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名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相公折箠笞神兵,肯與此輩爭詩名。 -- 出自宋·方岳·用鄭少傅韻題趙參政梅卷
- 洛陽令亦可人者,惜哉史不書其名。 -- 出自宋·方岳·合紙屏為小閣畫臥袁訪戴其上名之曰聽雪各與
- 數回地脈中興相,文動天象正奏名,詔墨泥香題得濕,恩袍草色坐中明。 -- 出自宋·方岳·邵武宴進士致語口號
- 雉傾族類甘為翳,鴨解人言略自名。 -- 出自宋·方岳·效演雅
- 未知沮溺今何似,卻怕諸生問姓名。 -- 出自宋·方岳·西崦
- 須鑿燕然山上石,登科記里是閑名。 -- 出自唐·姚合·送獨孤煥評事赴豐州
- 幾年秋賦唯知病,昨日春闈偶有名。 -- 出自唐·姚合·成名后留別從兄
- 心在林泉身在城,鳳凰樓下得閑名。 -- 出自唐·姚合·題崔駙馬宅
- 乍拋衫笏覺身輕,依舊還稱學道名。 -- 出自唐·姚合·罷武功縣將入城
- 東觀詩成號良史,中臺官罷揖高名。 -- 出自唐·姚合·奉和前司封蘇郎中喜嚴常侍蕭給事見訪驚斑鬢
- 軒車無路通門巷,親友因詩道姓名。 -- 出自唐·姚合·親仁里居
- 初戴玉冠多誤拜,欲辭金殿別稱名。 -- 出自唐·項斯·送宮人入道
- 盡說煙消,皆言火滅,觸來總起無名。 -- 出自元·馬鈺·滿庭芳 離眾生示門人
- 雖在環墻居處穩,詩詞引出假聲名。 -- 出自元·馬鈺·望蓬萊 羅公上樹隔環墻乞詞
- 贈我詩難應束手,笑他人俗也知名。 -- 出自清·張問陶·梅花
- 自茲人音極萬變,出無入有誠難名。 -- 出自明·宋濂·秋夜與子充論文退而賦詩一首因簡子充并寄胡
- 去住安危俱莫問,燕然曾勒古人名。 -- 出自明·袁崇煥·山海關送季弟南還
- 行矣鄉邦重努力,莫耽疏懶墮時名。 -- 出自明·袁崇煥·山海關送季弟南還
- 才兼文武無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 -- 出自明·袁崇煥·無題
- 家貧資罄身難贖,賄賂公行殺有名。 -- 出自明·袁崇煥·無題
- 試聽內苑籠中語,空誦彌陀六字名。 -- 出自明·李東陽·四禽圖
- 缺岸危橋斷復行,野人相見不通名。 -- 出自明·李東陽·重經西涯
- 二人辭受本同情,君王但賞辭金名。 -- 出自明·李東陽·千金贈
- 千條萬葉入霄漢,世間草木空有名。 -- 出自明·李東陽·題夏仲昭墨竹橫卷蓋陳緝熙先生故物也
- 黃紙數行丹詔字,鴻臚三唱甲科名。 -- 出自明·李東陽·十八日聽傳臚有作
- 天上銀河非舊路,人間瀛海是虛名。 -- 出自明·李東陽·太液晴波
- 欲問郊園幽寂地,野橋山寺不知名。 -- 出自明·李東陽·郊行二首柬張遂逸親家
- 六峰東面一江橫,此老逃名竟得名。 -- 出自明·李東陽·寄莊定山
- 回首昔曾勤課讀,負心今尚未成名。 -- 出自清·李鴻章·赴試途中有感
- 李公亭即鮑公亭,何事因仍舊日名。 -- 出自宋·鮑粹·登前守李公亭
- 官守二年如過客,風流千古是虛名。 -- 出自宋·鮑粹·登前守李公亭
- 出從王事當有程,去須膰肉嫌無名。 -- 出自宋·并敘·次韻子瞻見寄
- 王敦自嘆非盛德,國忠自言無令名。 -- 出自宋·陳普·讀史八首
- 此皆后進本分事,不為干利與求名。 -- 出自宋·陳普·勸學歌
- 至今魯國奇男子,反得當年殺士名。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左承祖
- 十萬強兵無一人,義師翻得叛臣名。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毋丘儉
- 經術何曾得暫行,漢家空有表章名。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賈逵
- 幾多礪節與輕生,猶有絲毫在利名。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豫讓四首
- 南北東西誰定準,無窮天地始知名。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靈胎脫體方知圣,鉛汞梯媒不是名。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神水華池妙更精,非鉛非汞妄干名。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逍遙理路達三清,非是尋常取次名,此語不宗凡見識,籠羅大象顯昭明。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昔人投筆真豪英,慨然萬里終成名。 -- 出自宋·楊時·寄范正甫
- 未言鼎鼐功猶在,雖竟無功也有名。 -- 出自宋·曾豐·賦梅三篇
- 賞音不遇林和靖,也是花經第一名。 -- 出自宋·曾豐·賦梅三篇
- 中壓群芳外相混,有名常處以無名。 -- 出自宋·曾豐·賦梅三篇
- 竹籬茅舍養吾清,正恐人間識姓名。 -- 出自宋·曾豐·題楊補之梅二首
- 富沙耆舊江先生,方冊之中久聞名。 -- 出自宋·曾豐·贈江宰彥通
- 知津問津蓋有得,教玉琢玉其何名。 -- 出自宋·曾豐·參政瞿公之孫東廣機宜德遠惠收若詩以能問于
- 太陰元是水之精,與水相宜妙莫名。 -- 出自宋·曾豐·題李子權江月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