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在第3個字的詩句
六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尋思六祖傳心印,可是從來讀藏經。 -- 出自唐·韋莊·贈禮佛名者
- 三十六峰真絕奇,一溪九曲碧漣漪。 -- 出自宋·白玉蟾·九曲櫂歌十首
- 云籠六六天,下界徒嗷嗷。 -- 出自宋·白玉蟾·步虛四章
- 五臟六腑各有神,萬神朝元歸一靈。 -- 出自宋·白玉蟾·快活歌二首
- 三千六百旁門術,開頂縮龜習定息。 -- 出自宋·白玉蟾·萬法歸一歌
- 三十六天歸路穩,撚花對酒一凝然。 -- 出自宋·白玉蟾·偶書二首
- 三百六旬周復始,二十四岸高且寒。 -- 出自宋·白玉蟾·泊舟浮石寺前有善士百余輩拜迎因聯句于水
- 三十六天不閉門,風吹琪花散飛雪。 -- 出自宋·白玉蟾·飛仙吟送張道士
- 綽約六銖衣,云中弄明鐺。 -- 出自宋·白玉蟾·瓊姬曲
- 誰家六七童,手持金芙蓉。 -- 出自宋·白玉蟾·櫂歌九章寄彭鶴林
- 不御六龍昌寶祚,遽驂八駿駐瑤臺。 -- 出自宋·白玉蟾·嘉定甲申閏月五日開皇帝升遐
- 手仗六尺藜,叩我青錦囊。 -- 出自宋·白玉蟾·丹丘同王茶干李縣尉高會
- 為問六國印,何如一漁蓑。 -- 出自宋·白玉蟾·旴江舟中聯句
- 生擒六賊手,活嚼三尸口。 -- 出自宋·白玉蟾·大道歌
- 三尸六賊本來無,盡從心里忙中有。 -- 出自宋·白玉蟾·大道歌
- 黃昏六點星,飛墮天南方。 -- 出自宋·白玉蟾·荷風薦涼屷于御風臺者六因賦古
- 愿言六人者,駕月寶帝旁。 -- 出自宋·白玉蟾·荷風薦涼屷于御風臺者六因賦古
- 今為六代祀。 -- 出自南北·庾信·周宗廟歌 皇夏
- 既無六國印。 -- 出自南北·庾信·擬詠懷詩 二
- 方遣六塵情。 -- 出自南北·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圖詩
- 三十六水變。 -- 出自南北·庾信·謹贈司寇淮南公詩
- 黃鐘六律正。 -- 出自南北·庾信·周五聲調曲 變宮調 二
- 高堰六門開。 -- 出自南北·庾信·奉和趙王喜雨詩
- 名高六國共。 -- 出自南北·庾信·傷王司徒褒詩
- 樂舞六代。 -- 出自南北·庾信·周大祫歌 昭夏
- 羽調六么彈遍了,花底靈犀暗度。 -- 出自宋·蔣捷·賀新郎·妾有琵琶譜
- 三山六鰲背,翠水扶桑東。 -- 出自明·劉基·遠游篇
- 峽外六龍獰以兇,矜牙舞爪起戰攻。 -- 出自明·劉基·題群龍圖
- 炎天六月旱無雨,枝葉枯死隨飄風。 -- 出自明·劉基·大墻上蒿行
- 高視六合內,泰山等毫毛。 -- 出自明·劉基·招隱(五首)
- 江亭六月涼如秋,應與此圖相對愁。 -- 出自明·劉基·題趙學士松圖(白塔)
- 翼以六蜺前五騰,風輪蕭蕭生夏凌。 -- 出自明·劉基·僧道士蔣玉壺長歌
- 三十六宮何在? -- 出自清·陳維崧·秣陵懷古
- 底事六州都鑄錯,孤負陰陽爐冶。 -- 出自清·陳維崧·贈何生鐵(鐵,小字阿黑,鎮江人,流寓泰州
- 休問六朝興廢事,白萍紅蓼正凝愁。 -- 出自宋·李綱·望江南/憶江南
- 感真六象見,垂兆二鳥鳴。 -- 出自唐·宋之問·游法華寺
- 惟將六幅絹,寫得九華山。 -- 出自唐·杜荀鶴·送青陽李明府
- 同和六律應,交泰萬宇平。 -- 出自唐·權德輿·奉和圣制九月十八日賜百僚追賞因書所懷
- 三十六梯入河漢,樵人往往見蛾眉。 -- 出自唐·王翰·賦得明星玉女壇,送廉察尉華陰
- 就彼六籍內,說詩直解頤。 -- 出自唐·陸龜蒙·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復示榮唱
- 當時六朝客,還道帝鄉人。 -- 出自唐·陸龜蒙·金陵道
- 阿婆六十翁七十,不知女子長日泣,從他嫁去無悒悒。 -- 出自唐·張祜·橫吹曲辭·捉搦歌
- 臘馀六日春到,人間世慶生賢。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頭·瑞溢飛猿嶠
- 待看六花飛舞。 -- 出自宋·無名氏·西江月·撲撲云垂四野
- 三尸六賊都回避。 -- 出自宋·無名氏·漁家傲·至道不遙只在邇
- 晝夜六時長在意。 -- 出自宋·無名氏·漁家傲·精養靈根神守氣
- 應似六一先生,神清之洞,萬仞蒼苔蘚。 -- 出自宋·無名氏·念奴嬌·今年秋早
- 笙鏞六變三神格,喜備盛儀容。 -- 出自宋·無名氏·導引·真人臨御
- 憂勤六載親幾務,有巍巍、圣德仁功。 -- 出自宋·無名氏·導引·笳鼓發
- 蓂開六莢,喜溢門闌。 -- 出自宋·無名氏·柳梢青·荷綻花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