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在第3個(gè)字的詩(shī)句
凝在第三個(gè)字的詩(shī)句
- 鄮峰凝瑞,鄞水浮佳氣。 -- 出自宋·李淛·千秋歲·鄮峰凝瑞
- 香波凝宿霧。 -- 出自宋·沈端節(jié)·菩薩蠻·楚山千疊傷心碧
- 玉女凝愁金闕下。 -- 出自宋·呂勝己·蝶戀花·天色沈沈云色赭
- 取次凝眸。 -- 出自宋·呂勝己·木蘭花慢·平生花恨少
- 濃露凝香花噴血。 -- 出自宋·呂勝己·謁金門·芳思切
- 綠葉凝煙密,金苞射日光。 -- 出自宋·樓鑰·黃知橘柚來(lái)詩(shī)
- 醉臉凝脂朝過(guò)雨,紅妝照燭夜籠因。 -- 出自宋·廖行之·海棠
- 幾日凝空雪未闌,江頭乘興一憑欄。 -- 出自宋·廖行之·江樓雪望
- 月華凝露掌。 -- 出自宋·趙善括·瑞鶴仙·月華凝露掌
- 自嘆凝頑老,人憐衰病身。 -- 出自宋·蔡戡·感事
- 傳粉凝酥明玉艷。 -- 出自宋·趙師俠·蝶戀花·剪水凌虛飛雪片
- 冰霜凝凍臘殘時(shí)。 -- 出自宋·趙師俠·少年游·冰霜凝凍臘殘時(shí)
- 山氣凝藍(lán),汀煙引素,竦竦浮群木。 -- 出自宋·盧炳·念奴嬌·晚天清楚
- 憑欄凝佇酒初醒。 -- 出自宋·盧炳·西江月·殘雪猶馀遠(yuǎn)嶺
- 圣情凝望處,仙御景云端。 -- 出自宋·程珌·光宗皇后挽詩(shī)
- 怕箋凝怨墨,酒漬離觴。 -- 出自宋·朱用之·意難忘·宮額涂黃
- 必嘗凝聚乃奮擊,不有降施訛詐升騰。 -- 出自宋·魏了翁·贈(zèng)造琴道士劉發(fā)云劉亦解致雷
- 嵐霧凝蟾彩,藤蘿影桂枝。 -- 出自宋·程公許·題信州半月巖
- 暖翠凝黛面,晴云抹川梁。 -- 出自宋·程公許·又以堰事滯留姜主簿學(xué)父載酒相勞於離堆新繁
- 銅柯凝異質(zhì),鐵綱隊(duì)層淵。 -- 出自宋·岳珂·珊瑚
- 西風(fēng)凝露才成顆,北苑喊雷應(yīng)未芽。 -- 出自宋·岳珂·小春六花·茶花
- 燕寢凝香事自無(wú),祝釐何用飲酴酥。 -- 出自宋·陽(yáng)枋·壽紹慶王守謹(jǐn)禮
- 長(zhǎng)對(duì)凝旒,不羨商巖老。 -- 出自宋·趙以夫·醉蓬萊·正三邊月靜
- 寒云凝不飛,回風(fēng)舞霏雪。 -- 出自宋·張榘·賦山水雪景
- 畫館凝香,仙家正住,芙蓉城里。 -- 出自宋·劉子寰·醉蓬萊·正花深繡閣
- 池水凝新碧,闌花駐老紅。 -- 出自宋·吳潛·南柯子/南歌子
- 白頭凝望家千里,黃耳寄歸書一箱。 -- 出自宋·吳潛·六用喜雨韻三首
- 新篁凝粉翠,日影篩碎金。 -- 出自宋·王柏·赤松即景
- 清霜凝素仗,璀璨滿西原。 -- 出自宋·王柏·寒夫人挽章
- 點(diǎn)點(diǎn)凝煙望未收,六朝遺跡遍荒丘。 -- 出自宋·周弼·石頭城
- 倚蘭凝佇久,一鷺點(diǎn)滄波。 -- 出自宋·李曾伯·宣公祠
- 定臺(tái)凝望遠(yuǎn),煙草正萋萋。 -- 出自宋·李曾伯·宿岳市
- 正鎖凝,一庭秋意,煙水浸空闊。 -- 出自宋·趙崇嶓·歸朝歡·翠羽低飛簾半揭
- 不知凝待阿誰(shuí)來(lái)。 -- 出自宋·許棐·浣溪沙
- 樹色凝紅,山眉弄碧,不與朱顏相戀。 -- 出自宋·翁元龍·齊天樂(lè)·曲廊連苑吹笙道
- 不到凝安二十年,丹青一幅尚依然。 -- 出自宋·施樞·通真觀
- 茜桃凝粉,薰蘭漲膩,翠愁紅損。 -- 出自宋·洪瑹·水龍吟·經(jīng)年不見(jiàn)書來(lái)
- 淺黛凝愁,遠(yuǎn)岫帶眉嫵。 -- 出自宋·李彭老·祝英臺(tái)近·載輕寒
- 轉(zhuǎn)消凝。 -- 出自宋·李彭老·高陽(yáng)臺(tái)·飄粉杯寬
- 露華凝聚,夜更長(zhǎng)、寒壓一床衾重。 -- 出自宋·衛(wèi)宗武·酹江月/念奴嬌
- 暮云凝凍,聳玉樓、拈斷冰髯知幾。 -- 出自宋·衛(wèi)宗武·酹江月/念奴嬌
- 寸余凝積常年有,尺許堅(jiān)牢自昔無(wú)。 -- 出自宋·衛(wèi)宗武·和象翁雪
- 清冰凝簟竹。 -- 出自宋·黃升·重疊金/菩薩蠻
- 小樓凝佇地,疏窗下,幾度對(duì)說(shuō)相思。 -- 出自宋·王泳祖·風(fēng)流子·東風(fēng)長(zhǎng)是客
- 聞道凝碧池邊,宮槐葉落,舞馬銜杯酒。 -- 出自宋·柴望·念奴嬌·登高回首
- 歌塵凝燕疊,又軟語(yǔ)、在雕梁。 -- 出自宋·張樞·木蘭花慢·歌塵凝燕壘
- 嬌紅凝臉西施醉,青玉欄干說(shuō)疊香。 -- 出自宋·王義山·王母祝語(yǔ)·芍藥花詩(shī)
- 沁月凝霜。 -- 出自宋·陳允平·柳梢青·沁月凝霜
- 柳色凝寒,花情殢雨,生怕踏青遲。 -- 出自宋·陳允平·少年游·翠羅裙解縷金絲
- 翠閣凝清,正宜淪茗銀罌,熨香金斗。 -- 出自宋·陳允平·過(guò)秦樓·谷雨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