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在第1個字的詩句
和在第一個字的詩句
- 和風醉里承恩客,芳草歸時失意人。 -- 出自唐·耿湋·同李端春望
- 和羹資倚相,止渴濟全師。 -- 出自宋·丁謂·梅
- 和鳴偕老是天然。 -- 出自宋·杜安世·浣溪沙
- 和酒病、雙眉長聚。 -- 出自宋·杜安世·剔銀燈·好事爭如不遇
- 和風動□。 -- 出自宋·韓維·減字木蘭花·和風動□
- 和人管弦聲。 -- 出自宋·韓維·夫人閣四首
- 和戎與走蜀,為恨兩莫平。 -- 出自宋·韓維·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三女岡
- 和光深洞隱昌期,門鎖煙蘿不可窺。 -- 出自宋·方信孺·和光洞
- 和羹尚不原,其余安足言。 -- 出自宋·包恢·馬上口占感梅感事二首
- 和羹之說昔有聞,豈得不如魯泮芹。 -- 出自宋·蘇泂·再和古梅
- 和月落滄洲。 -- 出自宋·方岳·眼兒媚·雁帶新霜幾多愁
- 和氣能消塞上寒,卻於邊事頗相干。 -- 出自宋·方岳·次韻趙端明萬花園
- 和煙和雨收拾取,等晴卻寫與東風。 -- 出自宋·方岳·入村
- 和之一字誤人國,今且百年遭禍機。 -- 出自宋·方岳·次韻徐宰題岳王祠
- 和公師叔,猛悟良緣。 -- 出自元·馬鈺·滿庭芳 詠和師叔辭世
- 和會出離瓊槨。 -- 出自元·馬鈺·姚源憶故人
- 和靖祠前,蘇公堤上,謾把梅花捻。 -- 出自元·白樸·永遇樂 至元辛卯春二月三日,同李景安提舉
- 和氣滿山川。 -- 出自元·尹志平·道無情 別蔚州道眾
- 和氣滿川,無個不開顏。 -- 出自元·尹志平·江城子 西山之通仙觀,卜以重陽作醮。前數
- 和闐玉甕昨琢成,質文較此都倍贏,周監在殷殷監夏,一經數典惕予情。 -- 出自清·乾隆·觀承光殿玉甕再作歌
- 和闐供歲供,制器玉工閑。 -- 出自清·乾隆·詠白玉如意
- 和風弭塵。 -- 出自魏晉·陸云·太尉王公以九錫命大將軍讓公將還京邑祖餞贈
- 和以同人。 -- 出自魏晉·陸云·贈顧驃騎詩 有皇
- 和貞虔告。 -- 出自魏晉·陸云·贈顧驃騎詩 思文
- 和聲在林。 -- 出自魏晉·陸云·贈鄭曼季詩四首 南衡
- 和鳴興朝。 -- 出自魏晉·陸云·贈鄭曼季詩四首 谷風
- 和音于邁。 -- 出自魏晉·陸云·贈鄭曼季詩四首 鳴鶴
- 和容過表。 -- 出自魏晉·陸云·答孫顯世詩
- 和議是,塞外蒙塵走天子。 -- 出自明·李東陽·兩太師
- 和議非,軍前函首送太師。 -- 出自明·李東陽·兩太師
- 和備淆骸赤洛陽,騎疏應共枕紅妝。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桓范
- 和風隨土至,膏雨著物肥。 -- 出自宋·陳普·筍
- 和暖上元天氣,是處笙歌動地。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和尚尊位如何,突出日面月面。 -- 出自宋·釋惟一·頌古三十六首
- 和南問訊已乖張,應對賓朋曾不隱。 -- 出自宋·釋惟一·見侍者乞語為入道蹊徑
- 和暢五音從豁達,乾坤之靄溟蒙。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和合象同琴與瑟,凝神巧妙通南北。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和暢五音從豁達,乾坤之內靄溟蒙。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和順積中鬼不見,英華發外天無功。 -- 出自宋·曾豐·前高涼推官陳漢臣惠佳什索俚編不可虛辱授之
- 和氣分珠樹,悲聲寄藁砧。 -- 出自宋·曾豐·有悼
- 和氣怡色,奉甘興鮮。 -- 出自隋·佚名·淳化鄉飲酒三十三章
- 和風斯扇,膏雨斯沐。 -- 出自隋·佚名·淳化鄉飲酒三十三章
- 和同之象,煥發祥經。 -- 出自隋·佚名·郊廟朝會歌辭建隆乾德朝會樂章二十八首
- 和氣致祥,興物為春。 -- 出自隋·佚名·慶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帝太上皇
- 和聲協氣,棄溢乾坤。 -- 出自隋·佚名·紹熙四年加上壽圣皇太后尊號八首
- 和均玉管,政協璿衡。 -- 出自隋·佚名·乾德以后祀感生帝十首
- 和眾安民,時惟多助。 -- 出自隋·佚名·紹興朝會十三首
- 和音中律,藻翰揚輝。 -- 出自隋·佚名·景德中朝會十四
- 和奏發,高靈寂。 -- 出自隋··郊廟歌辭·釋奠武成王樂章·迎俎酌獻
- 和戎辭易屈,復漢志難酬。 -- 出自明·高啟·姑蘇雜詠 韓蘄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