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6個字的詩句
十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 出自宋·范成大·祭灶詞
- 湖海雲遊二十春,歸來還作住菴人。 -- 出自宋·范成大·寄題毛君先生蓮華峰菴
- 指顧枯河五十年,龍舟早晚定疏川? -- 出自宋·范成大·汴河
- 新樣筑球花十八,丁寧小玉慢吹蕭。 -- 出自宋·范成大·酒邊
- 一枕清風四十霜,孤生無處話凄涼。 -- 出自宋·范成大·贈舉書記歸云丘
- 鄉村臘月二十五,長竿然炬照南畝。 -- 出自宋·范成大·照田蠶行
- 我讀晁子詩,十語九慨傷。 -- 出自宋·范成大·晁子西寄詩謝酒,自言其家數有逝者,詞意悲
- 狡窟空來四十年,沼江猶自少炊煙。 -- 出自宋·范成大·灃江漁舍
- 俛仰行年四十九,萬里南馳復西走。 -- 出自宋·范成大·白髭行
- 屈指如今又十年,兩年憊臥秋風前。 -- 出自宋·范成大·白髭行
- 三昧未得力,十魔方現前。 -- 出自宋·范成大·舫齋信筆
- 平生經濟心,十不一二吐。 -- 出自宋·范成大·寄贈泉石使李元直入覲
-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三椽臥衰疾。 -- 出自宋·范成大·甲辰除夜吟
- 家家臘月二十五,淅米如珠和豆煮;大杓轑鐺分口數,疫鬼聞香走無處。 -- 出自宋·范成大·口數粥行
- 只欠荷花三十里,橛頭船上把漁竿。 -- 出自宋·范成大·題米元暉吳興山水橫卷
- 頻年田薄收,十家九空囊。 -- 出自宋·范成大·重陽后,半月天氣溫麗,忽變奇寒,晦日大雪
- 人生不如意,十事常六七。 -- 出自宋·范成大·廛居久不見山,或勸作小樓以助登覽,又力不
- 住在行都四十年,曾見歸舟似公否? -- 出自宋·范成大·畫錦行送陳福公判信州
- 訪舊光陰二十年,殘僧相對兩依然。 -- 出自宋·范成大·再游天平,有懷舊事,且得卓庵之處,呈壽老
- 翠錦屠蘇三十里,不知腳底白云深。 -- 出自宋·范成大·自育王過天童,松林三十里
- 雨工戀故棲,十步九回頭。 -- 出自宋·范成大·秦淮
- 麗曲醉思仙,十二哀弦。 -- 出自宋·晏幾道·浪淘沙·麗曲醉思仙
- 潞州別駕年十八,彎弓射鹿無虛發。 -- 出自宋·周邦彥·開元夜游圖
- 休封中岳六十年,行宮不見人眼穿。 -- 出自唐·王建·行宮詞
- 知得清名二十年,登山上坂乞新篇。 -- 出自唐·王建·尋補闕舊宅
- 赫赫聲名三十春,高情人獨出埃塵。 -- 出自唐·張籍·送白賓客分司東都
- 御門空鎖五十年,稅彼農夫修玉殿。 -- 出自唐·張籍·洛陽行
- 頭白新年六十馀,近聞生計轉空虛。 -- 出自唐·張籍·贈令狐博士
- 徒言采蘼蕪,十度一不逢。 -- 出自唐·孟郊·古意
- 一旬一手版,十日九手鋤。 -- 出自唐·孟郊·立德新居
- 道險不在廣,十步能摧輪。 -- 出自唐·孟郊·偶作
- 鄱陽女子年十五,家本秦人今在楚。 -- 出自唐·劉長卿·戲贈干越尼子歌
- 方來屬追往,十載事不同。 -- 出自唐·韋應物·贈馮著
- 累宵同燕酌,十舍攜征騎。 -- 出自唐·韋應物·因省風俗,與從侄成緒游山水,中道先歸寄示
- 神安志愜動十全,滿堂驚視誰得然。 -- 出自唐·韋應物·彈棋歌
- 始見吳都大,十里郁蒼蒼。 -- 出自唐·韋應物·登重玄寺閣
- 知掩山扉三十秋,魚須翠碧棄床頭。 -- 出自唐·韋應物·答秦十四校書(秦系)
- 此廟何神三十郎,問郎行客忒瑯珰。 -- 出自宋·文天祥·至揚州
- 此去儂家三十里,山坳聊可避風塵。 -- 出自宋·文天祥·至揚州
- 一陣西州三十里,摘星樓下打初更。 -- 出自宋·文天祥·出真州
- 中林風月賒,十畝團幽陰。 -- 出自宋·文天祥·題陳國秀小園
- 長平一坑四十萬秦人歡欣趙人怨。 -- 出自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
- 一時混戰四十萬,天昏地黑睢水湄。 -- 出自宋·文天祥·徐州道中
- 不上峨眉二十歲,重來為墮山河淚。 -- 出自宋·文天祥·采石
- 結屋南陵三十秋,田園舊隱隔江流。 -- 出自宋·文天祥·挽龔用和
- 翠袖瓊樓八十翁,平安曉宇看孤鴻。 -- 出自宋·文天祥·壽朱約山八十韻
- 北走驚險難,十步一回首。 -- 出自宋·文天祥·自淮歸浙東第六十一
- 當時韓公七十九,歡噱賡酬老吟筆。 -- 出自宋·文天祥·生日謝朱約山和來韻
- 向來福地七十二,此亦清高仙地位。 -- 出自宋·文天祥·生日謝朱約山和來韻
- 天度三百六十強,一算不容失正鵠。 -- 出自宋·文天祥·贈彭神機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識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鰣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