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堂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 出自唐·白居易·奉和令公
- 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 -- 出自·妙信·九日酬諸子
-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 -- 出自·蘇軾·后赤壁賦
-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 出自唐·溫庭筠·更漏子·玉爐香
-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 出自唐·劉昚虛·闕題
-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暗水流花徑,春星帶草堂”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天雖長,地雖久,金玉滿堂應不守。 -- 出自唐·李白·悲歌行
- 好鳥集珍木,高才列華堂。 -- 出自唐·李白·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 驕矜自言不可有,俠士堂中養來久。 -- 出自唐·李白·少年行其三 ( 此詩嚴粲云是偽作 )
- 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 出自唐·李白·擬古其二
- 謬攀青瑣賢,延我于北堂。 -- 出自唐·李白·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 投箸解鹔鹴,換酒醉北堂。 -- 出自唐·李白·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 朝云落夢渚,瑤草空高堂。 -- 出自唐·李白·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 吾多張公子,別酌酣高堂。 -- 出自唐·李白·夜別張五
- 銅官幾萬人,諍訟清玉堂。 -- 出自唐·李白·贈劉都使
- 逢君聽弦歌,肅穆坐華堂。 -- 出自唐·李白·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
- 香叆雕盤,寒生冰箸,畫堂別是風光。 -- 出自宋·蘇軾·滿庭芳·香叆雕盤
- 欲執河梁手,還升月旦堂。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欲執河梁手
- 九夷為藩籬,四海環我堂。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獨行無與游,闖然疑我堂。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先生喜而笑,幅巾登我堂。 -- 出自宋·蘇軾·次丹元姚先生韻(〔底本二首詩合為一首,今
- 太平宮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樓觀大秦寺延生觀仙游潭十九日aa1歸作詩五百言以記凡所經歷者寄子由遠人罹水旱,王命釋俘囚。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 水中照見萬象空,敢問堂中誰隱幾。 -- 出自宋·蘇軾·王鞏清虛堂
- 天目山前綠浸裙,碧瀾堂上看銜艫。 -- 出自宋·蘇軾·贈孫莘老七絕
- 明月人華池,反照池上堂。 -- 出自宋·蘇軾·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二首
- 石耳峰頭路接天,梵音堂下月臨泉。 -- 出自宋·蘇軾·圓通禪院,先君舊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
- 小堰門頭柳系船,吳山堂上月侵筵。 -- 出自宋·蘇軾·孔長源挽詞二首
- 小堰門頭柳擊船,吳山堂上月侵筵。 -- 出自宋·蘇軾·孔長源挽詞二首
- 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 -- 出自宋·蘇軾·游惠山
- 天目山前淥浸裾,碧瀾堂下看銜艫。 -- 出自宋·蘇軾·贈莘老七絕
- 釣魚豐樂橋,采杞逍遙堂。 -- 出自宋·蘇軾·殘臘獨出二首
- 明月入華池,反照池上堂。 -- 出自宋·蘇軾·和鮮于子駿鄆州新堂月夜二首(前次韻,后不
- 已作觀魚檻,仍開射鴨堂。 -- 出自宋·蘇軾·城南縣尉水亭得長字
- )豈敢便為雞黍約,玉堂金殿要論思。 -- 出自宋·蘇軾·次韻蔣穎叔
- 但喜賓客來,置酒花滿堂。 -- 出自宋·蘇軾·種德亭
- 萬古仇池穴,歸心負雪堂。 -- 出自宋·蘇軾·過杞贈馬夢得
- 萬古他池穴,歸心負雪堂。 -- 出自宋·蘇軾·初貶英州過杞贈馬夢得
- 笙磬分均上下堂,(舊說堂上之樂,皆受笙均;堂下之樂,皆受磬均。 -- 出自宋·蘇軾·景仁和賜酒燭詩復次韻謝之(時公方進新樂。
-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 出自宋·李清照·滿庭芳·小閣藏春
- 歸來覬命駕,沐浴休玉堂。 -- 出自唐·杜甫·望岳
-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 出自唐·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 出自唐·杜甫· 贈衛八處士
- 鸕鶿窺淺井,蚯蚓上深堂。 -- 出自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 忤下考功第,獨辭京尹堂。 -- 出自唐·杜甫·壯游
- 空馀枚叟在,應念早升堂。 -- 出自唐·杜甫·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 黃衫年少來宜數,不見堂前東逝波。 -- 出自唐·杜甫·少年行二首
- 曾參與游夏,達者得升堂。 -- 出自唐·杜甫·又示宗武
- 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 -- 出自唐·杜甫·西郊
- 避賊今始歸,春草滿空堂。 -- 出自唐·杜甫·四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