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四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清明已過雨不休,云霧猶屯四山腳。 -- 出自宋·樓鑰·鮑清卿病目不赴竹院之集詩寄坐客次韻
- 路入風篁上翠微,老龍蟠井四山圍。 -- 出自宋·樓鑰·頃游龍井得一聯王伯齊見兒輩因足成之
- 春程尚有三之一,樂事那能四者并。 -- 出自宋·許及之·百七丈寒食扁舟之盟遽寒姚黃恐成輕負輒賦二
- 一一春光須作主,從今二十四番風。 -- 出自宋·崔敦詩·淳熙二的春帖子詞·光堯壽圣憲天體道太上皇
- 膠庠昔日共虀鹽,窮達分攜四十年。 -- 出自宋·趙善括·挽趙龍圖大卿
- 卷殘簾幕千家雨,倚遍闌干四角天。 -- 出自宋·虞儔·和汪倅
- 杖屨南坡路不賒,就中景物四時佳。 -- 出自宋·虞儔·讀樂天詩戲效其體
- 那堪富有千頭橘,便可稱為四老人。 -- 出自宋·徐似道·句
- 歸心已逐水東流,夢到家山四千里。 -- 出自宋·蔡戡·王東卿惠墨戲副之以詩因次韻謝之
- 巖前滴水七月寒,巖下飛濤四時雪。 -- 出自宋·蔡戡·和楊廷秀游蒲澗之什
- 巨壁撐空不可干,小山亦復四巑屼。 -- 出自宋·趙蕃·自桃川至辰州絕句四十有二
- 電激電奔是處聞,綠週青繞四無分。 -- 出自宋·趙蕃·松原山行七絕
- 猶恨芳時有衰歇,要須貌取四時看。 -- 出自宋·趙蕃·簡見可覓畫三首
- 一溪屈曲幾彎環,贏得金華四面看。 -- 出自宋·趙蕃·望金華山絕句四首
- 老衲迎門只敝裳,問年還舉四山黃。 -- 出自宋·趙蕃·題石潭觀音院用王樞密庶愚丘正宗韻二首
- 前日叢篁苦蔽溪,只今檐與四山齊。 -- 出自宋·趙蕃·奉簡欽止兼憶斯遠
- 憶昨寄聲因鮑子,闕然已復四終星。 -- 出自宋·趙蕃·寄新喻丞章季亨
- 自買束薪來燒浴,浴終早已四山昏。 -- 出自宋·趙蕃·書乾明庵壁
- 敢謂老懷千里志,故憐饑作四方游。 -- 出自宋·趙蕃·次韻酬答陳席慶伯見貽二首
- 更欲從公問歸宿,夜深風雨四山傾。 -- 出自宋·趙蕃·次韻遠齋春雨有感
- 多少詩情渾漫興,煙云不隔四山秋。 -- 出自宋·趙蕃·江山道中
- 炎蒸三伏有無中,十里荷花四面風。 -- 出自宋·趙蕃·張帥置酒環波觴孫會之簽判嚴造道主簿及蕃作
- 至今遺墨如新寫,付與樓居四世孫。 -- 出自宋·葉適·潛經閣
- 還是天一地二,做出朝三暮四,堪笑又堪悲。 -- 出自宋·汪莘·水調歌頭·孔孟化塵土
- 已露明年造化機,便將六十四年推。 -- 出自宋·魏了翁·李參政生日
- 獨坐黃昏誰是伴,紫微閣上四廚書。 -- 出自宋·魏了翁·夏至日祀閼伯于開元宮前三日省中齋宿三首
- 無事江流到處平,無言天運四時新。 -- 出自宋·魏了翁·以使事過成都訖事而歸虞萬州成都尉高表史拉
- 起傍梅花讀周易,一窗明月四檐聲。 -- 出自宋·魏了翁·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達旦
- 去年曾送六朱幡,今年又送四千石。 -- 出自宋·魏了翁·送杜兵侍以華文待制知遂寧府
- 邊城恰匝三寒暑,初度聯翩四倡酬。 -- 出自宋·魏了翁·肩吾生日
- 要把孟軻三勿看,更將夫子四於求。 -- 出自宋·魏了翁·題南叔兄藏修閣息游觀
- 團團故步八千石,落落浮名四十年。 -- 出自宋·魏了翁·高開國挽詩
- 天馬無蹤運四時,試將六十四年推。 -- 出自宋·魏了翁·滬帥曹太博生日四首
- 人生能得幾回別,一別公來四千日。 -- 出自宋·魏了翁·約許侍郎諸公酒半宋正仲至自都城
- 簪橐聯輝三大老,節旄相映四賢侯。 -- 出自宋·真德秀·泉州貢院舉梁八詠
- 共倚欄桿休悵恨,典型猶在四筵中。 -- 出自宋·劉學箕·楚騷有正有反予既以數語詠獨開荷花諸公寵和
- 春光已過三之一,塵世難逢四者并。 -- 出自宋·劉學箕·雪坡以雨阻山行有詩用以次韻
- 沈機終日靜不語,一字落手四座驚。 -- 出自宋·李仲光·贈弈棋藍氏子
- 勝著新題問花信,從頭二十四番風。 -- 出自宋·程公許·和虞滄江梅花四絕句
- 淮浦方期三就緒,王官忍賦四宜休。 -- 出自宋·程公許·和彥威紀事二首
- 茂陵何識瑞乾封,遑恤蕭條四海空。 -- 出自宋·程公許·自永康還連日又告旱懇祈勤恪初四五日再得甘
- 卷舒在公亦何心,四海矯首四山岑。 -- 出自宋·程公許·壽悅齋李先生
- 輪對適當三館彥,忠純能聳四聰聽。 -- 出自宋·程公許·餞秘書郎劉侯出守龍舒分韻得亭字
- 何當共覓長生訣,去逐商顏四老人。 -- 出自宋·程公許·揆初之日承父用晦以余前風登玉華樓玩月借宋
- 于今唱頌四十九,同此經傳四天下。 -- 出自宋·程公許·上后溪劉閣學
- 夜深雪壓內門前,一榻還驚四璧天。 -- 出自宋·岳珂·宮詞一百首
- 翠華先幸尚書省,讀遍周官四摺屏。 -- 出自宋·岳珂·宮詞一百首
- 群才錯落匯征初,猶是仁皇四世儲。 -- 出自宋·岳珂·宮詞一百首
- 魚鳧西隔一隅地,龍馬南來四世勛。 -- 出自宋·岳珂·賀李微之兼工侍二首
- 同襟汗漫尋常客,掉鞅文章四十年。 -- 出自宋·岳珂·寄道士楊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