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名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下馬先尋題壁字,出門閑記榜村名。 -- 出自宋·周邦彥·浣沙溪/浣溪沙
- 越姬一去向千載,不見此臺空有名。 -- 出自宋·周邦彥·越臺曲
- 為報諸王侵早入,隔門催進打球名。 -- 出自唐·王建·宮詞
- 殿前來往重騎過,欲得君王別賜名。 -- 出自唐·王建·宮詞
- 小隨阿姊學吹笙,見好君王賜與名。 -- 出自唐·王建·宮詞
- 別后知君在楚城,揚州寺里覓君名。 -- 出自唐·王建·揚州尋張籍不見
- 初從學院別先生,便領偏師得戰名。 -- 出自唐·王建·贈田將軍
- 單于送葬還垂淚,部曲招魂亦道名。 -- 出自唐·王建·送阿史那將軍安西迎舊使靈櫬(一作送史將軍
- 秋蟲暗穿塵作色,腹中不辨工人名。 -- 出自唐·張籍·廢瑟詞
- 會取安西將報國,凌煙閣上大書名。 -- 出自唐·張籍·贈趙將軍
- 玉陽峰下學長生,玉洞仙中已有名。 -- 出自唐·張籍·送吳煉師歸王屋
- 新作陸渾山縣長,早知三禮甲科名。 -- 出自唐·張籍·寄陸渾趙明府
- 講易自傳新注義,題詩不著舊官名。 -- 出自唐·張籍·贈梅處士
- 洞里仙家常獨往,壺中靈藥自為名。 -- 出自唐·張籍·太白老人
- 向晚歸來石窗下,菖蒲葉上見題名。 -- 出自唐·張籍·山中酬人
- 詩價已高猶失意,禮司曾賞會成名。 -- 出自唐·張籍·送從弟刪東歸
-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萬里盡傳名。 -- 出自唐·張籍·喜王起侍郎放牒
- 自廢田園今作主,每逢耆老不呼名。 -- 出自唐·張籍·送楊少尹赴滿城
- 明日城西送君去,舊游重到獨題名。 -- 出自唐·張籍·送元八
- 身閑無事稱高情,已有人間章句名。 -- 出自唐·張籍·崔駙馬養鶴
- 冰壺見底未為清,少年如玉有詩名。 -- 出自唐·韋應物·雜言送黎六郎(壽陽公之子)
- 既投古廟覓藜羹,三五樵夫不識名。 -- 出自宋·文天祥·至揚州
- 平原太守顏真卿,長安天子不知名。 -- 出自宋·文天祥·平安
- 貞元虎榜雖聯捷,司隸龍門幸綴名。 -- 出自宋·文天祥·次鹿鳴宴詩
- 長歌達者杯中物,大笑前人身后名。 -- 出自唐·高適·留別鄭三、韋九兼洛下諸公
- 伯鸞憔悴甘飄寓,非向囂塵隱姓名。 -- 出自唐·李紳·皋橋
- 更送乘軺歸上國,應憐貢禹未成名。 -- 出自唐·盧綸·冬夜贈別友人
- 嵇康書論多歸興,謝氏家風有學名。 -- 出自唐·盧綸·送李緗
- 顏衰重喜歸鄉國,身賤多慚問姓名。 -- 出自唐·盧綸·至德中途中書事卻寄李僴
- 更想秋山連古木,唯應石上見君名。 -- 出自唐·盧綸·哭司農苗主簿
- 遙知禁曲難翻處,猶是君王說小名。 -- 出自唐·盧綸·宴席賦得姚美人拍箏歌(美人曾在禁中)
- 半夜中峰有磬聲,偶逢樵者問山名。 -- 出自唐·盧綸·夜投豐德寺謁海上人(一作李端詩)
- 等閑遇事成歌詠,取次沖筵隱姓名。 -- 出自唐·皮日休·襄州春游
- 牛衣鮒足和蓑睡,誰信人間有利名。 -- 出自唐·皮日休·魯望以輪鉤相示,緬懷高致,因作三篇
- 幾多狎鳥皆諳性,無限幽花未得名。 -- 出自唐·皮日休·李處士郊居
- 五湖煙水郎山月,合向樽前問底名。 -- 出自唐·皮日休·奉和魯望看壓新醅(一本此下有次韻二字)
- 鼓刀屠狗少時事,排闥諫君身後名。 -- 出自宋·黃庭堅·題樊侯廟二首
- 富于春秋貌突兀,睥睨滿世收功名。 -- 出自宋·黃庭堅·奉送時中攝東曹獄掾
- 天香國艷不著意,詩社酒徒空得名。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景珍酴醾
- 戴郎臺上鏡面平,達人大觀因我名。 -- 出自宋·黃庭堅·題大云倉達觀臺二首
- 邂逅相逢講世盟,諸任尊行各才名。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答任仲微
- 莫要朱金纏縛我,陸沈世上貴無名。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答楊子聞見贈
- 天下皆羿兮,矢來無鄉,惟應以無名之樸。 -- 出自宋·黃庭堅·予欲金玉汝贈黃從善
- 苑荒懶認詞人會,門在空憐烈士名。 -- 出自唐·羅隱·送友人歸夷門
- 塵埃鞏洛虛光景,詩酒江湖漫姓名。 -- 出自唐·羅隱·途中寄懷
- 西山十二真人在,從此煩君語姓名。 -- 出自唐·羅隱·送張綰游鐘陵
- 會待兩都收復后,右圖儀表左題名。 -- 出自唐·羅隱·鄭州獻盧舍人(時本官王令公收復兩京后)
- 不嫌袁室無煙火,惟笑商山有姓名。 -- 出自唐·薛濤·酬楊供奉法師見招
- 出従王事當有程,去須膰肉嫌無名。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見寄
- 臨池濯足惜泉清,纓上無塵且強名。 -- 出自宋·蘇轍·和毛國鎮白云莊五詠 濯纓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