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第4個字的詩句
和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節到中和暖尚賒,東風隨處起芳華。 -- 出自宋·洪邁·王龜齡王嘉叟木蘊之同過小園用郡圃植花韻
- 魏絳謀和敵,包胥日哭秦。 -- 出自宋·黃公度·擬上張丞相
- 孤負太和名,翻作攪腸水。 -- 出自宋·李呂·近世飲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詩
- 竟如卞和璧,三獻足已傷。 -- 出自宋·李呂·答官仲儒
- 勢利焚和猛,詩書汲古深。 -- 出自宋·劉子翚·次張守韻四首
- 運屬宣和末,干戈變故仍。 -- 出自宋·劉子翚·有感三首
- 賴有羲和鞭日轂,曉紅常照讀書窗。 -- 出自宋·劉子翚·寄題黃應亨東明齋二首
- 自言寡和音,求我為作歌。 -- 出自宋·劉子翚·聽詹溫之彈琴歌
- 我聞二和全盛時,貢輸不減開元日。 -- 出自宋·劉子翚·荔子歌
- 隔船聞和歌,沽酒慰疲怠。 -- 出自宋·劉子翚·下灘作
- 一樽聊和飲中歌。 -- 出自宋·劉子翚·李似表見訪
- 數點相和,更著芭蕉細雨。 -- 出自宋·王沂孫·掃花游/掃地游 聲
- 四座香和酒泛,對妙舞、弦索鏗鍧。 -- 出自宋·王之道·滿庭芳·蔡水西來
- 揉金蕊,和露入杯中。 -- 出自宋·王之道·小重山·花艷嫣然照坐紅
- 尚記宣和末,賢科擢阿戎。 -- 出自宋·王之道·哀湯與立父
- 天氣清和行色好,江南江北半桑麻。 -- 出自宋·王之道·送董令升舍人歸朋溪二首
- 屈指宣和歲在辰,於今四十有三春。 -- 出自宋·王之道·書子萊丙戌登科題名小錄后
- 院落清和晝漏長,曲欄高檻倚新妝。 -- 出自宋·王之道·和方正叔芍藥
- 曾預宣和聞喜集,重觀乾道計偕行。 -- 出自宋·王之道·鹿鳴宴
- 抱琴誰和流泉。 -- 出自宋·袁去華·清平樂·嫩涼新霽
- 難老中和氣。 -- 出自宋·張元干·點絳唇·嵩洛云煙
- 滿斟高和。 -- 出自宋·張元干·點絳唇·醉泛吳松
- 閑了花和月。 -- 出自宋·張元干·點絳唇·減塑冠兒
- 誰遣陽和放春透。 -- 出自宋·張元干·卷珠簾/蝶戀花
- 念平生、和雨醉東風,從今足。 -- 出自宋·趙彥端·滿江紅·賜被薰爐
- 更把陽和,從頭付與,繁花芳草。 -- 出自宋·趙彥端·醉蓬萊·向蓬萊云渺
- 比罷熙和酒官,復為藥局,與余有林下相從之約,作念奴嬌以寄之九江秀色,看飄蕭神氣,長身玉立。 -- 出自金·蔡松年·念奴嬌 田唐卿,九江人,人品高勝,落筆不
- 調風雨,和陰陽。 -- 出自元·楊維楨·佛郎國進天馬歌
- 回首永和如昨日,不堪悵望晚天霞。 -- 出自明·徐渭·蘭亭次韻(相傳蕭翼竊蘭亭記掀閱,百花
- 肇茲中和節,式慶天地春。 -- 出自唐·李適·中和節日宴百僚賜詩
- 物應陽和施,人知雨露私。 -- 出自唐·蘇颋·扈從鳳泉和崔黃門喜恩旨解嚴罷圍之作
- 圣澤陽和宜宴樂,年年捧日向東城。 -- 出自唐·崔日用·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應制
- 風俗今和厚,君王在穆清。 -- 出自唐·王涯·雜曲歌辭·太平樂
- 半月暄和留艷態,兩時風雨免傷摧。 -- 出自唐·齊己·海棠花
- 更待陽和信催促,碧梢青杪看凌空。 -- 出自唐·齊己·庭際新移松竹
- 大象影和山面落,兩江聲合郡前流。 -- 出自唐·齊己·寄歐陽侍郎(時在嘉州饋遺)
- 神體自和適,不是離人寰。 -- 出自唐·長孫佐輔·山居
- 賴指清和櫻筍熟,不然愁殺暮春天。 -- 出自唐·薛能·晚春
- 細落粗和忽復繁,頓清朝市不聞喧。 -- 出自唐·薛能·新雪
- 寶鈿云和玉禁仙,深含媚靨裊朱弦。 -- 出自唐·劉言史·贈陳長史妓
- 節應中和天地晴,繁弦疊鼓動高城。 -- 出自宋·陳羽·和王中丞中和日
- 自古無和親,貽災到妾身。 -- 出自唐·梁氏瓊·琴曲歌辭·昭君怨
- 堅貞與和璧,利用歸干將。 -- 出自唐·劉商·哭韓淮端公兼上崔中丞
- 南國清和煙雨辰,刺桐夾道花開新。 -- 出自唐·王轂·刺桐花
- 珍重神和子,聞名五十年。 -- 出自唐·王轂·逢道者神和子
- 豈令永和人,獨擅山陰游。 -- 出自唐·獨孤及·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 故人清和客,默會琴心微。 -- 出自唐·姚系·五老峰大明觀贈隱者
- 所賴中和作,優游鑿與耕。 -- 出自唐·趙冬曦·陪張燕公行郡竹籬
- 白門太和城,來往一萬里。 -- 出自唐·劉灣·云南曲
- 仁壽元和二百年,濛籠水墨淡如煙。 -- 出自唐·竇鞏·陜府賓堂覽房杜二公仁壽年中題紀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