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和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因嗟世上深危證,合住山中養太和。 -- 出自宋·劉黻·呈徑畈徐左司
- 古來至寶多橫道,何事荊山泣下和。 -- 出自宋·羅與之·下第西歸
- 百步清香透玉肌,滿堂和氣自心和。 -- 出自宋·施宜生·含笑花
- 山中酒美數醑我,醉里詩成要我和。 -- 出自宋·陳舜俞·和部使者騎牛歌
- 天然甘露貯玉窠,不須易牙為調和。 -- 出自宋·孔武仲·食蛤蜊呈子駿明叔
- 輪蹄著路織塵斷,庭宇無風凜氣和。 -- 出自宋·孔武仲·大雪
- 醉來欲取平胡印,報道天驕已請和。 -- 出自明·王慎中·薊門行
- 老人不惜與畫山,擊節詩成幾人和。 -- 出自明·程敏政·沈啟南畫障為張通守題(啟南自題楚詞一
- 前途早有役夫來,岸東相呼岸西和。 -- 出自明·程敏政·莫雨夜泊
- 造化無憑,人生易曉,請君試看鐘和表。 -- 出自當代·啟功·踏莎行·造化無憑
- 朝陽鳴鳳馬圖河,雷動官僚宴泰和。 -- 出自宋·陳昌時·太平宴
- 無妄那知能召疾,蹈仁誰謂反傷和。 -- 出自宋·陳長方·寄胡仲連三丈
- 能捐伐性嬋娟斧,不必樛枝號養和。 -- 出自宋·陳棣·李倅生辰三首
- 吞腥啄腐競晷刻,角牙觸齧傷天和。 -- 出自宋·陳仁玉·仙都山獨峰大雪歌
- 子順親慈有馀樂,自然福至由家和。 -- 出自宋·陳文蔚·老人生旦
- 膜外浮云不較多,只將無事養天和。 -- 出自宋·陳巖·菖蒲澗
- 鰲峰千仞郁嵯峨,萬蠟榮春洽太和。 -- 出自·陳宗·賜午門觀燈應制(二首。宣廟品第應制詩,以
- 一天曉色懷明哲,四野春光想太和。 -- 出自宋·陳宗禮·題虞帝廟
- 我歌屬君君為歌,桃花醉面春風和。 -- 出自宋·戴表元·醉歌贈袁茂才
- 桃源洞口一披拂,花胎柳骨含天和。 -- 出自宋·戴栩·春風行為判府韓郎中壽
- 中原父老空遮訴,南渡君臣不恥和。 -- 出自明·鄧氏·讀岳武穆王傳
- 力排殺氣回元造,善保陽神養內和。 -- 出自宋·方回·梅
- 人老決難重少壯,春寒畢竟漸晴和。 -- 出自宋·方回·六十五春寒吟七首
- 仙洞春深長薜蘿,杜鵑花發蕙風和。 -- 出自宋·方回·飲興道觀有感五首
- 時人豈識衣冠會,清朗蘭亭晉永和。 -- 出自宋·方回·春寒久病
- 才出城闉愁眼豁,適逢秋霽病身和。 -- 出自宋·方回·舟出車新橋
- 佳處知音若不多,似將俚耳聽云和。 -- 出自宋·方蒙仲·采芹亭
- 好是鳳凰棲泊處,一鳴天地起春和。 -- 出自宋·葛紹體·元直弟梧坡
- 四百年來逢妙手,要看風物似元和。 -- 出自宋·耿镃·西樓
- 二月垂楊長綠柯,漁村春塢景融和。 -- 出自宋·郭印·春晴二首
- 浮家泛宅古無多,只有高人張志和。 -- 出自宋·洪遵·次韻相兄航齋詩二首
- 癡寒脈脈壓晴莎,春漸三分景未和。 -- 出自宋·胡仲參·和伯氏春雨中韻
- 卻來東屯起田舍,日與田翁相唱和。 -- 出自宋·黃榦·讀史戲呈劉正之
- 何時歸鶴招丁令,有意逃漁侶志和。 -- 出自宋·黃庚·偶書呈王修竹
- 殷勤勸我更莫歸,唳鶴啼猿亦相和。 -- 出自宋·晃沖之·香山示孔處厚
- 東阡南陌常經過,臘破已覺春氣和。 -- 出自宋·李復·村步
- 若向大臣求侄媵,當時誰肯議通和。 -- 出自宋·李覯·匈奴傳
- 神仙風骨本巍峨,日角珠庭氣更和。 -- 出自宋·李商叟·壽吳宰
- 疎懶對人如素隱,等閑出語似禪和。 -- 出自宋·林泳·題百五叔自得齋壁
- 當年唱個無生曲,火冷云深從寡和。 -- 出自宋·林之奇·西禪此庵凈老真贊
- 風雩三月初三日,禊事宣和勝永和。 -- 出自宋·劉旦·上巳謝王豐父惠酒
- 亭館主人芹意重,數枝折貢慶清和。 -- 出自宋·呂行中·和劉右司淳于送牡丹病中賦
- 欲得使君真實諦,直須堂外識中和。 -- 出自宋·彭龜年·壽張京尹十首
- 千古英雄夸好手,到頭都沒個人和。 -- 出自宋·錢時·自述九首
- 我生剩愧晚知學,可把蕪詞污新和。 -- 出自宋·錢時·庚辰錄譬如結款他日打斷得了方成一段公案耳
- 安樂先生醉便歌,莊篇徒爾說焚和。 -- 出自宋·任逵·和堯夫安樂窩中好打乖吟
- 嗟哉作俑茶鹽酒,久矣疲民戰守和。 -- 出自宋·沈繼祖·送合學袁尚書帥蜀
- 賊是家親須掃跡,太平無象始安和。 -- 出自宋·釋如凈·頌古八首
- 蒼岸古木靄煙蘿,風俗猶聞晉永和。 -- 出自宋·釋紹嵩·蘭亭書事
- 三月西城淑景多,曉煙清露暗相和。 -- 出自宋·釋紹嵩·城西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