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十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而戊戌為七十二歲,與詞中稱五十八年不合,疑戊戌為甲申之誤生朝戊子。 -- 出自元·張翥·鵲橋仙 予生丁亥歲戊戌歲初度,亦戊子日,
- 平沙落雁荒陂日落沙渚黃,新霜十里菰蘆蒼。 -- 出自明·明無名氏·瀟湘八景詩(錄四首)
- 紅袖兩行頻捧勸,金□利市應銷十二釵。 -- 出自宋·沈唐·南鄉子·朝覲俯堯階
- 好丹世上空紜紜,趣與師同百無十。 -- 出自宋·強至·題可久上人房素屏
- 不平豪華憤四五載,虛老身姓三十春。 -- 出自宋·李新·送時仲西歸
- 曲蓋初展湘羅,玉皇香案,近雕闌十二。 -- 出自宋·連仲宣·念奴嬌·暗黃著柳
- 拈出老胡向上機,便知掛一不成十。 -- 出自宋·曹勛·錢大參有和用韻謝之七首
- 陋巷閉門飲一瓢,慚非回也能知十。 -- 出自宋·曹勛·瑞巖仰老見和復酬前韻七首
- 碧云向晚愛歸飛,空看五五與十十。 -- 出自宋·曹勛·新歲七十以人生七十古來稀為韻寄錢大參七首
- 先生平生學,此理超圣處,浮沉四十年,夷險隨其遇。 -- 出自宋·李流謙·失題
- 訟牒猶山積,愚拙費裁{左博去十右刂}。 -- 出自宋·虞儔·病起據案無緒輒書二十五韻呈簿尉
- 向此年年開壽斝,算今古人生七十稀。 -- 出自宋·劉光祖·沁園春·畫戟如霜
- 嘗聞舊日事苞苴,千數私家公百十。 -- 出自宋·趙蕃·寄莫萬安
- 只今望霓尤所急,百里之行半九十。 -- 出自宋·趙蕃·二十一日雨
- 當年政化方隨日,詔訪賢良設科十。 -- 出自宋·趙蕃·畢叔文攜坡帖及與季真給事倡酬詩卷見訪于邢
- 黃堂今日貴,自著萊衣,捧勸金船十分酒。 -- 出自宋·楊炎正·洞仙歌·芙蓉開了
- 三十六峰云嶂,三十六溪煙水,三十六壺春。 -- 出自宋·汪莘·水調歌頭·釀秫小春月
- 陳氏春秋一百一,兒女年皆過七十。 -- 出自宋·真德秀·長沙贈高年陳氏母子
- 平明各把菱花看,黃子上眉間已十分。 -- 出自宋·王邁·除夜共蔣力父有秋宿南浦館
- 三十五時僥幸,四十三年仕宦,七十□歸休。 -- 出自宋·徐經孫·水調歌頭·客問矩山老
- 枝頭好花盡狼藉,人生百年罕七十。 -- 出自宋·趙孟堅·墻頭花
- 西風共倚,煙南水北,石荒苔老,三十六梯平。 -- 出自宋·陳允平·婆羅門引·髻鬟對聳
- 大笑宋初,秀才屋子,著不得官家十萬錢。 -- 出自宋·李君行·沁園春·三島十洲
- 且清尊素瑟,半庭花影,芒鞋竹枝,十里松陰。 -- 出自元·許有壬·沁園春 次希孟韻,時召至通州,以病歸。時
- 殷紅璨璨,仿佛入離宮,通上下,照十方,攝境歸心地。 -- 出自元·侯善淵·驀山溪·男兒一志
- 余不能記憶,於至治元年仲夏二十四日,戲作碧梧蒼石,與冶仙西窗夜坐,因語及此。 -- 出自元·陸行直·清平樂 重題碧梧蒼石圖候 凄斷。人語西風
- 空村無人不敢入,野狗齦齦累百十。 -- 出自明·袁凱·夜經胥浦鄉新被寇(丙申冬)
- 三百八十四爻兮奇與耦,二百四十有二年兮褒與誅。 -- 出自宋·項安世·江陵為瀏陽柳氏作云山書院歌
- 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 -- 出自宋·陳傅良·送郡守汪充之移治嚴陵
- 朝宗亭下浪冥冥,何日尋觀瘞其十二鶴銘。 -- 出自宋·武衍·寓京口四首答湯菊莊兼簡分司鄭料院·月觀遠
- 鬼門今日功勞了,好去臨江醉一十七首,其中原有四首曲調,茲刪去。 -- 出自元·張弘范·鷓鴣天 圍襄陽 案此下原有天凈沙二首,以其
- 天若雨珠真可噱,請以綴袞冕之十二旒,龍旗和鸞之纓絡。 -- 出自宋·戴埴·雹
- 蓋亦暫時之游戲,豈足以盡此老十萬里西來之本意。 -- 出自宋·釋道沖·達磨大師贊
- 三生造成地獄,全身活陷黃泉,七十二峰俱坐斷,口吞佛祖在機先。 -- 出自宋·釋慧開·思大禪師贊
- 簸箕唇外打{左足右孛}跳,八十四人皆秕糠。 -- 出自宋·釋了惠·送僧之江西
- 未操雪曲,且打鄉談,天上人間一十三。 -- 出自宋·釋妙倫·偈頌八十五首
- 又誰管九十日種粟燒畬,說什麼十三番悟明自己。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零二首
- 又誰管九十日種粟燒畬,說甚麼十三番悟明自己。 -- 出自宋·釋紹曇·偈頌一百零四首
-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一般,一日十二時,時時一樣。 -- 出自宋·釋師范·偈頌十七首
- 資持劉氏從此去,壽同趙州百二十。 -- 出自宋·釋曇華·偈頌六十首
- 直饒識得根源,更買草鞋行腳三十年,何曾踏著遮里。 -- 出自宋·釋原妙·偈頌六十七首
- 十方大地是我一個身便能禁足,十方眾生是我一個漢方解護生。 -- 出自宋·釋正覺·偈頌二百零五首
- 火就燥,水流濕,問十答百,問一答十。 -- 出自宋·釋智朋·偈傾一百六十九首
- 彈指堪悲舜苦多,莫動著,動著三十棒。 -- 出自宋·釋重顯·頌一百則
- 氣迥神清形骨立,藍綬紆腰垂四十。 -- 出自宋·王洋·哭沈行彥宮教
- 我年三十始相識,丈人年已幾六十。 -- 出自宋·王洋·路居士山水歌
- 面熟無煩道姓名,試問行年驚四十。 -- 出自明·史鑒·送黃景新歸豫章
- 如蓋如芝萬玉立,紫黃百余紅間十。 -- 出自明·史遷·菌子詩追和楊廷秀韻
- 吞悲暗憶別家時,別時十七今七十。 -- 出自明·周忱·漁陽老婦歌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識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鰣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