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在第13個字的詩句
天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二女廟荒汀樹老,九疑山碧楚天低。 -- 出自唐·張泌·晚次(一作歇)湘源縣
- 待制松陰移玉殿,分宵露氣靜天臺。 -- 出自唐·馬戴·贈祠部令狐郎中
- 不見古時塞上翁,倚伏由來任天作。 -- 出自唐·李頎·別梁锽
- 活得枯樵耕者知,巡方又欲向天涯。 -- 出自唐·曹松·送乞雨禪師臨遇南游
- 萬仞得名云瀑布,遠看如織掛天臺。 -- 出自唐·曹松·天臺瀑布
- 青嶂遠分從地斷,洪流高瀉自天來。 -- 出自唐·許渾·晚登龍門驛樓
- 三獻無功玉有瑕,更攜書劍客天涯。 -- 出自唐·許渾·別劉秀才
- 云蔽長安路更賒,獨隨漁艇老天涯。 -- 出自唐·許渾·甘露寺感事貽同志
- 山鳥一聲人未起,半床春月在天涯。 -- 出自唐·許渾·南海府罷,南康阻淺,行侶稍稍登陸而邁,主
- 蜀客操琴吳女歌,明珠十斛是天河。 -- 出自唐·許渾·戲代李協律松江有贈
- 半月離居猶悵望,可堪垂白各天涯。 -- 出自唐·許渾·酬綿州于中丞使君見寄
- 明月下樓人未散,共愁三徑是天河。 -- 出自唐·許渾·晨起西樓
- 云冷竹齋禪衲薄,已應飛錫過天臺。 -- 出自唐·許渾·寄云際寺敬上人
- 王維證時符水月,杜甫狂處遺天地。 -- 出自唐·楊巨源·贈從弟茂卿
- 立馬望云秋塞靜,射雕臨水晚天晴。 -- 出自唐·楊巨源·和侯大夫秋原山觀征人回
- 滿營戰馬嘶欲盡,畢昴不見胡天陰。 -- 出自唐·李益·從軍夜次六胡北飲馬磨劍石為祝殤辭
- 大明曈曈天地分,六龍負日升天門。 -- 出自唐·李益·大禮畢皇帝御丹鳳門改元建中大赦
- 達理始應盡惆悵,僧閑應得話天臺。 -- 出自唐·張喬·題宣州開元寺
- 一夜江潭風雨后,九華晴望倚天秋。 -- 出自唐·張喬·九華樓晴望
- 新月能分裛露時,夕陽照見連天處。 -- 出自唐·皇甫冉·江草歌送盧判官
- 梁園山竹凝云漢,仰望高樓在天半。 -- 出自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
- 萬里風煙通日本,一軍旗鼓向天涯。 -- 出自清·顧炎武·海上
- 昔日金枝間白花,只今搖落向天涯。 -- 出自清·顧炎武·賦得秋柳
- 力卷雨來無歲旱,盡吹云去放天高。 -- 出自宋·王令·暑熱思風
- 獵獵風吹雨氣腥,誰翻碧海踏天傾。 -- 出自宋·王令·和束熙之雨后
- 遂令思慮不可及,萬目仰面號天私。 -- 出自宋·王令·原蝗
- 杳杳波濤去莫窮,要須流合海天東。 -- 出自宋·王令·舟中作
- 借如無梯不得上,亦欲大叫呼天神。 -- 出自宋·王令·再寄滿子權二首
- 春湖平信照空碧,淮帆曉上攙天桅。 -- 出自宋·王令·初聞思歸鳥憶昨寄崔伯易朱元弼
- 星機織成副地錦,神冶鑄出舂天矛。 -- 出自宋·王令·寄李常伯滿粹翁
- 東西南北四問罪,使人不敢誣天驕。 -- 出自宋·王令·寄王正叔
- 盡令萬物被光景,夜看北斗朝天中。 -- 出自宋·王令·朝云
- 來期清風脫日熱,坐厭遠日看天低。 -- 出自宋·王令·登城
- 天風蕭蕭吹縞素,貝甲合陣窮天圍。 -- 出自宋·王令·甲午雪
- 士得采衣如晝錦,人瞻歸馬若天仙。 -- 出自宋·王令·送錢公輔赴舉
- 常嘆平時輕死士,未知誰手付天矛。 -- 出自宋·王令·聞邕盜
- 雷公訴帝喘似吹,盛恐聲名塞天破。 -- 出自宋·王令·贈慎東美伯筠
- 奮穴出哭勞鱔鰌,八龍怒走乞天仇。 -- 出自宋·王令·龍角砍和崔公度伯易
- 當道獨能支地險,更東安得與天窮。 -- 出自宋·王令·吳江長橋
- 人之所觀乃流沬,猶以淚射憂天摧。 -- 出自宋·王令·贈黃任道
- 君子勞心事業暇,得時休息安天倪。 -- 出自宋·王令·晝睡
- 天寶天子監天廄,吐蕃入馬上天壽。 -- 出自宋·王令·賦黃任道韓干馬
- 欲作大嘆吁向天,穿天作孔恐天怒。 -- 出自宋·王令·西園月夜醉作短歌二闋
- 六日取蟾乖世用,三年刻楮費天機。 -- 出自宋·陳與義·再用景純韻詠懷二首
- 遙想詩成記來日,筆端風雨發天慳。 -- 出自宋·陳與義·次韻光化宋唐年主簿見寄二首
- 皇家卜年過周歷,變故未必非天仁。 -- 出自宋·陳與義·鄧州西軒書事十首
- 疊浪併翻孤日去,兩津橫卷半天流。 -- 出自宋·陳與義·觀江漲
- 人間今乏趙知微,無復清游繼天柱。 -- 出自宋·陳與義·中秋不見月
- 去年中秋洞庭野,寒瑤萬頃兼天瀉。 -- 出自宋·陳與義·己酉中秋之夕與任才仲醉於岳陽樓上明年十一
- 粲粲來禽已著花,芳根誰徙向天涯。 -- 出自宋·陳與義·來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