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吞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七國縱橫如破的,九州吞吐若枰棋。 -- 出自宋·邵雍·首尾吟
- 濤波卷堆阜,一一溟渤吞。 -- 出自宋·晁補之·謁岱祠即事
- 儒科青氈耳,指取氣欲吞。 -- 出自宋·陳著·送樓佺提舉赴省
- 幾多著網因名縛,無限吞鉤被口謾。 -- 出自元·姬翼·鷓鴣天·事事無心恰到閑
- 回首宣南足悵嗟,遠書吞咽話蟲沙。 -- 出自當代·錢鐘書·十月六日夜得北平故人書
- 茫茫入夢應迷向,惻惻吞聲竟斷聞。 -- 出自當代·錢鐘書·鄉人某屬題哭兒記、兒從軍沒緬甸、其家未
- 相逢必痛飲,大盞若鯨吞。 -- 出自宋·張耒·感春
- 母兄知兒死不直,行哭吞聲空嘆息。 -- 出自宋·張耒·有所嘆五首
- 崢嶸胸中氣,默默自吐吞。 -- 出自宋·張耒·次韻蘇翰林送黃師是赴兩浙
- 大海蕩潏兮潛龍鯤,吐吞日月兮制明昏。 -- 出自宋·張耒·登高
- 坐嘆清光無惜處,一將吞吐聽蝦蟆。 -- 出自宋·王令·月蝕
- 欲為唐衢哭,聲出且復吞。 -- 出自宋·陳與義·入城
- 珍重操刀事,余言淡可吞。 -- 出自宋·毛滂·送夏辟疆解官
- 樓臺疑蜃吐,舟檝畏鯨吞。 -- 出自宋·魏野·三門留題
- 修齡才八十,殄瘁只聲吞。 -- 出自宋·韓元吉·致政龍圖給事吳公挽詞二首
- 星臨斗牛域,氣與東南吞。 -- 出自明·解縉·題吳山伍子胥廟
- 淙流上走渠為竇,左右吞嚙何其饞。 -- 出自宋·韓維·孔先生以仙長老山水略錄見約同游作詩答之
- 江流截楚紅塵斷,山勢吞吳秀色連。 -- 出自宋·韓維·送李瑜屯田通判潤州
- 咄哉侯君旁,坐受富貴吞。 -- 出自宋·方岳·泊釣臺
- 未怕風威酒亦冰,憑虛吞以氣崢嶸。 -- 出自宋·方岳·與客觀雪
- 飛蓋重臨霜葉老,江山吞暗吐煙帶。 -- 出自宋·方岳·再用韻酬退庵侍郎
- 壯東南形勝,淮吐浪、海吞潮。 -- 出自元·白樸·木蘭花慢 燈夕到維揚
- 萬靈日夜相凌遲,飲氣吞聲死無語。 -- 出自當代·金庸·古風 丘處機
- 倦眼相遍天下土,焉知吞國有顏回。 -- 出自清·曾國藩·答李生
- 義士忠臣不二君,漆身吞炭欲成仁。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豫讓四首
- 香烘貯霧含云鼻,茶蕩吞江綱漢胸。 -- 出自宋·曾豐·南峰寺勸農
- 有狗疑相食,何蟲欲見吞。 -- 出自宋·曾豐·月明復翳
- 煙斂城初出,朝來野欲吞。 -- 出自明·高啟·姑蘇雜詠 慧聚寺次張祐韻
- 年來未休兵,強弱事并吞。 -- 出自明·高啟·過奉口戰晨
- 洗教殘墨去,乞與小魚吞。 -- 出自宋·劉克莊·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
- 猛虎堪須捋,修鯨可氣吞。 -- 出自宋·劉克莊·跋方云臺文藁二十韻
- 周孔為逢揖,軻雄自吐吞。 -- 出自宋·文同·大元觀題壁
- 衡弁儼相望,不受湖光吞。 -- 出自宋·洪咨夔·小雪前三日鍾冠之約余侍老人行山舟發后洪入
- 腳方西湖脫,眼已青丘吞。 -- 出自宋·洪咨夔·答及甫和
- 金山手可挈,牛渚氣欲吞。 -- 出自宋·洪咨夔·答及甫和
- 本無伎倆能噴玉,正可吞聲春草綠。 -- 出自宋·洪咨夔·洪崖圖行
- 泉於性中汲,畫向象外吞。 -- 出自宋·洪咨夔·張太博亨泉
- 眾崖束長江,水石相吐吞。 -- 出自宋·洪咨夔·圣節日望拜黃牛祠前退讀眾碑感而有作
- 動非求進靜非禪,咋舌吞聲過十年。 -- 出自唐·韓偓·即目(一作日)二首
- 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 -- 出自宋·章楶·水龍吟 楊花
- 未似尊師得丹訣,火球吞吐葛山前。 -- 出自宋·葛立方·四絕贈馬浩然法師·魏伯陽
- 心境兩清妙,尺喙何由吞。 -- 出自宋·洪邁·題臨賦軒
- 笑吾流淳中,久被業識吞。 -- 出自宋·洪邁·與陳彥時會華嚴道人偶書
- 赤心要無負,肯愛富貴吞。 -- 出自宋·李呂·某伏蒙丈人僉判出示嘗與侍郎鄭公淺沙泉唱酬
- 旁有泠泠泉,三漱乃盡吞。 -- 出自宋·劉子翚·夢仙謠
- 蹉跎謀不遂,感激氣潛吞。 -- 出自宋·劉子翚·靖康改元四十韻
- 月亦傷主不肯明,人亦吞聲淚如雨。 -- 出自宋·汪元量·幽州月夜酒邊賦西湖月
- 秋入青冥三萬頃,蟾影吞盡湖陰。 -- 出自宋·張元干·念奴嬌·吳松初冷
- 道旁行人因問之,試淚吞聲為君語:妾身家本住山東,夫家名在兵籍中。 -- 出自元·楊維楨·賣鹽婦
- 藍之山,截海斷;峽之水,吞湘漢。 -- 出自元·楊維楨·大將軍南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