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在第13個字的詩句
南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遙憶前朝己巳年,六龍此去未南旋。 -- 出自明·徐渭·上谷歌四首
- 十八盤山北去賒,順川流水落南涯。 -- 出自明·徐渭·邊詞十三首(并客燕時到馬水口及宣府之作)
- 兩鬢從添鏡里霜,十年聽遍江南雨。 -- 出自明·楊基·湘漢秋晴圖
- 自慚定亂匪鉛槧,束縛經傳事南畝。 -- 出自明·楊基·梁園飲酒歌
- 春來無日不輕陰,薄霧寒云滿南浦。 -- 出自明·楊基·癸丑元日
- 近水莫瀛亂交趾,羽書牙璋遍南中。 -- 出自明·楊慎·養龍坑飛越峰天馬歌
- 上將簡書回北極,中丞勛業冠南臺。 -- 出自明·楊慎·中丞白泉汪公生辰值安南款報至
- 自有長筵歡不極,還將彩服詠南陔。 -- 出自唐·蘇颋·寒食宴于中舍別駕兄弟宅
- 圣主降情延北內,諸侯稽首問南禪。 -- 出自唐·齊己·荊渚寄懷西蜀無染大師兄
- 深愧故人憐潦倒,每傳仙語下南荊。 -- 出自唐·齊己·酬蜀國歐陽學士
- 猶得吾師繼頌聲,百篇相愛寄南荊。 -- 出自唐·齊己·酬西蜀廣濟大師見寄
- 林下鐘殘又拂衣,錫聲還獨向南飛。 -- 出自唐·齊己·送略禪者歸南岳
- 僧外閑吟樂最清,年登八十喪南荊。 -- 出自唐·齊己·寄賡匡圖兄弟
- 城見遠山應北岳,野多空地本南燕。 -- 出自唐·薛能·秋日將離滑臺酬所知二首
- 十里城中一院僧,各持巾缽事南能。 -- 出自唐·薛能·題平等院
- 河擘雙流島在中,島中亭上正南空,蒲根舊浸臨關道,沙色遙飛傍苑風。 -- 出自唐·薛能·題河中亭子
- 萬里重陰鳥不飛,寒沙莽莽無南北。 -- 出自唐·劉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 淚痕滿面對殘陽,終日依依向南北。 -- 出自唐·劉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 重陰白日落何處,秋雁所向應南方。 -- 出自唐·劉商·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 楊柳逶迤愁遠道,鷓鴣啁哳怨南枝。 -- 出自唐·獨孤及·傷春贈遠
- 明日分飛倘相憶,只應遙望西南天。 -- 出自唐·獨孤及·東平蓬萊驛夜宴平盧楊判官醉后贈別姚太守置
- 湘浦波春始北歸,玉關搖落又南飛。 -- 出自唐·吳融·新雁
- 試向濯龍門上望,不教車馬勝南陽。 -- 出自宋·王珪·端午內中帖子詞·太上皇后閣
- 曉人燕山雪滿旌,歸心常與雁南征。 -- 出自宋·王珪·思鄉嶺
- 柏署行分秦地月,棠陰好在召南詩。 -- 出自宋·王珪·訪別成獻甫經歷時新拜西臺御史之命二首
- 失馬未須嗟北塞,過關重約使南陽。 -- 出自宋·王珪·友生失意
- 陰壑水聲多北注,晴峰云影盡南飛。 -- 出自宋·王珪·柳河館
- 日日思量到此間,先知巽穴下南山。 -- 出自唐·李夔·題墓石
- 胡人琵琶彈北風,漢家音信絕南鴻。 -- 出自唐·李如璧·明月
- 蕩海吞江制中國,回天運斗應南面。 -- 出自唐·張鼎·鄴城引
- 疊嶂入云藏古寺,高秋背月轉南湘。 -- 出自唐·李嘉祐·送舍弟
- 寂寂山城風日暖,謝公含笑向南枝。 -- 出自唐·李嘉祐·韋潤州后亭海榴
- 向晚風吹庭下柏,猶疑琴曲韻南薰。 -- 出自唐·張濯·題舜廟
- 一路接天連楚界,兩峰拔地鎮南夷。 -- 出自唐·周渭·游兼山
- 江岸梅花雪不如,看君驛馭向南徐。 -- 出自唐·楊憑·送別
- 若愛春秋繁露學,正逢元凱鎮南荊。 -- 出自唐·楊憑·送客往荊州
- 九衢懽游尚故處,一日忽在終南峰。 -- 出自宋·尹洙·隨州聞劉易入終南山
- 懷歸撫事若饑渴,恨無羽翼西南飛。 -- 出自宋·王拱辰·耆英會詩
- 聞道春流下斗門,扁舟應得解南村。 -- 出自宋·鄭獬·水淺舟滯解悶十絕
- 河上青青榆葉稀,湘童何日報南歸。 -- 出自宋·鄭獬·憶南中兄弟
- 陳蕃高才雖少對,辟書聊慰汝南民。 -- 出自宋·鄭獬·送蔡同年守四明
- 相見去留終不改,只應同里與南山。 -- 出自宋·強至·離京兆日獨里人葉舜舉秘丞胡從道戶曹遠餞至
- 身寄秦川紫翠間,舉頭行坐對南山。 -- 出自宋·強至·馬上見華山
- 白發親庭寬北望,青簾客舫喜南飛。 -- 出自宋·強至·送呂監簿歸淮南侍下
- 燕姬一曲聲未終,交臂方攜忽南棹。 -- 出自宋·強至·送盛君方
- 高冠大笏盡知己,行矣得意東南還。 -- 出自宋·強至·送吳判官
- 七夕三庚共此辰,風迎西火轉南薰。 -- 出自宋·強至·依韻奉和司徒侍中辛亥七夕末伏
- 三素云飛依北極,九農星正見南方。 -- 出自宋·許將·句
- 冷對酒尊傍,無語含情,別是江南信。 -- 出自宋·舒亶·醉花陰·月幌風簾香一陣
- 乘把小紅娛老眼,他時細說淮南春。 -- 出自宋·吳則禮·次坰尋春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