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南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高標勝韻點人寒,殘雪疎籬是水南。 -- 出自宋·張道洽·梅花七律
- 蓓蕾梢頭破晚寒,風流無限澗之南。 -- 出自宋·張道洽·梅花七律
- 瑩徹無瑕照眼寒,無邊春意滿溪南。 -- 出自宋·張道洽·梅花七律
- 萬里中原消息斷,賴能帶得過江南。 -- 出自宋·吳錫疇·聞雁
- 洛陽令尹舉孝廉,三冬喜愛照河南。 -- 出自宋·方鳳·懷古題雪十首·長安落雪
- 拂石題詩滿袖嵐,尋僧又過竹溪南。 -- 出自宋·林景熙·訪僧鄰庵次韻
- 萬國兵塵猶滿目,一篙春水憶江南。 -- 出自·馬一浮·松生垂詢近狀,書此奉簡
- 且喜春光真到眼,依稀風物認江南。 -- 出自·洪傳經·車中口號
- 一片布帆雙槳雨,穩搖詩夢到江南。 -- 出自近代·張瑞璣·題吳山民江南歸棹圖
- 唯有登樓心不愜,亂云堆霧鎖東南。 -- 出自宋·陳舜俞·南陽春日十首
- 官渡梅花應照水,香清回首憶江南。 -- 出自宋·孔武仲·臘月三日
- 僧廬隱映林木杪,平圮道谷出水南。 -- 出自明·沈周·題畫卷
- 屈產昔曾空冀北,人生只合住江南。 -- 出自明·黃云·次吳工部夜集韻兼述鄙意
- 請唱德山歌一曲,卻能打鼓似關南。 -- 出自宋·晁公溯·恭州報恩長老宣公以四偈見別用韻為謝
- 朝廷共仰辰之北,羈旅長留斗以南。 -- 出自宋·晁公溯·蜀江
- 陳郎挽我十日住,掉頭不顧自有南山期。 -- 出自宋·陳東之·游沃洲山
- 入手功名如此耳,人間看北會成南。 -- 出自宋·陳杰·送林一甫試浙漕二首
- 當日二程門下士,獨分此道過來南。 -- 出自宋·陳宓·延平書院落成柬諸友
- 行當看我飛云頂,并取春魁壓斗南。 -- 出自宋·陳廷光·小山見梅
- 王氏有詩旌橄欖,可憐遺詠在巴南。 -- 出自宋·程敦厚·余甘子
- 不建侯藩控西北,別求何策保東南。 -- 出自宋·程康國·伏闕辭歸
- 惆悵春風倦游夢,木蘭亭上望淮南。 -- 出自宋·戴表元·夢中作
- 風情最苦湯公子,家世衣冠舊汝南。 -- 出自宋·戴表元·簡湯及翁
- 休學丁仙返遼左,聊同庾老賦江南。 -- 出自宋·戴表元·同陳養晦兵后過邑
- 蜀木似榿成底用,盛時名字落江南。 -- 出自宋·戴表元·張道士求榿林詩
- 日暮征鴻落何處,似將風景過江南。 -- 出自宋·鄧允端·秋興
- 老眼試尋天下看,豈無頗牧在東南。 -- 出自宋·方逢辰·贈風鑒曹老眼
- 地下麗華應有語,不因玉樹失江南。 -- 出自宋·方回·悲歌五首
- 鼓鐘下竺寺連上,香火北高峰勝南。 -- 出自宋·方回·乙巳三月十五日監察御史王東溪節宿戒方回萬
- 萬馬昔從行漠北,一蓑今得老江南。 -- 出自宋·方回·得老
- 擘麟行酒海深淺,系雁傳書天北南。 -- 出自宋·方回·懷慚
- 何似仁王高閣上,倚欄閑唱望江南。 -- 出自宋·福州僧·題壁二首
- 凡心洗滌今無妄,仙跡微茫要指南。 -- 出自宋·高攀·大滌洞天留題
- 淺綠深紅映夕嵐,子規聲在虎溪南。 -- 出自宋·葛紹體·小憩梵安寺
- 淺薄承恩愧無補,原歌風雅繼周南。 -- 出自宋·過孟玉·再扈從游小山二首
- 水透山阿朝北坎,山開井勢拱離南。 -- 出自宋·何群·降真巖
- 九鎖山門云上下,一峰天柱殿西南。 -- 出自宋·胡衍·嘉定二年秋重游洞霄
- 月下辭歸休秉燭,要將清夢過江南。 -- 出自宋·李處權·陪德孺游徐氏園池
- 過庭若問論詩禮,應問從誰學指南。 -- 出自宋·李侗·舍上辭歸羅豫章先生
- 長河無鯉來東北,遠夢隨月轉西南。 -- 出自宋·李復·寄舊同游
- 歲晚行人風雪里,也須障面過江南。 -- 出自宋·李龍高·驛梅
- 才子不知汾水上,仙人長在大江南。 -- 出自宋·林光朝·九日同出真珠園再用前韻
- 至竟銀鉤并鐵畫,相傳梅北到天南。 -- 出自宋·林光朝·次韻呈明侍郎邦衡
- 忽有尺紙如春蠶,遺音石筍天一南。 -- 出自宋·林亦之·丈人行答通平林簿
- 曲江進士題名遍,安用山人起水南。 -- 出自宋·陸文圭·舟中追和遜卿早春即事十首
- 束帶肯為兒輩屈,悠然興在此山南。 -- 出自宋·陸文圭·舟中追和遜卿早春即事十首
- 人天相距尺有咫,雷電六丁繞吾南。 -- 出自宋·陸文圭·贈藩道士祈雨
- 一代風流獨老庵,再扶道胍起東南。 -- 出自宋·陸文圭·代上樂平傅知州初庵
- 汗簡殺青推老手,未應留滯只周南。 -- 出自宋·史堯弼·送王昭祖國史吏部歸丹陽七絕
- 他年父老還能說,道上書生為指南。 -- 出自宋·史堯弼·張府君挽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