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名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忍惜文章便閑得,看他趨競取時名。 -- 出自唐·齊己·送胤公歸闕
- 諸峰翠少中峰翠,五寺名高此寺名。 -- 出自唐·齊己·題南岳般若寺
- 已從禪祖參真性,敢向詩家認好名。 -- 出自唐·齊己·酬蜀國歐陽學士
- 云里乍逢新住主,石邊重認舊題名。 -- 出自唐·齊己·亂后經西山寺
- 非無苦到難搜處,合有清垂不朽名。 -- 出自唐·齊己·寄吳拾遺
- 已覺愛來多廢道,可堪傳去更沽名。 -- 出自唐·齊己·敘懷寄高推官
- 燕趙蛾眉舊傾國,楚宮腰細本傳名。 -- 出自唐·楊師道·闕題
- 相知莫話詩心苦,未似前賢取得名。 -- 出自唐·薛能·秋日將離滑臺酬所知二首
- 誰道少逢知己用,將軍因此建雄名。 -- 出自唐·薛能·新柳
- 歲杪監州曾見樹,時新入座久聞名。 -- 出自唐·薛能·荔枝詩
- 不知何處學新聲,曲曲彈來未睹名。 -- 出自唐·王諲·夜坐看搊箏
- 郎年十九髭未生,拜官天下聞郎名。 -- 出自宋·陳羽·古意
- 干戈用盡人成血,韓信空傳壯士名。 -- 出自宋·陳羽·旅次沔陽,聞克復,而用師者窮兵黷武,因書
- 長嫌為客過州縣,漸被時人識姓名。 -- 出自宋·陳羽·春日南山行
- 二十五家齊拔宅,人間已寫上升名。 -- 出自唐·王貞白·御試后進詩
- 黃鶴待傳蓬島信,丹書應換蕊宮名。 -- 出自唐·王貞白·送芮尊師
- 新學琵琶曲破成,仙韶第一已知名。 -- 出自宋·王珪·宮詞
- 畫鼓連聲催攧遍,內人多半未知名。 -- 出自宋·王珪·宮詞
- 三朝遇主惟文翰,十榜傳家有姓名。 -- 出自宋·王珪·依韻和景仁聞喜席上作兼呈司馬君實內翰
- 疑日四方嫌不種,教於蜀地獨垂名。 -- 出自唐·郭震·海棠
- 所恨時人多笑聲,唯知賤實翻貴名。 -- 出自唐·魯收·懷素上人草書歌
- 不因禮部張公將爾來,如何得聲名一旦喧九垓。 -- 出自唐·任華·懷素上人草書歌
- 何妨密旨先符竹,莫是除書誤姓名。 -- 出自唐·竇常·奉寄辰州房使君郎中
- 越王空置千年跡,丞相兼揚萬古名。 -- 出自唐·王鋌·登越王樓見喬公詩偶題
- 水流亂赴石潭響,花開不知山樹名。 -- 出自唐·張南史·春日道中寄孟侍御
- 欲表新阡在鄖國,不同張翰浪逃名。 -- 出自宋·鄭獬·次韻元肅兄見喜知荊州二首
- 自古畫工無畫者,今得絕筆方傳名。 -- 出自宋·鄭獬·獐猿
- 松溪漁老應相笑,十載塵埃競姓名。 -- 出自宋·鄭獬·城東
- 黃云已共斯人去,飛閣猶為此地名。 -- 出自宋·強至·寄題殊公禪老黃云閣二首
- 一代盡宗蕭相畫,四夷猶服晉公名。 -- 出自宋·強至·韓魏公生日二首
- 來春早附登科錄,甲乙應聯舊姓名。 -- 出自宋·強至·東陽吳氏昆仲并薦詣闕
- 朝廷拔擢賢才急,合有當涂薦姓名。 -- 出自宋·強至·送人還闕
- 陽關何處草煙平,不識陽關空記名。 -- 出自宋·強至·陸君置酒為予唱陽關即席有作
- 今公奮然力追救,大署中字為齋名。 -- 出自宋·強至·通判國博中齋詩
- 才開秀格能殊眾,到老清香不負名。 -- 出自宋·強至·依韻和陸丈瑞香花
- 每恨塵勞荒舊學,更慚篆刻得初名。 -- 出自宋·強至·剛叔以雅言題拙稿輒依韻和酬
- 相公樽俎納豪英,使者封章薦姓名。 -- 出自宋·強至·送大名府簽幕吳都官幾復移粹安肅
- 可憐事出三王后,不得親逢伯禹名。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司徒侍中視河愜山
- 寶冊形容雖四字,誰知盛德莫能名。 -- 出自宋·范祖禹·御制太皇太后挽詞四首
- 舒卷風云為號令,笑談樽俎是功名。 -- 出自宋·范祖禹·送蔣穎叔赴熙州
- 空愧朱衣華發吏,玉堂三世見題名。 -- 出自宋·范祖禹·初到玉堂
- 要隨煙霧入窮溟,或置一床如凈名。 -- 出自宋·吳則禮·次子蒼寄余清老韻
- 欲洗羈愁只自醒,郫筒酒好信虛名。 -- 出自宋·劉望之·發成都三首
- 天下何曾識真吏,古來幾許尚虛名。 -- 出自宋·張栻·八詠樓有感
- 一夜飛花來點綴,新亭而復得佳名。 -- 出自宋·張栻·韓廷玉筑亭於官舍之旁園中故多梅會有飛雪予
- 不入貢包供玉食,只應山澤擅高名。 -- 出自宋·張栻·定叟弟頻寄黃蘗仰山新芽嘗口占小詩適災患亡
- 荔子如今尚典刑,秋林圓實著嘉名。 -- 出自宋·張栻·嶺南荔枝不可寄遠龍眼新熟輒以五日顆奉晦叔
- 蕞爾之身函天地,政可蠛蠓睨功名。 -- 出自宋·陳造·次韻答陣夢錫十首
- 便合摘髭書桂籍,未須擁鼻避時名。 -- 出自宋·陳造·次韻朱秀才二首
- 東林遺址倏興廢,未害諸老傳清名。 -- 出自宋·陳造·次韻高殿撰題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