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四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幽谷與云通小徑,清波四月映疏簾。 -- 出自宋·鄭洪·幽致軒
- 況茲危亭跨高爽,極目四顧窮天涯。 -- 出自宋·鄭俠·次韻種道行衙賞蓮花
- 惜哉才高命蹇成遺滯,四十余年州縣吏。 -- 出自宋·鄭俠·醉翁行贈黎師醇
- 三國六朝襟帶地,孤城四水鼓鼙中。 -- 出自宋·朱繼芳·次韻李黃州淮偉觀
- 我聞此樂來西陲,恩濃四沐需云期。 -- 出自宋·朱汝賢·題秩巴寨
- 簪一二眠催出伏,秧三四葉尚尤風。 -- 出自宋·竹衰笠翁·句
- 拂郎蕞爾不敢留,使行四載數萬里。 -- 出自元·周伯琦·天馬行應制作
- 玉女鸞笙時下來,前頭四足神魚舞。 -- 出自元·周砥·游龍巖三洞之間
- 太守九江先效死,諸公四海尚偷生。 -- 出自元·丁鶴年·自詠十律
- 遂令深山之民皆帶甲,四海澒洞含瘡痍。 -- 出自元·吳訥·破紅巾
- 湘妃獻樂鼓冰弦,下窺四海銷氛煙。 -- 出自元·方行·復和五松小龍女歌
- 金雞叫海白日慘,桂樹四落空山愁。 -- 出自元·方行·東歸謠送貝仲琚回吳中
- 遠如上古諸皇帝,卒棄四海歸山岡。 -- 出自明·楚石梵琦·北邙行
- 敬說此偈再禮塔,八萬四千光現前。 -- 出自明·等慈潤公·長干寶塔放光偈
- 陸機詞賦何足奇,徒令四海知名字。 -- 出自明·豐坊·余羈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郁郁之懷伏枕增
- 六代繁華何足跨,而今四海共為家。 -- 出自明·顧璘·武皇南巡舊京歌(十一首)
- 袖有一雙七寶囊,低垂四角同心結。 -- 出自明·何白·哀江頭
- 狂風卷地吹飛塵,昏霾四塞白日沉。 -- 出自明·皇甫沖·閏三月十日將別王甥與之痛飲醉后作將進酒
- 雨師鞭霆走群龍,玄云四合零雨濛。 -- 出自明·九皋聲公·效飛廉
- 宇宙雍熙百姓安,仁覃四裔覆三韓。 -- 出自明·李禎·至正妓人行(并敘)
- 昆侖拔地撐九天,地脈四走瓜蔓延。 -- 出自明·劉溥·題戴武庫山水圖歌
- 楊花著地卷春去,立馬四顧天漫漫。 -- 出自明·劉溥·慷慨歌送葉黃門與中赴山西參政
- 東家盛時厭卑促,拓地四鄰起高屋。 -- 出自明·劉崧·東家嘆
- 我恨不如江頭人,茅屋四壁旁無鄰。 -- 出自明·羅玘·題曾光表山水圖
- 愿憶靈山當日語,五十四州均化雨。 -- 出自明·夢觀法師·峨眉高一首奉蜀王令旨題峨眉山圖
- 秋波千頃撓不濁,但覺四坐春風和。 -- 出自明·潘翥·讀雪蓬集
- 王城分衛飽香積,坐令四海歌時雍。 -- 出自明·蒲庵禪師·過海羅漢應供圖
- 至今殺氣滿崖谷,苦霧四塞陰風吹。 -- 出自明·沈一貫·送顧將軍之貴州
- 三年伐盡邛山竹,蜀賈四出聲名高,懸知眼中無若曹。 -- 出自明·沈一貫·送顧將軍之貴州
- 相州浮圖滅素云,佛徒四散靈光分。 -- 出自明·沈一貫·老鷂行
- 平原公子攬游騎,意氣四來照天地。 -- 出自明·沈一貫·老鷂行
- 牽浮攬沈亦自矜,槎牙四角生寒冰,南山桂花飛上層。 -- 出自明·沈一貫·采蓮詠
- 陰厓慘慘生悲風,極目四顧山巃嵸。 -- 出自明·舒頔·過牛伏嶺
- 雪山萬古長不消,山下四時風氣暑。 -- 出自明·孫蕡·云南樂
- 莫謂此行勞萬乘,即今四海是升平。 -- 出自明·孫宜·駕幸承天(二首)
- 佛事五天均至化,民生四海賀同仁。 -- 出自明·同庵簡公·鐘山法會詩(八首)
- 結屋千山萬山里,軒窗四面峰巒起。 -- 出自明·王紱·題畫
- 胡桃溝里被圍急,彎弧四顧心茫然。 -- 出自明·王廷相·胡桃溝行
- 黃閣文章拖綠綟,出入四朝今黑頭。 -- 出自明·王問·呈李閣老
- 手搴氈帷復其殽,功成四海親同胞。 -- 出自明·王彝·癸酉歲徐樞密第賞雪
- 鳳凰笙管宴彤庭,日聽四海歌太平。 -- 出自明·王澤·題十八學士圖
- 莫怪清游還蒲暮,人生四事苦難兼。 -- 出自明·文徵明·上巳前一日與陳以可泛舟游伏龍山
- 杜老當時句宛然,況逢四月稱高眠。 -- 出自明·吳寬·和陸廉伯晝寢次老杜韻
- 紫玉新裁恰過肩,斑斑四面帶湘煙。 -- 出自明·吳寬·新制方竹杖
- 巨干開合敷枝葼,廿又四尺為其崇。 -- 出自明·徐賁·連理木為何坰賦
- 高皇手提三尺劍,坐麾四海如委翎。 -- 出自明·楊承鯤·贈錢季梁進士省覲歸壽其太夫人八十
- 一軸《楞嚴》閱未終,四山風靜暮林空。 -- 出自明·殷邁·牛首山閱楞嚴夜坐
- 昨朝飛雪滿大荒,登樓四顧天茫茫。 -- 出自明·于慎行·雪后登樓看山歌
- 不用臨流羨天塹,只今四海盡為家。 -- 出自明·曾棨·車駕渡江
- 十千五千未滿杯,三弦四弦已盈耳。 -- 出自明·張獻翼·劉會卿病中典衣買歌者因持絮酒就其喪所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