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和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煩錦繡腸施月斧,洗箏笛耳聽云和。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
- 蝸牛廬只依通德,蟲蠹書猶在善和。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
- 雄思湛深空自好,郊鳴寒苦幾時和。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
- 歲晚石交惟竹伴,古來鼎味待梅和。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
- 幸老舍人工潤色,逢新天子建中和。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
- 本草書難壽炎帝,長繩擊不信羲和。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
- 囁嚅吾欲多長慶,鉤畫君真逼永和。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評余近詩發藥甚多次韻
- 朱公徒弟丘公婿,標致雖高氣宇和。 -- 出自宋·劉克莊·挽黃巖趙郎中二首
- 梅醭朝衣塵滿靴,曾穿細仗對延和。 -- 出自宋·劉克莊·次韻實之春日二首
- 一老少曾聞正始,六人五已相元和。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間道至水南不入城而返小詩問訊
- 朱門畫鼓舞宮靴,應笑狂歌似采和。 -- 出自宋·劉克莊·四和二首
- 居然一片荊山玉,可怕無人是卞和。 -- 出自唐·李涉·送顏覺赴舉
- 明朝此集喧城市,應說風流似永和。 -- 出自宋·徐璣·中秋集鮑樓作
- 春容每到晴時改,天氣偏從雨后和。 -- 出自宋·徐璣·壬戌二月
-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 出自清·洪秀全·吟劍詩
- 要知心地清無暑,端為全鐘四氣和。 -- 出自宋·周必大·端午帖子·太上皇后閣
- 金陵已奏三年課,玉燭宜調四氣和。 -- 出自宋·周必大·送張端明赴召
- 明年結子應無數,金鼎調時味正和。 -- 出自宋·周必大·乙卯冬楊廷秀訪平園即事二首
- 紛紛傳檄方言戰,猝猝囊金又說和。 -- 出自宋·洪咨夔·壽崔帥卿七絕
- 管攝三才還正大,陶鎔萬象是中和。 -- 出自宋·洪咨夔·送高才卿守永康二首
- 故書收拾歸去來,倚杖斜陽唱誰和。 -- 出自宋·洪咨夔·題李杜蘇黃像·太白
- 少年血氣暗消磨,盎盎陽春保大和。 -- 出自宋·洪咨夔·岸行
- 大士慈悲出補陀,掃除陰翳作人和。 -- 出自宋·洪咨夔·閏月廿六日奉御香祈天竺觀音於昭慶寺是日得
- 朱樓燈燭一聲歌,臘后天街月色和。 -- 出自宋·蔡襄·朱樓
- 青草湖將天暗合,白頭浪與雪相和。 -- 出自唐·韓偓·雪中過重湖信筆偶題
- 春陰漠漠土脈潤,春寒微微風意和。 -- 出自唐·韓偓·春陰獨酌寄同年虞部李郎中(在湖南)
- 共向柏臺窺雅量,澄陂萬頃見天和。 -- 出自唐·李群玉·長沙陪裴大夫夜宴
- 不似萋萋南浦見,晚來煙雨半相和。 -- 出自唐·羅鄴·芳草
- 滟滟溪流漲淥波,乍晴天氣自清和。 -- 出自宋·王之道·夏月自六安舟行還安豐
- 他時人物君須記,玉筍班中李泰和。 -- 出自宋·周紫芝·鷓鴣天·尊酒年年樂事多
- 癸酉歲,遂買田於蘇門之下,孫公和邵堯夫之遺跡在焉。 -- 出自金·蔡松年·水龍吟 余始年二十馀,歲在丁未,與故人東
- 聞山陽間,魏晉諸賢故居,風氣清和,水竹蔥。 -- 出自金·蔡松年·雨中花 仆自幼刻意林壑,不耐俗事,懶慢之
- 觳觫臥云芳草細,鉤筜啼樹野煙和。 -- 出自元·倪瓚·送張煉師游七閩
- 予亦飄然作霞外飛仙想,因倚歌和之,用紀客次勝趣。 -- 出自元·張翥·春從天上來 廣陵冬夜,與松云子論五音二變
- 東風拂柳軟婆娑,野鳥啼春聽未和。 -- 出自明·楊基·寓江寧村居病起寫懷(十首)
- 縱棹洄沿萍溜合,開軒眺賞麥風和。 -- 出自唐·李乂·興慶池侍宴應制
- 為報會稽亭上客,永和應不勝元和。 -- 出自唐·劉言史·上巳日陪襄陽李尚書宴光風亭
- 昭君遠嫁已年多,戎狄無厭不復和。 -- 出自唐·屈同仙·燕歌行
- 初驚宵漏丁丁促,已覺春風習習和。 -- 出自唐·竇常·立春后言懷招汴州李匡衙推
- 去去春光鳥翼過,云陰風惡更相和。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二月十五日
- 樓閣影重占物阜,管弦聲洽驗民和。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元宵席上
- 漭漭黃埃接大河,驅車底處覓陽和。 -- 出自宋·強至·依韻和答公諤郎中冠氏道中偶成
- 作邑窮山奈拙何,簿書期會損天和。 -- 出自宋·強至·邑齋偶書
- 歲云暮兮暮維何,倉庚鳴兮布谷和。 -- 出自宋·崔敦禮·田間辭三首
- 未苦路長寒切骨,倚君一笑作春和。 -- 出自宋·陳造·寄張守仲思十首
- 風波平地自誰始,一但從知百人和。 -- 出自宋·陳造·寄鄭良佐
- 瓊酥玉膩信非匹,胡麻崖蜜仍相和。 -- 出自宋·陳造·謝韓干送絲糕
- 靈龜薦祉,紫鸞稱壽,千鐘泛酒,百和焚香。 -- 出自宋·晁端禮·慶壽光
- 風波平地自誰始,一倡從知百人和。 -- 出自宋·阮閱·寄鄭良佐
- 不負一生經濟術,他年元鼎解調和。 -- 出自宋·李新·送元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