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在第6個(gè)字的詩句
冷在第六個(gè)字的詩句
- 浦煙函夜色,冷日轉(zhuǎn)秋旻。 -- 出自唐·錢起·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
- 羸將衛(wèi)玠比,冷共鄴侯同。 -- 出自唐·李端·長安感事呈盧綸
- 報(bào)道衾寒枕冷。 -- 出自宋·無名氏·西江月·昨夜軺車宿處
- 濕盡一庭花冷。 -- 出自宋·無名氏·清平樂·風(fēng)不定
- 六尺湘漪簟冷。 -- 出自宋·無名氏·洞仙歌
- 吳鹽一箸秋冷。 -- 出自宋·無名氏·摸魚兒·過湘皋
- 疑是壽陽孤冷。 -- 出自宋·無名氏·桃源憶故人·南枝向暖清香噴
- 自稱霓裳孤冷。 -- 出自宋·無名氏·桃源憶故人·寒苞初吐黃金瑩
- 漏聲稀、銀屏冷落,那堪殘?jiān)抡沾鞍住? -- 出自宋·無名氏·秋霽·虹影侵階
- 月暗風(fēng)高露冷,獨(dú)自才抵孤城。 -- 出自宋·無名氏·憶吹簫慢/鳳凰臺(tái)上憶吹簫
- 路遠(yuǎn)碧天唯冷結(jié),沙河遮日力疲殫。 -- 出自宋·無名氏·題取經(jīng)詩(載翻譯名義集,云唐義凈三藏
- 形勢不宜久冷落,鼓作須及人情熱。 -- 出自宋·無名氏·題石魚
- 獨(dú)征何慕侶,冷酌不知醺。 -- 出自宋·梅堯臣·吳仲庶殿院寄示與呂沖之馬仲涂唱和詩六篇邀
- 愁看日更永,冷漏夜未闌。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和長文紫微春雨二首
- 破屋有空岳,冷灶無黔突。 -- 出自宋·梅堯臣·萊宣遺酒
- 風(fēng)吹山雨來,冷射膚生粟。 -- 出自宋·梅堯臣·吳正仲同諸賓泛舟歸池上
- 邊風(fēng)與邊月,冷落諳應(yīng)久。 -- 出自宋·梅堯臣·送陜西提刑陸介夫?qū)W士
- 醫(yī)師尤飲食,冷滑滯在脾。 -- 出自宋·梅堯臣·聞刁景純侍女瘧已
- 五峰迎人來,冷逼臺(tái)殿秋。 -- 出自宋·梅堯臣·游隱靜山
- 吾道不拘官冷暖,唯君應(yīng)合出郊迎。 -- 出自宋·王禹偁·將及陜郊先寄孫狀元
- 衣稀驚宿蝶,冷落動(dòng)晨鴉。 -- 出自宋·王禹偁·宮漏出花遲詩
- 謫宦門欄偏冷落,山城燈火苦蕭疏。 -- 出自宋·王禹偁·上元夜作
- 經(jīng)了些窩弓冷箭鑞槍頭,不曾落人后。 -- 出自元·關(guān)漢卿·【南呂】一枝花 不伏老
- 歲月走江淮,冷淡空盤盞。 -- 出自宋·朱翌·讀杜詩至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jì)舟人偶來告饑
- 生活不甘詩冷淡,年光專用酒留連。 -- 出自宋·朱翌·簡范信中
- 尚有故交重冷榻,可堪歸夢到滄洲。 -- 出自宋·陳師道·再到錢塘呈會(huì)宗伯益
- 對酒當(dāng)歌渾冷淡,一任他懣嗔惡。 -- 出自宋·趙長卿·念奴嬌·夕陽底盡
- 念默歌停舞,冷落屏幃。 -- 出自宋·趙長卿·滿庭芳·紅藕洲塘
- 人事有如斯,冷緒聊自纂。 -- 出自宋·陳著·戴帥初九日無憀以滿城風(fēng)雨近重陽為韻七首袖
- 隨分種花供冷眼,逢人留酒有溫顏。 -- 出自宋·陳著·次韻董三余約賞月丹瑞香
- 吏卒不行煙冷處,弟兄聊說歲寒心。 -- 出自宋·陳著·十月二十四日過弟觀寓所出萊菔相款
- 寄野墅茅堂,冷淡林隈。 -- 出自元·姬翼·春從天上來·枯木寒灰
- 遠(yuǎn)寄江海心,冷風(fēng)償能御。 -- 出自宋·宋祁·夜直省舍
- 潤沖石上云,冷踏松間月。 -- 出自宋·張耒·發(fā)岐亭宿故鎮(zhèn)三首
- 空堂堆詩書,冷落妻子羞。 -- 出自宋·張耒·感秋呈宏父兼呈周楚望三首
- 體勞徑就枕,冷夢分南北。 -- 出自宋·張耒·書初涼夜至將曉:{靈壽寺作}
- 五更船篷鳴,冷風(fēng)入衾裯。 -- 出自宋·張耒·龜陵灣阻風(fēng)三日遙禱孤山而風(fēng)止
- 高鳴云際夜,冷度雨中秋。 -- 出自宋·張耒·九月十八日夢中作聞雁詩
- 誰道清貧守冷官,遶家十萬翠瑯玕。 -- 出自宋·張耒·竹堂
- 恨饒經(jīng)暑扇,冷入補(bǔ)衣針。 -- 出自宋·張耒·秋雨書事
- 淋漓鎖冰雪,冷射狐裘穿。 -- 出自宋·張耒·視盜之南山
- 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風(fēng)。 -- 出自唐·張泌·臨江仙·煙收湘渚秋江靜
- 鳴蛩聞塞路,冷雁背龍沙。 -- 出自唐·馬戴·別家后次飛狐西即事
- 破窗多穿風(fēng),冷燭無定焰。 -- 出自宋·王令·夜坐
- 何處斷虹殘冷落,有時(shí)斜照暫分明。 -- 出自宋·王令·和束熙之雨后
- 欲詣熱官憂冷語,且求濁酒寄清歡。 -- 出自宋·陳與義·十月
- 生活太陽能冷淡,侑以一篇詩。 -- 出自宋·陳與義·端門聽赦詠雪
- 憂人此時(shí)心,冷若松上雪。 -- 出自唐·曹鄴·下第寄知己
- 窗里星光少,冷霞寒侵帳額,殘?jiān)鹿獬翗滂隆? -- 出自唐·和凝·薄命女·天欲曉
- 馬向華山烽冷,人安草亦千年。 -- 出自宋·毛滂·清平樂·九莖為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