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在第3個(gè)字的詩句
太在第三個(gè)字的詩句
- 吾觀太史公,可謂識道規(guī)。 -- 出自唐·吳筠·覽古十四首
- 將過太帝宮,暫詣扶桑處。 -- 出自唐·吳筠·游仙二十四首
- 停驂太儀側(cè),整服金闕前。 -- 出自唐·吳筠·游仙二十四首
- 紛然太虛中,羽旆更相招。 -- 出自唐·吳筠·游仙二十四首
- 縱身太霞上,眇眇虛中浮。 -- 出自唐·吳筠·游仙二十四首
- 返視太初先,與道冥至一。 -- 出自唐·吳筠·游仙二十四首
- 泛舟太湖上,回瞰茲山隈。 -- 出自唐·吳筠·秋日彭蠡湖中觀廬山
- 既涉太行險(xiǎn),茲路信難陟。 -- 出自唐·甘露寺鬼·西軒詩
- 因與太師歡笑處,為吾方便覓彭州。 -- 出自唐·郫城令·示女詩
- 早知太守如狼虎,獵取膏粱以啖之。 -- 出自唐·劉炎·被按自悔詩
- 可憐太白分余瀝,遠(yuǎn)與文園浣渴腸。 -- 出自元·許有壬·鷓鴣天 次韻李沁州寄酒
- 不獨(dú)太平民。 -- 出自元·許有孚·太常引·水文湘簟織霜筠
- 甘作太平民。 -- 出自元·許楨·太常引·藕花香里有叢筠
- 雪凈太行青。 -- 出自元·宋*·菩薩蠻 衛(wèi)州道中至元四年十一月,與八兒思
- 人在太湖濱。 -- 出自元·謝應(yīng)芳·風(fēng)入松 寄朱原道為生日賀
- 天下太平,祝吾皇,壽與天地齊年。 -- 出自元·趙孟*·長壽仙 道宮 皇慶三年三月三日圣節(jié)大宴
- 四海太平,致民物雍熙,朝野歌謳。 -- 出自元·趙孟*·月中仙 應(yīng)制
- 風(fēng)回太液清池,欲留住、東皇共笑嬉。 -- 出自元·舒*·沁園春·多少閑情
- 如何太白謫仙人,竟坐夜郎唐絕徼。 -- 出自元·王逢·寄桃浦諸故知即事(五首)
- 三年太晏,朝還夕去,笑坐客、青氈弊。 -- 出自元·馬需庵·水龍吟·元龍豪氣消磨
- 眼下太平可幸,官軍分散息兵戎。 -- 出自元·邢叔亨·木闌花慢 蒲縣東神山廟柱石刻五首時(shí)至正辛
- 妄想太虛高,皆由騁、外緣歡樂。 -- 出自元·王哲·驀山溪·修仙慕道
- 便見太平時(shí)。 -- 出自元·王哲·望蓬萊 紙旗上書
- 應(yīng)化太虛通純熟。 -- 出自元·王處一·歸朝歡·四大圓光攢一簇
- 晃耀太虛烹玉霰。 -- 出自元·侯善淵·漁家傲·地魄天魂勤烹煉
- 照破太空微密。 -- 出自元·侯善淵·一葉舟
- 中道太虛寬。 -- 出自元·侯善淵·一葉舟
- 晃耀太虛澄徹。 -- 出自元·侯善淵·玩華胥
- 欲見太平有象,除豐年、更何可羨。 -- 出自元·王惲·水龍吟 去歲秋至今年春,凡七月不,有終風(fēng)
- 平子太拘*。 -- 出自元·王惲·木蘭花慢 十三年平陽秩滿,清明日賦
- 來往太匆匆。 -- 出自元·張伯淳·木蘭花慢 送季治書
- 乾坤太華,神?相望,兩眉爭黛。 -- 出自元·劉敏中·水龍吟 馬觀復(fù)基司以九日水龍吟賦神 峰邀
- 旋掃太初巖頂雪,細(xì)烹陽羨貢余茶。 -- 出自元·劉敏中·浣溪沙 元夕前一日,大雪始霽,子京敬甫兩
- 且用太初樂章韻,作歌以喻之。 -- 出自元·劉敏中·沁園春 大德甲辰之歲,張君秀實(shí)得石百脈泉
- 年過太公漁渭日,官如鄭武相周時(shí)。 -- 出自元·劉敏中·浣溪沙 賀石仲璋侍御父年八十五,拜局徒,
- 君見太行憑寄語,云間蒼壁崔嵬。 -- 出自元·劉因·臨江仙 送王從事(王原誤作二,茲從疆村業(yè)
- 多少太平民。 -- 出自元·程文海·太常引 壽李丞相
- 但愿太平,無事日用,莫非天祿。 -- 出自元·程文海·喜遷鶯 壽大人四月七日
- 休言太平無象,看武偃文修,歲稔時(shí)康。 -- 出自元·王旭·春從天上來 賀正詞
- 一乃太玄真水,二氣由茲運(yùn)化,三極理全彰。 -- 出自元·李道純·水調(diào)歌頭 贈(zèng)白蘭谷
- 浩然太素抱鴻蒙。 -- 出自元·高道寬·西江月·混沌屯蒙如卵
- 混飲太玄酒,個(gè)個(gè)會乘鸞。 -- 出自元·林轅·水調(diào)歌頭·悟得天仙訣
- 朝出太平堤,逶迤芳草齊。 -- 出自明·曹學(xué)佺·金陵雜詩二首
- 宛轉(zhuǎn)太守府。 -- 出自元·胡天游·烈女李三行
- 漷州太守吾同年,香凝畫戟春風(fēng)前。 -- 出自明·張以寧·長江萬里圖為同年汪華玉賦
- 荷翻太液非前日,花落蕃禧又暮春。 -- 出自明·貝瓊·秋思(三首)
- 好將太姥山前路,付與孤猿自在啼。 -- 出自宋·劉鎮(zhèn)·太姥山
- 試舉太白杯,借問幾圓缺。 -- 出自宋·劉鎮(zhèn)·對月聯(lián)句
- 春宵太寂寞,欹枕待朝霞。 -- 出自明·李開先·春夜
- 東將太華為城雉,北以渭川為御溝。 -- 出自宋·田錫·華清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