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兵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新豐酒滿清商咽,武庫兵銷太白低。 -- 出自宋·楊億·舊將
- 彩縷知延壽,靈符為辟兵。 -- 出自宋·楊億·宣曲二十二韻
- 客裹絕經營,清心摧五兵。 -- 出自宋·葛立方·宮庠旅泊,
- 一麾難久借,四海欲休兵。 -- 出自宋·黃公度·上汪內相生日
- 那堪更,病為城繞,愁作兵攻。 -- 出自宋·李呂·沁園春·射虎南山
- 婉彼鄒氏女,其父嘗籍兵。 -- 出自宋·李呂·貞婦
- 淮南火后居民少,河北兵前戰(zhàn)鼓雄。 -- 出自宋·汪元量·邳州
- 短棹歸來好,邊城久偃兵。 -- 出自宋·王之道·冬夜對月懷彥逢弟
- 血灑三城渡,心寒粘罕兵。 -- 出自宋·張元干·感事四首丙午冬淮上作
- 勁氣吞妖孽,深謀厲甲兵。 -- 出自宋·張元干·張丞相生朝二十韻
- 避地湖山聊復爾,脫身兵火想當然。 -- 出自宋·張元干·次江子我遷居韻
- 群羊競語遽如計,欲息兵戈氣甚濃。 -- 出自宋·張元干·再次前韻即事
- 諸將爭傳檄,群兇尚阻兵。 -- 出自宋·張元干·返正
- 戮殺漢使者,君臣起大兵。 -- 出自元·楊維楨·覽古四十二首 其十三
- 秦刑悖圣教,其律毒如兵。 -- 出自元·楊維楨·秦刑篇
- 天何生爾毒,毒作人中兵。 -- 出自元·楊維楨·磔鴆
- 歲輸百萬實太倉,功著兵前科量府。 -- 出自元·楊維楨·李公子行
- 聞道驪山下,西戎已結兵。 -- 出自元·楊維楨·烽燧曲
- 吳王張高宴,臺下閱犀兵。 -- 出自元·楊維楨·蘇臺曲
- 大哉皇元化,四海無交兵。 -- 出自元·趙孟頫·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 女直外連憂不細,急將兵馬備遼東。 -- 出自明·李夢陽·秋懷(二首)
- 舊臥淮陽閣,今屯鄴下兵。 -- 出自明·謝榛·寄趙憲副萬舉
- 夜半仍傳檄,天寒未解兵。 -- 出自明·謝榛·寄王侍御塞上
- 朝催筑城夫,暮點團結兵。 -- 出自明·楊基·送謝雪坡防御出郭團練
- 歸來吳楚間,豪杰已起兵。 -- 出自明·楊基·感懷(十四首)
- 云我故夫子,身沒亂刀兵。 -- 出自清·吳嘉紀·李家娘
- 左律方先凱,中鼙即訓兵。 -- 出自唐·韓休·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 吉日四黃馬,宣王六月兵。 -- 出自唐·崔日用·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 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 -- 出自唐·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 灰心緣忍事,霜鬢為論兵。 -- 出自唐·裴度·中書即事
- 蓮峰與地平,亦不更征兵。 -- 出自唐·劉駕·唐樂府十首·望歸馬
- 竟陵西別后,遍地起刀兵。 -- 出自唐·齊己·再逢晝公
- 嵩岳去值亂,匡廬回阻兵。 -- 出自唐·齊己·夏日荊渚書懷
- 莫問江邊舊居寺,火燒兵劫斷秋鐘。 -- 出自唐·齊己·寄廬岳僧
- 天山傳羽檄,漢地急征兵。 -- 出自唐·楊師道·橫吹曲辭·隴頭水
- 隼重權兼帥,鼉雄設有兵。 -- 出自唐·薛能·送浙東王大夫
- 新除羽林將,曾破月支兵。 -- 出自唐·王貞白·入一作出塞
- 應憐渭濱叟,匡國王論兵。 -- 出自唐·王貞白·題嚴陵釣臺
- 豈知遷去客,自有復來兵。 -- 出自唐·吳融·和嚴諫議蕭山廟十韻(舊說常聞蕭管之聲,因
- 召岳馳旌節(jié),驅雷發(fā)吏兵。 -- 出自唐·韋渠牟·雜歌謠辭·步虛詞
- 靈符不須進,漢壘已銷兵。 -- 出自宋·王珪·端午內中帖子詞·皇帝閣
- 沙場三萬里,猛將五千兵。 -- 出自唐·喬備·出塞
- 從來攻必克,天策振奇兵。 -- 出自唐·裴漼·奉和御制旋師喜捷
- 王師親賦政,廟略久論兵。 -- 出自唐·許景先·奉和圣制送張尚書巡邊
- 山川看是陣,草木想為兵。 -- 出自唐·張嘉貞·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 海云引天仗,朔雪留邊兵。 -- 出自唐·張良璞·覽史
- 詞鋒偏卻敵,草奏直論兵。 -- 出自唐·李嘉祐·奉酬路五郎中院長新除工部員外見簡
- 仍親后土祭,更理晉陽兵。 -- 出自唐·苗晉卿·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
- 典秩崇三禮,臨戎振五兵。 -- 出自唐·蔣渙·故太常卿贈禮部尚書李公及夫人挽歌二首
- 圣主嗤炎漢,無心自勒兵。 -- 出自唐·楊憑·邊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