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在第6個字的詩句
君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如何好,好借君黃鶴,上我清都。 -- 出自宋·葛長庚·沁園春·渭水秋深
- 毋多感慨令君瘦,獨立斜陽一欠伸。 -- 出自宋·方岳·春日雜興
- 人生行樂耳,君不見、迷樓春綠迢迢。 -- 出自宋·方岳·風流子·小樓簾不卷
- 規(guī)模略比林君復(fù),開上風煙頂{左寧右頁}頭。 -- 出自宋·方岳·梅花十絕
- 山耶其竹歟,君子哉若人。 -- 出自宋·方岳·次韻方蒙仲高人亭
- 妾身如秋葉,君意如春煙。 -- 出自宋·方岳·次韻楊先輩古調(diào)
- 吾等才噲伍,君才與丕倍。 -- 出自宋·方岳·答費宰
- 問雨從何來,君其無罪歲。 -- 出自宋·方岳·夜聞雨用誠齋新涼韻
- 竹宮曾見神君否,且乞天瓢為挽河。 -- 出自宋·方岳·次韻牟監(jiān)簿齋宮
- 二月寒如此,君胡不少留。 -- 出自宋·方岳·送別史僉
- 子規(guī)啼欲死,君聽固無愁。 -- 出自唐·姚合·送任畹及第歸蜀中覲親
- 尚勝凡花鳥,君能補綴不。 -- 出自唐·姚合·詠破屏風
- 詩人多說離君宅,不得青苔地上行。 -- 出自唐·姚合·題崔駙馬宅
- 從來皆作使,君去是時平。 -- 出自唐·姚合·送蕭正字往蔡州賀裴相淮西平
- 忍寒停酒待君來,酒作凌澌火作灰。 -- 出自唐·姚合·夜期友生不至
- 他時縱有逢君處,應(yīng)作人間白發(fā)身。 -- 出自唐·項斯·贈別
- 瓦釜正雷鳴,君其信所操。 -- 出自清·錢謙益·古詩贈新城王貽上
- 下山侗再告君。 -- 出自元·馬鈺·報師恩 繼重陽韻 藏頭 拆起云字
- 我得醉醒趣,君當生死趨。 -- 出自元·馬鈺·南柯子 予戒酒肉茶果久矣,特蒙公見惠梨棗
- 真武藏機,真君棄假。 -- 出自元·馬鈺·踏云行 真武宮道士索
- 此般寧忍,勸君休息。 -- 出自元·馬鈺·蓬萊客 勸宋公輔
- 登臨無地與君同。 -- 出自元·劉秉忠·小重山·曉起清愁酒盎空
- 山長水闊,思君不見,踟躕搔首。 -- 出自元·白樸·水龍吟 送張大經(jīng)御史,就用公九日韻,兼簡
- 誰交付與,東君為主。 -- 出自元·白樸·玉漏遲 段伯堅同予留滯九江其歸也別侍兒睡
- 些兒玄妙,問君何日知道。 -- 出自元·尹志平·無俗念 論性
- 余時奉詔來,君亦至鐘阜。 -- 出自明·宋濂·予奉詔總裁元史故人操公琬實與纂修尋以病歸
- 我辭固強聒,君子宜慎擇。 -- 出自明·宋濂·送劉贊府之官都昌五十韻
- 矧茲繼百王,君師任匪輕,衡門有遺賢,安能致諸廷? -- 出自清·乾隆·檢近稿偶志
- 設(shè)如座喻對君子,香樹依稀與論詩。 -- 出自清·乾隆·煙雨樓對荷作
- 諸交舊蹤跡,君倘愿聞只:羅癭跌宕姿,視昔且倍蓰,山水詩酒花,名優(yōu)與名士,作史更制禮,應(yīng)接無停晷,百凡皆芳潔,一事略可鄙,索笑北枝 -- 出自清·梁啟超·寄趙堯生侍御以詩代書
- 凡茲所舉似,君或諗之備,欲慰君索居,詞費茲毋避。 -- 出自清·梁啟超·寄趙堯生侍御以詩代書
- 諸交舊蹤跡,君倘愿聞只:羅癭跌宕姿,視昔且倍蓰,山水詩酒花,名優(yōu)與名士,作史更制禮,應(yīng)接無停晷,百凡皆芳潔,一事略可鄙,索笑北枝 -- 出自清·梁啟超·寄趙堯生侍御以詩代書
- 況我實君累,君更不我尤,我若不報君,狗彘之不猶。 -- 出自清·梁啟超·留別梁任南漢挪路盧
- 我子在襁褓,君猶無嬰孩。 -- 出自宋·蘇洵·答陳公美四首
- 君猶無嬰孩,君后獨舍去,為吏天一涯。 -- 出自宋·蘇洵·答陳公美
- 今日又除夕,君能為我來。 -- 出自宋·真山民·除夜約張梅境飲
- 空將艷質(zhì)惱君懷,何似當時不相見。 -- 出自明·李東陽·明妃怨
- 十年兩度送君歸,聽說鄉(xiāng)山興欲飛。 -- 出自明·李東陽·聞劉東山司馬致仕之命是日得謝方石祭酒到家
- 十日進一胙,君食不得嘗。 -- 出自明·李東陽·擬古樂府 申生怨
- 妾死猶首丘,君行在何處,平生委質(zhì)身為君,此時重信輕妾身。 -- 出自明·李東陽·漸臺水
- 荷君光寵捍君危,不然安用賤妾為。 -- 出自明·李東陽·馮婕妤
- 白頭歸老荷君恩,一代勛名眾所尊。 -- 出自明·李東陽·少保商先生壽七十
- 馬蹄沖雪叩君門,坐愛飛花撲酒尊。 -- 出自明·李東陽·雪后飲胡彥超冬官歸疊席上韻
- 思君記得逢君處,一片歸云海樹空。 -- 出自宋·白珽·寄天香庵恬上人
- 長怪當年,道君皇帝,見了紅杏肝腸斷。 -- 出自·顧隨·憶帝京·木棉袍子君休換
- 敬從九烈神君訴,游子于今要換衣。 -- 出自清·曾國藩·歲暮雜感十首
- 我今寄好語,君其聽勿藐! -- 出自清·曾國藩·寄弟
- 日吞語戴侯,君在張李間。 -- 出自清·曾國藩·又贈筠仙一幅
- 吾樂正如此,君樂復(fù)何如? -- 出自清·曾國藩·失題
- 還君此畫與君約,一月更借十回看。 -- 出自清·曾國藩·題答筤谷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