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四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勸君行矣勿留滯,識真四海多通儒。 -- 出自宋·歐陽光祖·贈篆書吳全仲古風
- 一百八盤誰謂險,二十四溪何自游。 -- 出自宋·趙蕃·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賑貸旬日而復反自州門至
- 若問乃兄何樣似,家徒四壁更書癡。 -- 出自宋·趙蕃·與成父自信同舟到饒分路而別以詩送之三首
- 安石榴花照眼明,去年四月在都城。 -- 出自宋·趙蕃·見榴花寄周丈
- 春入孤山今主誰,空留四海舊傳詩。 -- 出自宋·趙蕃·次韻審知見示梅花長句
- 誰云巴陵洞庭側,有此四士寧易得。 -- 出自宋·趙蕃·代書寄候毛伯明李叔器康叔臨張王臣
- 餓莩已五六,疫死又三四。 -- 出自宋·趙蕃·書田中問示成父
- 粗有百篇兒可誦,何須四海轍能周。 -- 出自宋·趙蕃·用文顯秋字韻呈簽判丈兼簡子暢兄
- 要酬風雨滿城句,旱合四郊塵政黃。 -- 出自宋·趙蕃·九日題越州光孝觀壁
- 從師千里多君志,糊口四方憐我饑。 -- 出自宋·趙蕃·蕃歸自浙之十日斯還赴處州之約入城自此遂將
- 本由黃帝古兵法,六十四以八為伍。 -- 出自宋·李訦·謁丞相祠觀八陣圖
- 胸中活用三八法,二十四證無不治。 -- 出自宋·楊炎正·贈醫士陳國器
- 冰稼初融闕月沉,英豪四坐地爐深。 -- 出自宋·葉適·薛端明挽詩二首
- 君不見張三裹青衫,李四著紫袍,黃金轉多官轉高。 -- 出自宋·汪莘·放歌行
- 泮宮先生坐官舍,意此四子窮驕奢。 -- 出自宋·曹彥約·春日春陪韓簽虞丞解監修禊事即席中有蝦菜梨
- 扁舟一峽七經年,猶憶四民困備邊。 -- 出自宋·曹彥約·酬楊伯洪
- 天上張公百尺樓,眼高四海氣橫秋。 -- 出自宋·劉仙倫·題張仲隆快目樓壁
- 昔在井田日,一民本非四。 -- 出自宋·謝直·辰十月八日同希周掃松靈石晚步松下愴然有懷
- 河北河東義勇徒,二十四萬鼓應枹。 -- 出自宋·程珌·奉送季清赴山東幕府
- 天為西南分八使,更分四道蕃臣。 -- 出自宋·魏了翁·臨江仙·天為西南分八使
- 今三紀虛過,七旬強半,四帙看看。 -- 出自宋·魏了翁·木蘭花慢·怕年來年去
- 力能得為僅千里,滔滔四少皆余黎。 -- 出自宋·魏了翁·次韻西叔兄日食地震詩
- 乃今此異已累歲,臥制四海由衾裯。 -- 出自宋·魏了翁·先立春一日電雪交作程叔運賦詩次韻
- 毋云指搐非害事,往往四體為不信。 -- 出自宋·魏了翁·送黃宜州之郡
- 起看北斗行云端,驅策四運無停鞭。 -- 出自宋·魏了翁·送任大卿知漢州任大卿知眉州
- 我之行止命於天,上下四方難豫擬。 -- 出自宋·魏了翁·兄子高赴廷對
- 花種河陽未十旬,和薰四境蚤如春。 -- 出自宋·真德秀·壽陳宰
- 白粲玉不如,一升才十四。 -- 出自宋·真德秀·浦城勸糶
- 筠籃初開氣芬溢,稍覺四座浮清香。 -- 出自宋·劉學箕·廞庭自三山送荔枝分韻得緗字
- 將軍本是度外事,登壇四顧今人驚。 -- 出自宋·卓田·送人廷對
- 掣電光陰不可追,回頭四十九年非。 -- 出自宋·程公許·成都蕭寺度臘鄧事示彥威侄二首
- 一百五日火將我,二十四風花遞開。 -- 出自宋·程公許·和洪司令春日客懷二首
- 神井千尋龍起蟄,幽巖四面石成林。 -- 出自宋·程公許·泛舟登弁山祥應宮之絕頂望太湖窺黃龍洞過倪
- 草萋碧天兮日婉娩,炯四目兮余袂挽。 -- 出自宋·程公許·擬九頌·醴泉墅
- 我公方寸湛古井,砥柱四海之頹流。 -- 出自宋·程公許·觀浩齋楊先生偕后溪劉先生白鶴魏校書潼川南
- 東來三輔西陪京,二十四橋夸廣陵。 -- 出自宋·岳珂·戲作呈趙通判胡教授張總干
- 幸可一縑供廄櫪,便容四坐接杯觴。 -- 出自宋·岳珂·小閣后薙草
- 分制有法,均停相若,三四合體,上下齊腳,多寡不牽,乃異世作。 -- 出自宋·岳珂·沈叡達書簡帖贊
- 韓呂之谷,王蔡之辱,尚四海之欲。 -- 出自宋·岳珂·米元章壽時宰詞帖贊
- 萬首七言千絕句,九州四海一誠齋。 -- 出自宋·王邁·山中讀誠齋詩
- 妙歲麟經得興微,名成四十壯心違。 -- 出自宋·陽枋·挽心友李應之判縣
- 爭似瑤仙捧玉觴,一堂四世聚簪裳。 -- 出自宋·陽枋·壽鄧提干母
- 吾聞南風之歌下舜廊,四海熙熙樂平治。 -- 出自宋·張榘·贈云竹一老琴師歌
- 第一江山,無邊境界,壓四百州。 -- 出自宋·吳潛·沁園春·第一江山
- 田里熙熙知樂土,更祈四表共平康。 -- 出自宋·吳潛·劭農翠山賦唐律二首
- 滕六驅車夜叩關,起來四面失煙寰。 -- 出自宋·王柏·和無適四時賦雪梅
- 橘柚黃時聽好語,綠綈四輩催歸裝。 -- 出自宋·王柏·寄敬巖
- 東皇面目似非真,我聞四時皆有春。 -- 出自宋·王柏·和叔崇春寒韻
- 記當時,弧矢垂門,孤負四方志也。 -- 出自宋·李曾伯·瑞鶴仙·百年過半也
- 光搖兩目皎無寐,汗流四體痛欲僵。 -- 出自宋·李曾伯·庚申病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