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第3個字的詩句
四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西來四千里,敝袍不言寒。 -- 出自宋·蘇軾·送千乘千能兩侄還鄉
- 離堆四面繞江水,坐無蜀士誰與論。 -- 出自宋·蘇軾·雪浪石
- 朋來四男子,大壯泰臨復。 -- 出自宋·蘇軾·借前韻賀子由生第四孫斗老
- 涉閱四氣更六陽,森然不受螟與蝗。 -- 出自宋·蘇軾·真一酒歌?并引?
- 歸來四壁草蟲鳴,不如王江長飲酒。 -- 出自宋·蘇軾·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懷子由并崔度賢良
- 應憐四孺子,不墮凡木群。 -- 出自宋·蘇軾·和趙景貺栽檜
- 二十四橋亦何有,換此十頃玻璃風。 -- 出自宋·蘇軾·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
- 俯仰四十年,始知此生浮。 -- 出自宋·蘇軾·九日次定國韻
- 行年四十九,還此北窗宿。 -- 出自宋·蘇軾·和李太白(并敘〔四庫原收有太白全詩,今刪
- 白發四老人,何曾在商顏。 -- 出自宋·蘇軾·書王定國所藏王晉卿畫著色山二首
- 年來四十發蒼蒼,始欲求方救憔悴。 -- 出自宋·蘇軾·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
- 從教四壁空,未遣兩峰蹙。 -- 出自宋·蘇軾·王晉卿示詩,欲奪海石,錢穆父、王仲至、蔣
- 公年四十已得道,俗緣未盡余伊皋。 -- 出自宋·蘇軾·趙閱道高齋
- 従教四壁空,未遣兩峰蹙。 -- 出自宋·蘇軾·王晉卿示詩欲奪海石錢穆父王仲至蔣穎叔皆次
- 吾年四十九,羈旅失幼子。 -- 出自宋·蘇軾·去歲九月二十七日在黃州生子名遁小名干兒頎
- 坐知四海蒙膏澤,沐浴君王德似蘭。 -- 出自宋·蘇軾·端午帖子詞
- 曾把四弦娛白傅,敢將百草斗吳王。 -- 出自宋·蘇軾·蘇州閭丘江君二家雨中飲酒二首
- 抬眸四顧乾坤闊,日月星辰任我攀。 -- 出自宋·蘇軾·失題二首
- 誰云四萬八千頃,渺渺東盡日所曬。 -- 出自宋·蘇軾·與胡祠部游法華山
- 送君四十里,只使一帆風。 -- 出自宋·蘇軾·陳季常見過三首
- 差勝四明狂監在,更將老眼犯塵紅。 -- 出自宋·蘇軾·次韻林子中王彥祖唱酬
- 會見四山朝鶴駕,更看二李控鯨魚。 -- 出自宋·蘇軾·次韻韶倅李通直二首
- 卻去四十年,玉顏如汝今。 -- 出自宋·蘇軾·和陶郭主簿二首
- 滔滔四海我知津,每愧先生植杖蕓。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得潁倅二首
- 溜綆四墜,日中見昧。 -- 出自宋·蘇軾·跋姜君弼課冊
- 出入四十年,憂患未嘗辭。 -- 出自宋·蘇軾·送張安道赴南都留臺
- 會見四山朝鶴駕,更看三李跨鯨魚。 -- 出自宋·蘇軾·次韻韶俯李通直二首
- 靄靄四門多吉士,熙熙萬國屢豐年。 -- 出自宋·蘇軾·集英殿秋宴教坊詞致語口號臣聞天無言而四時
- 自従四方冠蓋鬧,歸作二浙湖山主。 -- 出自宋·蘇軾·寄劉孝叔
- 我今四十二,衰發不滿梳。 -- 出自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一題: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
- 七年四月,余量移汝州,自江淮徂洛,送者皆止慈湖,而季常獨至九江。 -- 出自宋·蘇軾·岐亭五首(并敘)
- ?此詩四句,前人向以為是卷二十二“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一詩中的“白啖本河朔”以下四句訛成,其說有理,但因字面差別較大,故不刪。 -- 出自宋·蘇軾·元祐九年立春
- 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 出自宋·蘇軾·和陶和劉柴桑
-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 -- 出自先秦·詩經·采薇
- 比物四驪,閑之維則。 -- 出自先秦·詩經·六月
- 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 出自先秦·詩經·皇矣
- 維彼四國,爰究爰度。 -- 出自先秦·詩經·皇矣
- 經營四方。 -- 出自先秦·詩經·何草不黃
-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 -- 出自先秦·詩經·節南山
-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 出自先秦·詩經·節南山
- 駕彼四牡,四牡奕奕,赤芾金舄,會同有繹。 -- 出自先秦·詩經·車攻
- 駕彼四駱,載驟載駸。 -- 出自先秦·詩經·四牡
- 乘其四駱,六轡沃若。 -- 出自先秦·詩經·裳裳者華
- 經營四方,告成于王。 -- 出自先秦·詩經·江漢
- 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墻。 -- 出自·毛澤東·五言詩·井
- 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 -- 出自唐·杜甫·羌村三首
- 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為我啼清晝。 -- 出自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雄劍四五動,彼軍為我奔。 --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 入門四松在,步屟萬竹疏。 -- 出自唐·杜甫·草堂
- 當時四十萬匹馬,張公嘆其材盡下。 -- 出自唐·杜甫·天育驃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