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第4個字的詩句
南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松果連南亭,外有瓜芋區(qū)。 -- 出自唐·韓愈·示兒
- 我遷于南日周圍,來見者眾莫依俙。 -- 出自唐·韓愈·送區(qū)弘南歸
- 除于國南,鱗筍毛簴。 -- 出自唐·韓愈·元和圣德詩
- 寄箋東南風(fēng),天門西北祈風(fēng)通。 -- 出自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 赤鳥司南方,尾禿翅觰沙。 -- 出自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 嗟我擯南海,無由助飛鳴。 -- 出自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
- 舉舉江南子,名以能詩聞。 -- 出自唐·韓愈·送陸暢歸江南
- 昔我在南時,數(shù)君常在念。 -- 出自唐·韓愈·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
- 俱是嶺南巡管內(nèi),莫欺荒僻斷知聞。 -- 出自唐·韓愈·晚次宣溪,辱韶州張端公使君惠書敘別,酬以
- 遂令河南治,今古無儔倫。 -- 出自唐·韓愈·酬裴十七功曹巡府西驛途中見寄
- 梁維西南屏,山厲水刻屈。 -- 出自唐·韓愈·山南鄭相公、樊員外酬答為詩,其末咸有見及
- 汝來江南近,里閭故依然。 -- 出自唐·韓愈·示爽
- 偶上城南土骨堆,共傾春酒三五杯。 -- 出自唐·韓愈·飲城南道邊古墓上逢中丞過贈禮部衛(wèi)員外少室
- 交趾枕南荒,昆彌臨北戶。 -- 出自唐·駱賓王·雜曲歌辭·從軍中行路難二首
- 姑蘇望南浦,邯鄲通北走。 -- 出自唐·駱賓王·在江南贈宋五之問
- 天樞陰南北,地軸殊鄉(xiāng)國。 -- 出自唐·駱賓王·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 山路猶南屬,河源自北流。 -- 出自唐·駱賓王·夕次蒲類津(一作晚泊蒲類)
- 皈去江南無此景,未須吃飯且來看。 -- 出自宋·楊萬里·過寶應(yīng)縣新開湖十首
- 莫說湘南寺,令人絕痛渠。 -- 出自宋·楊萬里·紀(jì)聞悼舊
- 趙北燕南有人否,禽胡歸漢竟誰曾。 -- 出自宋·楊萬里·送朝士使虜
- 吾廬在南溪,溪北北山半。 -- 出自宋·楊萬里·晚步南溪弄水
- 只有向南接天去,更和一線也無痕。 -- 出自宋·楊萬里·過新開湖五首
- 秋氣集南澗,清風(fēng)來故人。 -- 出自宋·楊萬里·胡季亨贈集句古風(fēng),效其體奉酬
- 讀書臺南山繞屋,恰如萬簪削青玉。 -- 出自宋·楊萬里·寄題安福劉道協(xié)涌翠樓
- 君不見南軒先生以道鳴,岳麓書院陶諸生。 -- 出自宋·楊萬里·寄題萬安蕭和卿云岡書院
- 整北移南教盡怒,從朝至午不知還。 -- 出自宋·楊萬里·南溪堰灘
- 村北村南水響齊,巷頭巷尾樹陰低。 -- 出自宋·楊萬里·玉山道中
- 意行到南園,杏子半紅碧。 -- 出自宋·楊萬里·折杏子
- 隔岸淮南樹,中流渡北人。 -- 出自宋·楊萬里·隔岸
- 薰風(fēng)自南來,萬象皆披襟。 -- 出自宋·楊萬里·寄題劉巨卿家六詠·來薰軒
- 行盡江南北,於何隱去休。 -- 出自宋·楊萬里·林宏才秉義挽辭
- 人言嶺南分外熱,匹似江南猶可說。 -- 出自宋·楊萬里·秋夕雨余
- 不是河南賢尹,誰贈明月清風(fēng)。 -- 出自宋·楊萬里·太守趙山父命劉秀才寫予老丑索贊
- 風(fēng)從海南天外來,怒吹峽山山倒開。 -- 出自宋·楊萬里·峽中得風(fēng)掛帆
- 廬山山南刷銅綠,黃金鋸解純蒼玉。 -- 出自宋·楊萬里·過江州岸,回望廬山
- 昨日山南身歷遍,今朝山北舟中看。 -- 出自宋·楊萬里·過江州岸,回望廬山
- 未到江南心已喜,隔江山色碧相招。 -- 出自宋·楊萬里·過楊子橋
- 我生本南溪,我長寓南谷。 -- 出自宋·楊萬里·題王才臣南山隱居六詠·南谷
- 北垞通南埭,前花映後花。 -- 出自宋·楊萬里·薌林五十詠·過花橋
- 盧溪郡南夜泊舟,夜聞兩岸羌戎謳。 -- 出自唐·王昌齡·箜篌引
- 盧谿郡南夜泊舟,夜聞兩岸羌戎謳,其時月黑猿啾啾。 -- 出自唐·王昌齡·箜篌引
- 著書在南窗,門館常肅肅。 -- 出自唐·王昌齡·秋興
- 渺然江南意,惜與中途違。 -- 出自唐·王昌齡·途中作
- 懷哉望南浦,眇然夜將半。 -- 出自唐·王昌齡·贈史昭
- 軒車隘南陌,鐘磬滿西鄰。 -- 出自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
- g箭倒南山虎,鷹擒東郭畇。 -- 出自唐·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韻
- 大帝直南北,群仙侍東西。 -- 出自唐·元稹·青云驛
- 萬里湖南月,三聲山上猿。 -- 出自唐·元稹·送王十一南行
- 老人在南極,地遠(yuǎn)光不發(fā)。 -- 出自唐·元稹·遣興十首
- 連鴻盡南去,雙鯉本東流。 -- 出自唐·元稹·閑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