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第6個字的詩句
和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春風所及自和氣,坐令四境還桑麻。 -- 出自宋·度正·壽制置吳侍郎
- 向人魚鳥都和樂,滿眼溪山只恁幽。 -- 出自宋·度正·留題濂溪書堂
- 不肯為老聃,和光同其塵。 -- 出自宋·方逢辰·和僉事夾谷之寄韻
- 閒中歷覽古和今,夫豈全無所用心。 -- 出自宋·方逢辰·題何潛齋安樂窩
- 酒膽一何大,和陶效坡潁。 -- 出自宋·方回·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
- 八詩共識林和靖,一賦誰知宋廣平。 -- 出自宋·方回·送林學正愛梅二首
- 翠華東幸締和盟,從此君王罷北征。 -- 出自宋·方回·行宮西門
- 一千年想永和會,十九之傳貞觀摹。 -- 出自宋·方回·北本蘭亭
- 霽雨微膏野,和風早應辰。 -- 出自宋·方回·湖口寄方去言
- 倒撐無底船和尚,撐上西天是世尊。 -- 出自宋·方回·再哭無竭禪師
- 細看僧字永和碑,誰見山陰落筆時。 -- 出自宋·方回·蘭亭
- 室家未有兒和女,賓主相忘我與君。 -- 出自宋·方回·雪中憶昔五首
- 大璧完無玷,和鐘小不恌。 -- 出自宋·傅察·贈朱令中泮宮二首
- 已賡圣代中和頌,更草前賢封禪篇。 -- 出自宋·傅察·天寧節后筵口號
- 瑞光翻怯日,和氣不成寒。 -- 出自宋·富弼·臺上再成亂道走書呈堯夫
- 天運逢南度,和成勢已移。 -- 出自宋·高選·太息
- 芒鞋元準擬,和雨踏蒼苔。 -- 出自宋·郭印·云溪雜詠
- 宴坐鳴天鼓,和聲聽逄逄。 -- 出自宋·郭印·夜坐
- 初守一以處和,乃無事而生定。 -- 出自宋·郭印·再和二首
- 黎元如永息,和義有深功。 -- 出自宋·郭印·立秋日出郊有感
- 飛騰岷嶺元和日,留記山巖景佑時。 -- 出自宋·何群·降真巖
- 諸公錯落陽和調,贏得林間自在翁。 -- 出自宋·何希之·句
- 水聲來冷風,和以成本松。 -- 出自宋·胡升·仙都山
- 吟邊只欠林和靖,坐上追思馬少游。 -- 出自宋·胡仲參·西湖會上和趙靖軒韻
- 飛花先臘白,和氣覺春回。 -- 出自宋·黃伯固·雙清閣詠雪
- 摩挲石刻元和體,矍鑠僧譚宣政間。 -- 出自宋·黃榦·紹熙庚戍十月偕趙仲宗舜和潘謙之曾魯仲游九
- 晚來吟思倦,和月憑闌干。 -- 出自宋·黃庚·晚窗即事
- 月香水影賡和靖,雨色晴光憶大蘇。 -- 出自宋·黃敏求·書鄭亦山冷澹生活
- 誰知今日佑和尚,便是當年鐘令公。 -- 出自宋·黃彥臣·贈僧宗佑
- 神氣相合,氣和神清。 -- 出自宋·晃逈·禪道同功修養訣
- 軍戎選輕捷,和鑾御調柔。 -- 出自宋·江休復·牟駝罔閱馬
- 九郊上帝天和應,載饗明堂孝意精。 -- 出自宋·金君卿·挽仁宗皇帝詞
- 客中連日雨和風,晴色今朝杳靄中。 -- 出自宋·金履祥·東津招二族兄同游高峰
- 乃以聞天聲,和此登皋嘯。 -- 出自宋·李處權·溪晴獨釣
- 及門聽傳呼,和氣歡相延。 -- 出自宋·李處權·行之金部既獲奉祠之請歸赴大阮之約詩以高之
- 清風發好音,和氣琴中語。 -- 出自宋·李復·后園雙松
- 一年一度暫和諧。 -- 出自宋·李覯·七夕二首
- 仁風清郡國,和氣滿江山。 -- 出自宋·李柬之·送程給事知越州
- 關山吐月和和遠,詩景含秋句句新。 -- 出自宋·李若水·奉命太原途中呈王坦翁副使
- 無人可語宣和事,九些陳留酹一觴。 -- 出自宋·李思衍·汴京懷古
- 拓開地角皆和氣,凈挾天河洗戰塵。 -- 出自宋·李思衍·世子和前韻有自顧不才慚錫士只緣多病欠朝天
- 幽人美清夜,和月憑欄干。 -- 出自宋·林憲·臺州郡治十二詩太守尤延之命賦·雙巖堂
- 欲夸柳氏元和腳,要問隋僧智果書。 -- 出自宋·林亦之·寄精嚴谷堂老宿二十年欲訪谷堂觀筆法因循去
- 吟魂清不徹,和月上晴空。 -- 出自宋·魯交·大雪
- 君家和氣濃和酒,此即雙蓮瑞慶國。 -- 出自宋·陸文圭·題陸閏齋雙蓮圖
- 貞廉蹊苦薜,和勁調玉瑟。 -- 出自宋·陸文圭·題沈華父送行詩卷
- 金華訪舊學,和羹待醯醓。 -- 出自宋·呂祖謙·尚書汪公得請奉祠餞者十有四人分韻賦某得敢
- 問今非昔日,和者幾何人。 -- 出自宋·梅詢·送蒙寺丞赴郡
- 十頃玻璃風,和氣來隔岸。 -- 出自宋·彭龜年·送張少卿知漢州用漢字韻
- 百年保合太和內,老學無成恐有聞。 -- 出自宋·丘葵·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