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第6個字的詩句
南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長嘯高臺上,南風冀爾聞。 -- 出自唐·劉長卿·春過裴虬郊園(時裴不在,因以寄之)
- 憶昔扁舟此南渡,荊棘煙塵滿歸路。 -- 出自唐·劉長卿·時平后送范倫歸安州
- 誤因微祿滯南昌,幽系圜扉晝夜長。 -- 出自唐·劉長卿·罪所上御史惟則
- 百越今無事,南征欲罷軍。 -- 出自唐·劉長卿·夏口送長寧楊明府歸荊南,因寄幕府諸公
- 別離花寂寂,南北水悠悠。 -- 出自唐·劉長卿·湖南使還,留辭辛大夫
- 洞庭秋水闊,南望過衡峰。 -- 出自唐·劉長卿·洞庭驛逢郴州使還,寄李湯司馬
- 秦地看春色,南枝不可忘。 -- 出自唐·劉長卿·送蔡侍御赴上都
- 蕭條獨向汝南行,客路多逢漢騎營。 -- 出自唐·劉長卿·新息道中作
- 風土無勞問,南枝黃葉稀。 -- 出自唐·劉長卿·奉送盧員外之饒州
- 東閣邀才子,南昌老腐儒。 -- 出自唐·劉長卿·送李七之笮水謁張相公
- 洞庭何處雁南飛,江菼蒼蒼客去稀。 -- 出自唐·劉長卿·青溪口送人歸岳州
- 故園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歸。 -- 出自唐·劉長卿·時平后春日思歸
- 方從大夫后,南去會稽行。 -- 出自唐·劉長卿·送李校書赴東浙幕府(校書工于翰墨)
- 回首人已遙,南看楚天隔。 -- 出自唐·劉長卿·湖上遇鄭田
- 兩府始收跡,南宮謬見推。 -- 出自唐·韋應物·逢楊開府
- 行出國南門,南望郁蒼蒼。 -- 出自唐·韋應物·送終
- 一逐風波遷,南登桂陽嶺。 -- 出自唐·韋應物·寄柳州韓司戶郎中
- 聽我歌一曲,南徐在云端。 -- 出自唐·韋應物·上東門會送李幼舉南游徐方
- 西掖方掌誥,南宮復司春。 -- 出自唐·韋應物·寄令狐侍郎
- 河漢有秋意,南宮生早涼。 -- 出自唐·韋應物·夜直省中
- 西垣草詔罷,南宮憶上才。 -- 出自唐·韋應物·和張舍人夜直中書,寄吏部劉員外
- 西園休習射,南池對芳樽。 -- 出自唐·韋應物·答僴奴、重陽二甥(僴奴趙氏甥伉,重陽崔氏
-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 出自宋·文天祥·金陵驛
- 從今別卻江南日,化作啼鵑帶血歸。 -- 出自宋·文天祥·金陵驛
- 子胥流向江南去,我獨他皇夜走淮。 -- 出自宋·文天祥·真州雜賦
- 未說離懷向南浦,須知詩意在夔州。 -- 出自宋·文天祥·山中呈聶心遠諸客
- 黃河天下雄,南去不復還。 -- 出自宋·文天祥·沛歌
- 秋風禾黍空南北,見說銅駝會笑人。 -- 出自宋·文天祥·行宮
- 江流本是限南北,地氣何曾減帝王。 -- 出自宋·文天祥·行宮
- 北海轉萬折,南洋泝孤騫。 -- 出自宋·文天祥·高沙道中
- 遺恨飛鴻外,南來訪遠音。 -- 出自宋·文天祥·題楚觀樓
- 閉蓬絕粒始南州,我過青山欲首丘。 -- 出自宋·文天祥·黃金市
- 赭衣無容足,南房并北房。 -- 出自宋·文天祥·七月二日大雨歌
- 北轍更寒暑,南冠幾晦冥。 -- 出自宋·文天祥·自嘆三首
- 定有延和奏,南來寄一通。 -- 出自宋·文天祥·和前人賦別
- 首陽風流落南國,正氣未亡人未息。 -- 出自宋·文天祥·發吉州
- 北來鴻雁密,南去駱駝輕。 -- 出自宋·文天祥·小清口
- 有志乘鯨鰲,南紀阻歸楫。 -- 出自宋·文天祥·陳宜中第四十
- 東浮滄海漘,南為祝融客。 -- 出自宋·文天祥·復入廣第七十
- 豺虎正縱橫,南行道彌惡。 -- 出自宋·文天祥·閩三士第一百一十七
- 安得萬里風,南圖回羽翮。 -- 出自宋·文天祥·曾淵子第四十四
- 金陵古會府,南渡舊陪京。 -- 出自宋·文天祥·建康
- 北國天寒少,南方地氣來。 -- 出自宋·文天祥·冬晴
- 北風吹萬里,南雁不知數。 -- 出自唐·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 北雁送馳驛,南人思飲冰。 -- 出自唐·高適·餞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嶺南
- 東路云山合,南天瘴癘和。 -- 出自唐·高適·送鄭侍御謫閩中
- 東道有佳作,南朝無此人。 -- 出自唐·高適·答侯少府
- 漁歌驚起飛南北,繚繞追隨不迷惑。 -- 出自唐·李紳·過梅里七首家于無錫四十載,今敝廬數堵猶存
- 素舸載陶公,南隨萬里風。 -- 出自唐·盧綸·送陳明府赴萍縣
- 北斗生清漏,南山出碧重。 -- 出自唐·賈島·寄慈恩寺郁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