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名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散官不敢將書薦,空解吟詩說姓名。 -- 出自宋·王禹偁·再賦一章用伸贈別
- 料得中心無別事,茍非干利即干名。 -- 出自宋·邵雍·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隋唐而下貴公卿,近世風波走利名。 -- 出自宋·邵雍·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前朝無限貴公卿,后世徒能記姓名。 -- 出自宋·邵雍·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 此去替期猶半歲,商山窮僻少醫名。 -- 出自宋·邵雍·代書寄商洛令陳成伯
- 前有古人稱寡和,陽春白雪豈虛名。 -- 出自宋·邵雍·寄和長安張強二機宜
- 因何花謝鶯才至,浪得鶯花相與名。 -- 出自宋·邵雍·問春吟
- 八品山蔬盡藥萌,何山采得各標名。 -- 出自宋·邵雍·謝君實端明惠山蔬八品
- 既辱佳章仍墜刺,寧無累句代通名。 -- 出自宋·邵雍·和北京王郎中見訪留詩
- 明開教勸用常道,永使子孫持善名。 -- 出自宋·邵雍·教勸吟
- 卷舒在我有成筭,用舍隨時無定名。 -- 出自宋·邵雍·龍門道中作
- 奈何苦愛凌霜節,況是猶存縷管名。 -- 出自宋·邵雍·乞笛竹栽於李少保宅
- 伎倆雖多無實效,聰明到了是虛名。 -- 出自宋·邵雍·過眼吟
- 管晏治時猶有體,蘇張用處更無名。 -- 出自宋·邵雍·掃地吟
- 山里藥多人不識,夫君移植更標名。 -- 出自宋·邵雍·藥軒
- 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 出自隋·盧思道·從軍行
- 若過石橋看瀑布,不妨高處便題名。 -- 出自唐·朱慶馀·送元處士游天臺
- 長廊畫剝僧形影,石壁塵昏客姓名。 -- 出自唐·朱慶馀·題開元寺
- 叔向亦聞呼使上,子將一見便知名。 -- 出自宋·晁補之·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長樂鐘前偶相對,凌煙圖上等浮名。 -- 出自宋·晁補之·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先圣子孫多異稟,累朝圖牒有高名。 -- 出自宋·晁補之·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世上相逢俱夢寐,古來何處是功名。 -- 出自宋·晁補之·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他日碧山思卻走,當年紫府已收名。 -- 出自宋·晁補之·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白圭未可輕三復,小草須防得二名。 -- 出自宋·晁補之·敘舊感懷呈提刑毅父并再和六首
- 老夫未嘆嘗三已,吾子何憂取一名。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袁疇耕道見貽
- 屑去未驚容必去,逃名還自得高名。 -- 出自宋·晁補之·和二叔父少監入館見賜詩
- 圣世由來升俊造,少年已自得聲名。 -- 出自宋·晁補之·用評字韻和答府教授十二弟
- 去馬來牛隨白日,落花飛絮得浮名。 -- 出自宋·晁補之·贈歐陽成判官
- 已似諸荀并才子,復如群竇占詩名。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四叔父寄賀二叔父少監入館并見寄詩
- 時花俚服誚新巧,牛馬安所辭吾名。 -- 出自宋·晁補之·答陳屨常秀才謔贈
- 它年見我長安道,貨藥無心更避名。 -- 出自宋·晁補之·景修二十歲褒為鄉舉之首晚乃尉青田無不遇色
- 谷兒指法來帝城,曹供奉傳新曲名。 -- 出自宋·朱翌·聞鄰舟琵琶
- 古人重改陽成驛,吾輩欣聞石芥名。 -- 出自宋·朱翌·石芥
- 萬木山中美木成,古今靈壽得嘉名。 -- 出自宋·朱翌·與林大夫謝靈壽杖
- 翰墨日疏身日遠,世間安得尚虛名。 -- 出自宋·陳師道·早起
- 春風永巷閑娉婷,長使青樓誤得名。 -- 出自宋·陳師道·放歌行
- 城上危樓江上城,風流千載擅佳名。 -- 出自宋·陳師道·登彭祖樓
- 一聞苦李蒙莊句,不復人間世後名。 -- 出自宋·陳師道·寄亳州林待制
- 吟哦怪有芳鮮氣,郤被湖山識姓名。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寄答晁無咎
- 冷眼尚堪看細字,白頭寧復要時名。 -- 出自宋·陳師道·答晁以道
- 孤身十載客都城,白社雙林諱姓名。 -- 出自宋·陳師道·送王定國通判河南
- 負俗寧能累哲人,昔賢由此致功名。 -- 出自宋·陳師道·何復教授以事待理
- 已傳紙貴咸陽市,更恐書留後世名。 -- 出自宋·陳師道·黃樓
- 桂子不須墳上落,此君原自不爭名。 -- 出自宋·陳著·挽張正甫二首
- 見說鋒車春在路,北門西掖是功名。 -- 出自宋·陳著·次韻翁古晚府判見贈二首
- 自慚迂學經題品,輸與兩生無姓名。 -- 出自宋·陳著·次韻翁古晚府判見贈二首
- 自笑醉吟空贅傳,誰知橘隱竟無名。 -- 出自宋·陳著·次韻戴帥初見寄
- 他年奏賦通明殿,已信君王不敢名。 -- 出自宋·陳著·次韻王文甫先生二首
- 河汾他日書成后,王魏中閒亦有名。 -- 出自宋·陳著·次韻王文甫先生二首
- 浮生誰不愛名成,未到頭時未是名。 -- 出自宋·陳著·夢中得詩二句王景云聞之擬成八句來因次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