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在第4個字的詩句
土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普天率土,壽域宏開。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零四首
- 西在此土絕知音,千古萬古阿刺刺。 -- 出自宋·釋師范·偈頌七十六首
- 明來握土成金,悟去百草皆藥。 -- 出自宋·釋嗣宗·頌古二十六首
- 西在此土誰知己,夜半優曇火裹開。 -- 出自宋·釋曇華·頌古十首
- 大千國土俱家業,諸佛何曾有地頭。 -- 出自宋·釋曇密·頌古
- 為看風土異,客子又懷鄉。 -- 出自宋·釋文珦·鄞中桃花渡即事
- 四郊風土宜柑樹,百里官河盡藕花。 -- 出自宋·釋文珦·東嘉風士
- 明知裂土熏天富,難斗他家徹骨貧。 -- 出自宋·釋心月·趙州不下禪床接二王圖贊
- 你若簸土揚塵,我則空澄海湛。 -- 出自宋·釋洵·偈二十二首
- 凈飯國土生太子,字字言言說脫空。 -- 出自宋·釋印肅·頌古九十八首
- 拽石般土,打鼓作舞。 -- 出自宋·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 午炊佛土香傳鼻,參飽云門飯打牙。 -- 出自宋·釋正覺·小師智寬與國清作丐請語
- 西天此土,十萬余程。 -- 出自宋·釋智朋·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 西天此土,地無硃砂。 -- 出自宋·釋智朋·渡蘆達磨贊二首
- 若非東土小釋迦,放過長水管老虎。 -- 出自宋·釋宗杲·偈頌一百六十首
- 護持國土與眾生,普令攝取菩提愿。 -- 出自宋·釋遵式·大悲觀音栴檀像
- 五想凈土七寶池,池中水有八功德。 -- 出自宋·釋遵式·十六觀經頌·池觀第五
- 眾寶國土寶樓閣,寶樹更兼池間錯。 -- 出自宋·釋遵式·十六觀經頌·總觀第六
- 朦朧塵土腸。 -- 出自宋·舒岳祥·三月六日英霧四塞涉三日不散木葉屋瓦積塵皆
- 中原隴土少人耕,何惜就寬因去窄。 -- 出自宋·舒岳祥·出入二嶺行
- 力平水土勢回天,功業三千五百年。 -- 出自宋·宋無·大禹祠
- 白衣壯土氣塞腹,憤勇不忍羞本朝。 -- 出自宋·蘇舜元·瓦亭聊句
- 未收空土淚,又送蜀公喪。 -- 出自宋·蘇頌·蜀公范景仁忠文公挽辭四首
- 人非勝土木,心每懼冰淵。 -- 出自宋·蘇頌·七弟示詩后又改緣字為川字因再次韻
- 寧因惡土變,自與好風期。 -- 出自宋·蘇頌·次韻簽判張太博移竹
- 坐與塵土隔,淡然風味長。 -- 出自宋·孫介·題張元鼎風雨齋
- 跳蹴后土舂穹蒼,公懵視之行康莊。 -- 出自宋·孫嵩·公無渡河·公乎渡河不可航
- 衣冠塵土空頭白,慚愧扁舟把釣翁。 -- 出自宋·孫應時·泛東湖風浪作復止
- 不將塵土望清華,珍重高情久更加。 -- 出自宋·孫應時·著作李季間得閬守去國以書道別追寄四韻
- 帝念下土民,山川分百靈。 -- 出自宋·唐仲友·元應善利真人祠
- 既為茲土愁,復云茲土美。 -- 出自宋·唐仲友·續八詠·八詠掞英詞
- 門前塵土暗衣冠,池館無多意已寬。 -- 出自宋·汪應辰·題常山孔塢碧照閣
- 縱落塵土居,不與章木敵。 -- 出自宋·王亙·次胡澹庵題挹翠軒韻
- 龍且風土類中原,雨勢山開百里川。 -- 出自宋·王暉·三河道中
- 奔馳塵土何時了,自嘆一官如蟻小。 -- 出自宋·王暨·題寺壁
- 南來風土已安之,事已當還敢故違。 -- 出自宋·王阮·廣中二首
- 淮南塵土地,高原少車溝,夏苗率畏旱,冬雪苦不優。 -- 出自宋·王洋·陪徐狄二子出東郊即事
- 身隨東土因緣去,袖帶西江風月來。 -- 出自宋·王洋·送法榮師歸吳興榮自清江退院而歸
- 芹芽迸土抽白玉,柳線拂浪搖青金。 -- 出自宋·王子昭·詠練川
- 前期尺土盡,軼事幾人知。 -- 出自宋·吳之選·鐵券山
- 百年境土逡巡復,萬里窠巢指顧空。 -- 出自宋·謝舉廉·西捷口號
- 不階尺土一人倆,誰似皮冠一沛公。 -- 出自宋·徐鈞·漢高祖
- 誰知辟土明封賞,即墨曾經培養來。 -- 出自宋·徐鈞·田單
- 皇天后土宜知鑒,白日英魂騰劍光。 -- 出自宋·徐琦·瀕死自悼
- 細看后土春冰薄,未覺劉郎日影斜。 -- 出自宋·徐榮叟·瓊花
- 莫論塵土與煙霞,收拾襟懷即我家。 -- 出自宋·薛嵎·漁村雜句十首
- 照臨下土,王國是保。 -- 出自宋·學士院·紹興二十八年祀圜丘
- 剝蝕凈土碑,荒殊峽山路。 -- 出自宋·楊棟·凈土寺追和東坡韻
- 一朝成土梗,萬象蔽林坰。 -- 出自宋·葉堪之·寒翠亭
- 東郊青土尚崔嵬,疑是巴王築此臺。 -- 出自宋·易士達·巴子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