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第6個字的詩句
和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帶雪南山道,和鐘北闕明。 -- 出自唐·司空圖·雜題九首
- 繡功添采縷,和氣入繁弦。 -- 出自宋·司馬光·春貼子詞·夫人閣四首
- 我飲雖不多,和氣浩無涯。 -- 出自宋·司馬光·九月十一日夜雨宿營南園韓秉國寄酒兼見招以
- 茲亭聊寓名,和樂在胸臆。 -- 出自宋·司馬光·同子難題和樂亭
- 法官由來少和泰,皋陶之面如削瓜。 -- 出自宋·司馬光·憫獄謠
- 清陰依玉樹,和氣樂春臺。 -- 出自宋·司馬光·石昌言學士宰中牟日為詩見寄久未之答今冬罷
- 正不寒不暖,和風細雨,困人天氣。 -- 出自宋·張先·八寶裝/八寶妝
- 一從先帝許和戎,盡說銷兵縱行李。 -- 出自明·湯顯祖·邊市歌
- 未愁有虜驚和市,且是無人上敵臺。 -- 出自明·湯顯祖·邊市歌
- 悲慨慷人爭和,醉墨淋漓自笑顛。 -- 出自元·元好問·鷓鴣天·飲量平常發興偏
- 西城日日風和雨。 -- 出自元·元好問·漁家傲·千醉醒來春欲去
- 有多少、雍容和氣。 -- 出自元·元好問·愿成雙·繡簾高卷沈煙細
- 溶溶一掬清和髓,純乾已作牝馬矣。 -- 出自宋·白玉蟾·純陽會
- 愁牽心上慮,和淚寫回書。 -- 出自宋·趙佶·臨江仙·過水穿山前去也
- 閫司恐畏破和議,斥堠悉罷云邊烽。 -- 出自明·劉基·夏夜臺州城中作
- 初疑廣寒府,和鑾起仙駕。 -- 出自明·劉基·秋夜聽冷協律彈琴分韻得夜字
- 黃茅垅上雨和泥,苦竹岡頭日色低。 -- 出自明·劉基·山鷓鴣(三首)
- 鼠璞方取貴,和璧非所珍。 -- 出自明·劉基·感時述事(十首)
- 招安乃倡議,和者聲如雷。 -- 出自明·劉基·感時述事(十首)
- 楊柳牽愁思,和春上翠裙。 -- 出自唐·戴叔倫·江干
- 覆地落殘梅,和風裊輕柳。 -- 出自唐·戴叔倫·同兗州張秀才過王侍御參謀宅賦十韻(柳字)
- 晚春天氣融和,乍驚密雪煙空墜。 -- 出自宋·李綱·水龍吟·晚春天氣融和
- 何時歌舞,再和池南。 -- 出自宋·李之儀·怨三三·清溪一派瀉揉藍
- 半酣乍奏云和曲,疑是龜山阿母家。 -- 出自唐·權德輿·戲贈張煉師
- 積行依顏子,和光則老聃。 -- 出自唐·陸龜蒙·京口與友生話別
- 薰弦歌舜德,和鼎致堯名。 -- 出自唐·司空曙·御制雨后出城觀覽,敕朝臣已下屬和
- 獻壽回龜顧,和羹躍鯉香。 -- 出自唐·李端·奉和元丞侍從游南城別業
- 化成一點沖和氣。 -- 出自宋·無名氏·漁家傲·至道不遙只在邇
- 溫溫天地中和水。 -- 出自宋·無名氏·漁家傲·精養靈根神守氣
- 有青天白日,和風甘雨,公如父、氏如子。 -- 出自宋·無名氏·水龍吟·邦人前世條緣
- 間覓句,唱仍和。 -- 出自宋·無名氏·賀新郎·官職從他大
- 正小春時候,和氣十分繚繞。 -- 出自宋·無名氏·賀新郎·瑞靄籠晴曉
- 成實後,有調和鼎鼐,一般滋味。 -- 出自宋·無名氏·喜遷鶯·一陽初起
- 索性癡眠一和。 -- 出自宋·無名氏·謁金門·休只坐
- 母儀下,國祚和平。 -- 出自宋·無名氏·十二時/憶少年
- 羅綺擁,歡聲和氣,驚破柳梢梅萼。 -- 出自宋·無名氏·漢宮春·江月初圓
- 淑景皇州滿,和風漸、催促柳花飛。 -- 出自宋·無名氏·風流子·淑景皇州滿
- 雪霽萬山出,和氣藹王正。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水調
- 要待列、金鼎和羹,兩兩臺星齊色。 -- 出自宋·無名氏·寶鼎現·天高良月
- 祝東風、吹作和羹未晚。 -- 出自宋·無名氏·月上海棠·南枝昨夜先回暖
- 瓊樓天上起和聲。 -- 出自宋·無名氏·降仙臺
- 調鼎鼐,試作和羹,佳名方顯。 -- 出自宋·無名氏·雙頭蓮·觸目庭臺
- 異群葩、不似和風扇。 -- 出自宋·無名氏·定風波慢
- 乍幾日,好景和風,次第一齊催發。 -- 出自宋·無名氏·真珠髻
- 只聞有泗州和尚,不見有五縣天子。 -- 出自宋·無名氏·閩伶官戲主延政語
- 一朝嚴氣變和氣,初令漏泄飛四方。 -- 出自宋·梅堯臣·十一日垂拱殿起居聞南捷
- 問今非昔日,和者幾何人。 -- 出自宋·梅堯臣·送蒙寺丞赴郢州
- 拊節余欲助,和歌誰爾類。 -- 出自宋·梅堯臣·和潘叔治題劉道士房畫薛稷六鶴圖六首其四舞
- 萬家喜氣生和氣,冬日翻疑一日春。 -- 出自宋·王禹偁·壽寧節祝圣壽
- 高舂已數丈,和暖如春天。 -- 出自宋·王禹偁·感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