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第3個字的詩句
南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老倒南泉,可知禮也。 -- 出自宋·釋可封·頌古三首
- 驚殺南山白額虎。 -- 出自宋·釋亮·偈頌七首
- 楚江南畔,甬水東邊。 -- 出自宋·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
- 天臺南岳,峨嵋五臺。 -- 出自宋·釋了惠·偈頌七十一首
- 未審南泉庭下花,幾人看了夢相似。 -- 出自宋·釋了一·頌古二十首
- 搭向南屏山角頭,千古萬古少人見。 -- 出自宋·釋妙倫·偈頌二十二首
- 金剛南際老番王,反著襕衫入大唐。 -- 出自宋·釋明辯·頌古三十二首
- 一夜南風移斗柄,明朝煙柳不關春。 -- 出自宋·釋明辯·頌古三十二首
- 自從南北分枝派,攪動江西十八灘。 -- 出自宋·釋普寧·竹溪
- 折鶴南翔何日返,香云不運春風轉。 -- 出自宋·釋普洽·和葛天民南翔寺韻
- 別雖,南斗七兮北斗八。 -- 出自·釋欽·頌古三首
- 都在南山掌握中。 -- 出自宋·釋如凈·偈頌十八首
- 衣冠南紀瞻鳴鳳,云雨東山起臥龍。 -- 出自宋·釋善珍·賀洪陽巖帥閩
- 回首南園舊城闕,斷煙荒樹更傷神。 -- 出自宋·釋善珍·京口時楚寇侵維揚
- 最愁南北犬驚吠,兼恐北風鴻退飛。 -- 出自宋·釋善珍·小雪
- 浩然南北與西東,自笑今為白發翁。 -- 出自宋·釋紹嵩·解嘲十絕呈浩西堂
- 東西南北路,一十二三年。 -- 出自宋·釋紹嵩·遣懷
- 路入南云下,江回隔近村。 -- 出自宋·釋紹嵩·感惻
- 石橋南畔路,岑渚復幽奇。 -- 出自宋·釋紹嵩·詠道中所見
- 此身南復北,雙鬢易蒼浪。 -- 出自宋·釋紹嵩·客思
- 薰風南來,涼生殿閣。 -- 出自宋·釋紹曇·大慧禪師贊
- 分袂南湖十數春,近聞華搆策奇勛。 -- 出自宋·釋紹曇·賀友山新建成東皋接待
- 老倒南山犯真律,三生鑿破寒巖石。 -- 出自宋·釋紹曇·律宗玉維那三人禮石佛求語
- 常記南泉提起處,刈禾鎌子快如風。 -- 出自宋·釋師范·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 東西南北漫抬眸,不知已過新羅國。 -- 出自宋·釋師范·頌古四十四首
- 莫謂南枝能放花,傍分北秀亦堪夸。 -- 出自宋·釋師范·花光十梅·一枝橫出
- 天臺南,石橋北,觀音寺裹有彌勒。 -- 出自宋·釋曇華·積善普長老請贊
- 歷陽南望極,岸遠石城危。 -- 出自宋·釋惟鳳·送史館李學士任和州
- 歸到南巖秋欲晚,山栗正肥山稼滿。 -- 出自宋·釋文珦·送僧
- 念郎南行在桂林,蠻風瘴雨眾毒侵。 -- 出自宋·釋文珦·思還人四方四首
- 胡雁南翔已盡回,閨中不見寄書來。 -- 出自宋·釋文珦·邊思
- 由來南浦傷離日,不似西堂得句時。 -- 出自宋·釋文珦·春草
- 東西南北人,寂寞住巖澗。 -- 出自宋·釋文珦·吾身
- 分講南山日,人推學問精。 -- 出自宋·釋文珦·哭復荊山
- 寧作南山松,毋為廣廈材。 -- 出自宋·釋文珦·嵬嵬山石行
- 萬里南中路,秋風幾驛亭。 -- 出自宋·釋文珦·送趙寒泉重宰南中邑
- 朝采南澗芹,莫擷東籬薺。 -- 出自宋·釋文珦·食薺
- 飽殺南泉水牯牛。 -- 出自宋·釋文準·偈十二首
- 射殺南山老大蟲,行人從此路頭通。 -- 出自宋·釋悟本·遣僧通嗣書
- 會逐南帆便,乘秋寄此吟。 -- 出自宋·釋希晝·寄題武當郡守吏隱亭
- 獨愛南樓月,終期宿此吟。 -- 出自宋·釋希晝·寄河陽察推駱員外
- 萬里南來川藞苴,奔流度刃扣玄關。 -- 出自宋·釋咸杰·送先知客
- 不問南來北來,東去西去,須信長年不出戶。 -- 出自宋·釋心月·偈頌一百五十首
- 好是南山射石虎,縱饒沒羽亦徒為。 -- 出自宋·釋心月·頌古二十一首
- 錯向南來猶自可,歸鄉一錯更難追。 -- 出自宋·釋心月·送寂照庵歸蜀
- 塞雁南來已北歸,鄉心空逐暮云飛。 -- 出自宋·釋行海·初夏客懷
- 路歧南北成如此,聚散情懷恰似君。 -- 出自宋·釋行海·得方山人書因有所懷
- 故人南北路漫漫,舊信重將子細看。 -- 出自宋·釋行海·讀朋友舊書
- 水到南徐圍鐵甕,山從北固抱金陵。 -- 出自宋·釋行海·紀感
- 自憐南北身無定,相隔江山夢亦疎。 -- 出自宋·釋行海·寄新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