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在第10個(gè)字的詩句
到在第一十個(gè)字的詩句
- 尊前歌板,未終金縷,已到陽關(guān)。 -- 出自宋·李流謙·朝中措·相思兩地費(fèi)三年
- 清景一失矢縱弦,藜杖到手勿作難。 -- 出自宋·李流謙·登無為冠鰲亭分韻得山字
- 遙知問膳大明宮,論士到公先指屈。 -- 出自宋·李流謙·送何子應(yīng)少卿赴召
- 豈唯吾里俱有歲,一涼到骨恩無窮國。 -- 出自宋·姜特立·喜雨
- 盡道高風(fēng)激貪懦,何人到此挽舟回。 -- 出自宋·姜特立·和虞守釣臺四首
- 嗟我亦何人,八十明年到。 -- 出自宋·姜特立·晨起信筆
- 初出岷峨一線微,波濤到此浩無涯。 -- 出自宋·姜特立·題瑯山大江
- 信腳來游喝石巖,老來到處少同參。 -- 出自宋·李洪·喝石巖
- 短艇有時(shí)浮淥水,輕輿到處賞佳山。 -- 出自宋·樓鑰·次韻十詩
- 雍容晉韶足夷曠,百家到手無停披。 -- 出自宋·樓鑰·送虞仲房赴潼川漕
- 歲事及今將告畢,人生到老盍歸休。 -- 出自宋·樓鑰·次韻五詩·諭悲秋者
- 我本江湖一釣徒,錦鱗到眼便歡呼。 -- 出自宋·舒邦佐·贈畫魚童秀才
- 試數(shù)階蓂有幾,昨朝看到今朝。 -- 出自宋·廖行之·西江月·試數(shù)階蓂有幾
- 粲粲墻隈自瀟灑,江南到處有知音。 -- 出自宋·廖行之·又和前韻十首
- 況復(fù)贛君崇教養(yǎng),清陰到處綠成叢。 -- 出自宋·廖行之·和石鼓宴士二首
- 玄冥夜半挽銀漢,翻寫到地奔驚濤。 -- 出自宋·廖行之·夏夜大雨
- 醉里誰分主與賓,離觴到后莫辭頻。 -- 出自宋·虞儔·送鄧舍人將漕西淮用舍人坐上詩韻
- 何人為我,丁寧驛使,來到江干。 -- 出自宋·陳三聘·眼兒媚·酸
- 玉宇瓊樓,望中何處,月到天中極。 -- 出自宋·陳三聘·念奴嬌·水空高下
- 水浮天處,未應(yīng)俗駕曾到。 -- 出自宋·陳三聘·念奴嬌·扁舟此計(jì)
- 倚藤枝、撐艇子,昔游曾到。 -- 出自宋·陳三聘·三登樂·注望曉山
- 賴得江山舊相識,登臨到處一悠然。 -- 出自宋·趙蕃·寄懷二十首
- 繰車響罷促機(jī)杼,蓋體到頭無一絲。 -- 出自宋·趙蕃·蠶婦
- 平日相期定何事,君今到岸我迷津。 -- 出自宋·趙蕃·呈審知二首
- 涪翁昔作白下宰,遺墨到今多雁書。 -- 出自宋·趙蕃·以湖州酥秀州木犀面油太和石本觀音像送莫萬
- 世間遲速元同致,莫問到衢今幾程。 -- 出自宋·趙蕃·十三日逆風(fēng)舟行甚遲
- 我居甚荒僻,好客鮮能到。 -- 出自宋·趙蕃·謝文顯老丈見過
- 不上江樓又兩春,人間到處略知津。 -- 出自宋·趙蕃·與歐陽伯威同飲遇卿江樓
- 不見過門長者轍,可憐到手故人杯。 -- 出自宋·趙蕃·立春日呈彥博并帖審知
- 一夜清吟忘客睡,只愁到曉鬢雙華。 -- 出自宋·趙蕃·瓶梅
- 及今翻滯留,悠邈不能到。 -- 出自宋·趙蕃·發(fā)潭州
- 庭虛任雀喧,院靜無人到。 -- 出自宋·趙師俠·生查子
- 誰信故人千里,此時(shí)卻到眉尖。 -- 出自宋·陳亮·朝中措·蓼花風(fēng)淡水云纖
- 吳頭楚尾何時(shí)極,黏就到詩并展開。 -- 出自宋·葉適·送劉德修時(shí)在京口
- 受用南湖風(fēng)月,何須更到西湖。 -- 出自宋·張鎡·朝中措·先生心地等空虛
- 夫子文章不用為,從心到口沒參差。 -- 出自宋·曹彥約·偶成
- 只銷相約,與春同去,須到君行。 -- 出自宋·高似孫·眼兒媚·翠簾低護(hù)郁金堂
- 君侯地位高入云,筆所到處皆成春。 -- 出自宋·危稹·上隆興趙帥
- 采花歸來不知數(shù),一一到門如合繻。 -- 出自宋·鄭清之·乍晴觀蜂房觀占
- 翠灣還趁畫船開,粉墻到處驕驄系。 -- 出自宋·高觀國·踏莎行·花染煙香
- 水靜簾陰,鷗閑菰影,秋到露汀煙浦。 -- 出自宋·高觀國·喜遷鶯·涼云歸去
- 世事應(yīng)若穿楊,一弦不到,前發(fā)皆虛的。 -- 出自宋·魏了翁·念奴嬌·萬人遮道
- 空有生前醫(yī)國手,醫(yī)不到,子孫寒。 -- 出自·劉鎮(zhèn)2·江神子/江城子
- 凋盡庭梧風(fēng)摵,幽思也到羽人家。 -- 出自宋·程公許·立冬節(jié)齋宿竹宮悼姚高士
- 吾宗譜牒祖通義,蟬聊到公十五世。 -- 出自宋·程公許·壽延邁叔祖
- 要知人與法俱空,何須到岸筏方舍。 -- 出自宋·程公許·上后溪?jiǎng)㈤w學(xué)
- 說法未回坡應(yīng),冊勛先到鐘魚。 -- 出自宋·岳珂·塔燈六言四絕
- 客里安愁無地,為徒倚、到更殘。 -- 出自宋·黃機(jī)·霜天曉角·玉粲冰寒
- 東澤先生,誰說能詩,興到偶然。 -- 出自宋·張輯·沁園春·東澤先生
- 驟雨起從南海廟,雄風(fēng)到自楚王宮。 -- 出自宋·陽枋·再和陳提舉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