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冰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一枝斜映佛前燈,春入銅壺夜不冰。 -- 出自宋·陳與義·梅花
- 水殿垂簾冷色凝,一床珍簟展春冰。 -- 出自唐·和凝·宮詞百首
- 金馬天材文作錦,玉堂仙骨氣如冰。 -- 出自宋·毛滂·浣溪沙
- 已回鄰面三年粉,又結寒絲幾繭冰。 -- 出自宋·錢惟演·句
- 沃頂幾思金掌露,滌煩誰借玉壺冰。 -- 出自宋·錢惟演·夜意
- 臨階短發梳和月,傍岸衰容洗帶冰。 -- 出自宋·魏野·晨興
- 歲晚鬢毛紛似雪,天寒門巷冷于冰。 -- 出自宋·韓元吉·陸務觀赴闕經從留飲
- 白白野田鋪似月,瑽瑽沙路踏如冰。 -- 出自宋·劉辰翁·攤破浣溪沙/山花子
- 照芳樹、晴光泛曉,護么鳳、無處認冰顏。 -- 出自宋·張炎·一萼紅·倚闌干
- 須知后漢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 出自唐·胡曾·詠史詩·滹沱河
- 陽蕓初動猶兼雪,柔荔將芳尚隔冰。 -- 出自宋·夏竦·奉和御製冬至
- 屈曲江流學秦篆,春風應是李陽冰。 -- 出自宋·蘇泂·金陵雜興二百首
- 莫道山家不掛燈,修身寶月一團冰。 -- 出自宋·方岳·元夕
- 秋崖老子縮如蝟,捻斷吟髭寸寸冰。 -- 出自宋·方岳·觀梅
- 只有詩囊澹似僧,卻嫌官屋冷於冰。 -- 出自宋·方岳·重宿儲文
- 要識廬山真面目,一溪明月冷於冰。 -- 出自宋·方岳·贈詩僧
- 定應嫌客留名姓,云逼人寒一硯冰。 -- 出自宋·方岳·三巖
- 雖其功用霄壤隔,不應澗水非淵冰。 -- 出自明·宋濂·秋夜與子充論文退而賦詩一首因簡子充并寄胡
- 兒輩重瞻絳紗帳,時流都凝玉壺冰。 -- 出自清·乾隆·賜蔡新
- 草木殘生顱鑄鐵,蟲豸凝寒掌作冰。 -- 出自當代·金庸·破陣子·千里茫茫若夢
- 洞門蒼石流成乳,山下長溪冷欲冰。 -- 出自宋·蘇洵·題三游洞石壁
- 遺文漫滅雨中跡,翠石斷裂春後冰。 -- 出自宋·并敘·次韻子瞻題孫莘老墨妙亭
- 漢四十年幾丞相,蹶張丞相冷如冰。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申屠嘉
- 舌本瀾翻千丈雪,眼青錦鏡一壺冰。 -- 出自宋·釋惟一·寄雪竇希叟
- 傾依慕善易為興,卻恐人心冷似冰。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無名蹤跡故難興,智者消詳冷似冰。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秋行春令氣猶凝,柳曳寒絲軟蘸冰。 -- 出自宋·曾豐·義寧產莼菜中秋大熟副以六絕送楊伯子
- 紺色毬兒讓水晶,味甘如蜜冷如冰。 -- 出自宋·曾豐·值侯修學趣儒人稍急因遺蓮花蓮實西瓜于吾宗
- 一字于吾補不曾,詩書況味冷如冰。 -- 出自宋·曾豐·寄題張子登遂勤齋
- 椰子簟涼膚起粟,荔枝膏冷齒生冰。 -- 出自宋·曾豐·五羊中秋熱未艾
- 玉堂分照無人后,消盡金盆一碗冰。 -- 出自唐·鄭畋·初秋寓直三首
- 南州四月氣如蒸,卻憶吳中始賣冰。 -- 出自宋·劉克莊·乍暑一首
- 包裹入城問蓍舊,一名木稼一名冰。 -- 出自宋·劉克莊·始冰
- 兩崖古樹千般色,一井寒泉數丈冰。 -- 出自唐·李涉·題招隱寺即戴颙舊宅
- 一夜紙窗明似月,多年布被冷于冰。 -- 出自宋·曾幾·雪作
- 恨乏白檀除熱惱,心思赤腳踏層冰。 -- 出自宋·戴敏·約黃董二親與桂堂諸侄避暑
- 桃杏花陰流似水,圖書滋味冷如冰。 -- 出自宋·文同·寒食書事感懷
- 羽書日日驚飛電,給札歸來欲飲冰。 -- 出自宋·周必大·次子中兄韻三首
- 大哉風行水上渙,一夕泮盡峨峨冰。 -- 出自宋·周必大·次韻楊廷秀待制寄題朱氏渙然書院
- 王祥名冠晉公卿,大節亭非為剖冰。 -- 出自宋·周必大·臨川梁譯投冰溪救母謝昌國作孝德記楊廷秀有
- 一經秋雨禾方穟,未到春風海亦冰。 -- 出自宋·洪咨夔·次同年王火井不遇之韻
- 龍跳虎躍入昭陵,墨汁空留一段冰。 -- 出自宋·洪咨夔·歸宗墨池
- 雷電翕虩蛟螭騰,方床竹簟寒生冰。 -- 出自宋·蔡襄·送楊渥赴西安主簿
- 青云名士時相訪,茶煮西峰瀑布冰。 -- 出自唐·貫休·題蘭江言上人院二首
- 季月還鄉獨未能,林行溪宿厭層冰。 -- 出自唐·郎士元·送粲上人兼寄梁鎮員外
- 殘霞卷盡出東溟,萬古難消一片冰。 -- 出自唐·章碣·對月
- 吟馀卻起雙峰念,曾看庵西瀑布冰。 -- 出自唐·鄭谷·慈恩寺偶題
- 千石碧潭秋水骨,琢成孤枕冷于冰。 -- 出自宋·楊億·送石枕與參政王給事
- 千里江山一雁聲,廣文官舍冷如冰。 -- 出自宋·黃公度·送外兄方卿公美赴廣東憲十絕
- 寂寞小簾風露冷,玉盆脂水已生冰。 -- 出自宋·劉子翚·景陽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