。 -- 出自宋·范仲淹·訪陜郊魏疏處士
- 明月白露中,靜如隱君子。 -- 出自宋·范仲淹·寄題孫氏碧鮮亭
- 福至在朱門,禍來先赤子。 -- 出自宋·范仲淹·上漢謠
- 卻指嶺邊云,斯焉贈君子。 -- 出自宋·范仲淹·留題常熟頂山僧居
- 因歌遂成詩,持用詫妻子。 -- 出自唐·韓愈·落齒
- 魯連細(xì)而黠,有似黃鷂子。 -- 出自唐·韓愈·嘲魯連子
- 忽騎將軍馬,自號報恩子。 -- 出自唐·韓愈·送石洪處士赴河陽幕得起字
- 花外班行霧外天,何緣子細(xì)望龍顏。 -- 出自宋·楊萬里·德壽宮慶壽口號十篇
- 工瑟曾緣利,鳴琴豈負(fù)子。 -- 出自宋·楊萬里·寄張欽夫二首
- 雪里星奔避亂兵,母先子後赴寒冰。 -- 出自宋·楊萬里·跋臨川梁譯居士孝德記二首
- 堂上雙親黑頭在,日喚子孫倚門待。 -- 出自宋·楊萬里·古風(fēng)送劉委游試藝南宮
- 云步知無那,文盟肯棄子。 -- 出自宋·楊萬里·寄周子察院
- 我輩明年當(dāng)更健,不須子細(xì)看萸紅。 -- 出自宋·楊萬里·九日招子上、子西嘗新酒,進(jìn)退格
- 子孫世世襲膏梁,黃省子魚鴻鴈行。 -- 出自宋·楊萬里·牛尾貍
- 何以筑花宅,筆直松樹子。 -- 出自宋·楊萬里·芍藥宅
- 君不見回巖仙客逢貧子,指石成金吾濟(jì)爾。 -- 出自宋·楊萬里·送藥者陳國器
- 學(xué)子可憐生,遠(yuǎn)來參老子。 -- 出自宋·楊萬里·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仁智堂
- 迎還騩馭彼何人,魏武子孫曹將軍。 -- 出自宋·楊萬里·題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紀(jì)畫也
- 關(guān)西伯起今夫子,後世子云重易經(jīng)。 -- 出自宋·楊萬里·謝襄陽帥楊侍郎轆轤體
- 晉公賞梅仍賞桂,獨(dú)招子猷雪前醉。 -- 出自宋·楊萬里·丞相周公招王寄以長句
- 未知丙冗果何似,只恐子魚無此珍。 -- 出自宋·楊萬里·謝葉叔羽總領(lǐng)惠雙淮白二首
- 蔚然綠樹去天近,上有子規(guī)啼月殘。 -- 出自宋·楊萬里·蚤謁景靈宮聞子規(guī)
- 車服卒然來,涔陽作游子。 -- 出自唐·王昌齡·贈宇文中丞 [一作暢當(dāng)詩]
- 半夜城摧鵝雁鳴,妻啼子叫曾不歇。 -- 出自唐·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縛戎人
- 同行復(fù)一人,不識誰氏子。 -- 出自唐·元稹·感夢
- 未死終報恩,師聽此男子。 -- 出自唐·元稹·感夢
- 求此妄中精,嗟哉子華子。 -- 出自唐·元稹·楊子華畫三首
- 我從李郎游,知有徐孺子。 -- 出自宋·姜夔·呈徐通仲兼簡仲錫通仲與誠齋為鄉(xiāng)人近來赴調(diào)
- 君不見江南望夫誰家子,登山化石不得語。 -- 出自宋·姜夔·禽言如日哥哥
- 肆呈窈窕容,路曜便娟子。 -- 出自南北·謝靈運(yùn)·會吟行
- 躧步陵丹梯,并坐侍君子。 -- 出自南北·謝靈運(yùn)·擬魏太子鄴中集詩 阮瑀
- 北宮雖勇目已逃,恍如子在齊聞韶。 -- 出自清·袁枚·到石梁觀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