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在第7個字的詩句
冠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罷釣輪生蠹,慵冠鑒積塵。 -- 出自宋·范仲淹·寄贈林逋處士
- 問客之所為,峨冠講唐虞。 -- 出自唐·韓愈·示兒
- 復聞顛夭輩,峨冠進鴻疇。 -- 出自唐·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
- 休跡憶沈冥,峨冠慚闒白辱。 -- 出自唐·韓愈·會合聯句
-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 出自唐·駱賓王·在獄詠蟬
- 結綬疲三入,承冠泣二毛。 -- 出自唐·駱賓王·蓬萊鎮
- 藜莧真何擇,雞冠卻較差。 -- 出自宋·楊萬里·鴈來紅
- 欲從舉者便彈冠,回顧石交難割席。 -- 出自宋·楊萬里·齋房戲題
- 客至從嗔不著冠,起來信手攬書看。 -- 出自宋·楊萬里·南溪山居秋日睡起
- 霧為襟袖玉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 出自唐·韓翃·復偶見
- 御績創羲黃,緇冠表素王。 -- 出自唐·李嶠·布
- 幼齡思奮飛,弱冠游靈臺。 -- 出自唐·孟郊·送黃構擢第后歸江南
- 日日吟趨府,彈冠豈有因。 -- 出自唐·韋應物·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馬見招,以詩見贈
- 羽扇看棋坐,黃冠扶杖行。 -- 出自宋·文天祥·又賦
- 病中蕭散服黃冠,笑倒群兒指為彈。 -- 出自宋·文天祥·借道冠有賦
- 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 -- 出自宋·文天祥·御賜瓊林宴恭和詩
- 北轍更寒暑,南冠幾晦冥。 -- 出自宋·文天祥·自嘆三首
- 丈夫拔東蕃,聲冠霍嫖姚。 -- 出自唐·高適·睢陽酬別暢大判官
- 員外真貴儒,弱冠被華纓。 -- 出自唐·盧綸·綸與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崔補闕峒
- 冰肌照映柘枝冠。 -- 出自宋·黃庭堅·浪淘沙·憶昔謫巴蠻
- 王陽已富貴,塵冠不肯彈。 -- 出自宋·黃庭堅·過致政屯田劉公隱廬
- 繡衣城南來,免冠謝公怍。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答宗汝為初夏見寄
- 惟思苾芻園,脫冠著袈裟。 -- 出自宋·黃庭堅·代書
- 郁郁多大姓,儒冠頗詩書。 -- 出自宋·黃庭堅·癸丑宿早禾渡僧舍
- 晉沼尋游鳳,秦冠竟嘆鸮。 -- 出自唐·羅隱·大梁見喬詡
- 公胡不復遺其冠乎。 -- 出自先秦·先秦無名·齊民歌
- 造物均付予,危冠兩昂藏。 -- 出自宋·蘇轍·寓居六詠
- 墻北史居士,掛冠心轉閑。 -- 出自宋·蘇轍·贈史文通奉議二首
- 為憐眾兄弟,將冠未有稱。 -- 出自宋·蘇轍·次遲韻示陳天倪秀才侄孫元老主簿
- 經年客不至,不冠仍不衣。 -- 出自宋·蘇轍·閉居五詠其一杜門
- 碧霞為裳衣,首冠青瑯玕。 -- 出自宋·蘇轍·過九華山
- 子有不肖弟,有冠未嘗簪。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五東湖
- 我生溪山間,弱冠衡茅住。 -- 出自宋·蘇轍·葺東齋
- 白發零落不勝冠。 -- 出自南北·鮑照·擬行路難
- 廣文坐上新彈冠,蕭爽不作儒生酸。 -- 出自元·王冕·送章德遠教官自湘湖歸慈湖
- 莫教添上貂嬋冠。 -- 出自元·王冕·贈寫照陳肖堂
- 結綬生纏牽,彈冠去埃塵。 -- 出自魏晉·左思·招隱
- 貴賤競一時,峨冠各鱗次。 -- 出自宋·曾鞏·詠史二首
- 先生負材氣,弱冠游窮邊。 -- 出自宋·司馬光·子厚先生哀辭
- 溪上有堂名掛冠,四垣重復皆林巒。 -- 出自宋·司馬光·王君貺宣徽垂示嵩山祈雪詩十章合為一篇以酬
- 奮筆含香勇,沖冠執法羞。 -- 出自明·湯顯祖·送艾太仆六十韻(太仆以乙科為郎,論江陵起
- 著冠須訪戴,脫冠須訪帥。 -- 出自明·湯顯祖·懷帥惟審郎中戴公司成
- 報玖將遺佩,彈冠擬合簪。 -- 出自明·湯顯祖·奉寄李蒼門諫議并呈省院諸公二十韻
- 盍簪此為契,彈冠安足陳。 -- 出自明·湯顯祖·赴帥生夢作(有序)
- 愛*被中臺,掛冠神武,誰得如君。 -- 出自元·元好問·木蘭花慢 送取新歸隱山陽兼簡玉川同社
- 當年香山老,掛冠遂忘返。 -- 出自元·元好問·龍門雜詩
- 畫士郭熙畫之冠,郭熙去后名未斷。 -- 出自宋·白玉蟾·贈郭承務蘆雁
-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紙紛紛運纖腕。 -- 出自唐·權德輿·馬秀才草書歌
- 問我何所能,頭冠忽三變。 -- 出自唐·權德輿·省中春晚忽憶江南舊居戲書所懷因寄兩浙親故
- 強梳蓬鬢整斜冠,片燭光微夜思闌。 -- 出自唐·陸龜蒙·自遣詩三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