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在第3個字的詩句
天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晚來天意欲晴寒,幽鳥爭春到舌端。 -- 出自宋·王之道·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 壯懷天共遠,歸意雨同留。 -- 出自宋·王之道·和程德遠二首
- 邇來天旱地不毛,釜魚薪蟻何嗷嗷。 -- 出自宋·王之道·和劉春卿夏日閔旱次韻
- 大哉天休何穹窿,惟王配天居域中。 -- 出自宋·王之道·華亭風月堂避暑
- 遠哉天道所不曉,人比前年孰多少。 -- 出自宋·王之道·按麥行和魏定父韻
- 由來天意每因人,況自至誠宜感神。 -- 出自宋·王之道·冬不雪春苦雨外臺為民心惻檄郡請禱於法輪應
- 師從天臺來,示我一集詩。 -- 出自宋·王之道·國清化人示寒山
- 何日天臺錄藥去,女仙迎笑飯胡麻。 -- 出自宋·王之道·和韻寄董令升舍人
- 向來天衣游,追隨遍巖竇。 -- 出自宋·王之道·送尊禪者
- 早晚天書下紫泥,如今人物擅三擠。 -- 出自宋·王之道·和董令升舍人夢中得句
- 來日天孫嫁河鼓,洗車今喜有夤緣。 -- 出自宋·王之道·七夕苦旱望雨
- 吾聞天臺華頂連石橋,石橋巉絕橫煙霄。 -- 出自宋·嚴羽·送戴式之歸天臺歌
- 共結天邊汗漫游,重論方外云霞友。 -- 出自宋·嚴羽·送戴式之歸天臺歌
- 海角天涯心未穩,吳頭楚尾信難通。 -- 出自宋·姚寬·下章安杜瀆七首
- 舉頭天尺五。 -- 出自宋·袁去華·菩薩蠻·重湖草木威名熟
- 馬嘶天漸明。 -- 出自宋·袁去華·菩薩蠻·西風送雨鳴庭樹
- 似笑天涯倦客,區區地、著甚來由。 -- 出自宋·袁去華·滿庭芳·馬上催歸
- 不知天上今何夕。 -- 出自宋·袁去華·憶秦娥·月照席
- 想連天、芳草萋迷,短長亭外。 -- 出自宋·袁去華·賀新郎·曉色明窗綺
- 九重天上捧金卮。 -- 出自宋·曾覿·浣溪沙
- 地久天長,花朝月夕,天上長春。 -- 出自宋·曾覿·柳梢青·□杏堂前
- 裊裊天風吹玉兔。 -- 出自宋·曾覿·青玉案·乘鸞影里冰輪度
- 地久天長,父堯子舜,燦綺羅佳會。 -- 出自宋·曾覿·醉蓬萊·向逍遙物外
- 看即天涯秋也,恨隨一葉梧桐。 -- 出自宋·曾覿·木蘭花慢·正枝頭荔子
- 海闊天遙,鴻雁兩悠悠。 -- 出自宋·曾覿·江神子/江城子
- 花氣天然百和芬。 -- 出自宋·張元干·浣溪沙
- 聞道天邊雨露。 -- 出自宋·張元干·水調歌頭·縹緲九仙閣
- 麥秋天氣,聊泛征棹泊江村。 -- 出自宋·張元干·水調歌頭·雨斷翻驚浪
- 壺中天地,大家著意留住。 -- 出自宋·張元干·念奴嬌·蕊香深處
- 一碧天光波萬頃,涌出廣寒宮闕。 -- 出自宋·張元干·念奴嬌·垂虹望極
- 樓外天寒山欲暮。 -- 出自宋·張元干·漁家傲·樓外天寒山欲暮
- 迎日天元,聽正衙宣制。 -- 出自宋·張元干·醉蓬萊·對小春桃艷
- 無云天更碧。 -- 出自宋·張元干·謁金門·清光溢
- 倚格天峻閣。 -- 出自宋·張元干·瑞鶴仙·倚格天峻閣
- 斗垂天、滄波萬頃,月流煙渚。 -- 出自宋·張元干·賀新郎 寄李伯紀丞相
- 翠袖天寒炯暮云。 -- 出自宋·張元干·豆葉黃/憶王孫
- 蠢爾天驕子,中原禍太深。 -- 出自宋·張元干·上張丞相十首
- 不談天下事,猶誦古人書。 -- 出自宋·張元干·上張丞相十首
- 霽雨天迥。 -- 出自宋·張元干·怨王孫/憶王孫
- 看看天盡頭。 -- 出自宋·張元干·長相思令/長相思
- 明明天子,坐於正衙。 -- 出自宋·張元干·紫巖九章章八句上壽張丞相
- 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 -- 出自宋·張元干·石州慢 己酉秋,吳興舟中作
- 欻然天門開,黃紙書廣利。 -- 出自宋·張元干·奉送真歇禪師往住阿育山兼簡黃檗云峰諸老
- 問訊天童今老子,偶同庚甲事如何。 -- 出自宋·張元干·伽陀二首送了可首座歸四明
- 何年天上旄頭落,併滅穹廬舊契丹。 -- 出自宋·張元干·次韻奉呈公澤處士
- 流落天南端,相過不相鄙。 -- 出自宋·張元干·九月一日與王季夷酌別為賦十六韻
- 萬里天南客,三年日至歸。 -- 出自宋·張元干·偶成寄友人
- 圣神天子開延英,丞轄政地思儀型。 -- 出自宋·張元干·葉少蘊生朝
- 老懶天教脫世紛,山川到眼失塵昏。 -- 出自宋·張元干·跋米元暉瀑布橫軸
- 落霞天外雁行低。 -- 出自宋·趙彥端·鷓鴣天·一簇神仙會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