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六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治經(jīng)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賢。 -- 出自宋·蘇軾·寄黎眉州
- 此云阇黎也不出十五年矣今年六月自常潤還復至其室則死葬數(shù)月矣作詩題其壁云師來寶山,一住十五秋。 -- 出自宋·蘇軾·去年秋偶游寶山上方入一小院闃然無人有僧隱
- (近以絹自寫子由《黃樓賦》為六幅圖,甚妙。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劉貢甫登黃樓見寄并寄子由二首
- [余與蘇州劉郎中同壬子歲,今年六十二。 -- 出自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對酒五首
- 魚中獲瑰寶,持玩何磊砢.一百六十言,字字靈珠顆。 -- 出自唐·白居易·郡齋暇日,辱常州陳郎中使君早春晚坐水西
- 秦塞重關(guān)一百二,漢家離宮三十六。 -- 出自唐·駱賓王·帝京篇
- 急於恩紀緩文法,正歲尚猶傳五六。 -- 出自宋·范成大·初冬近飲酒作
- 昂藏赤*亦垂頭,背負玄鱗三十六。 -- 出自宋·范成大·放魚行
- 慧林也唱云門曲,去年臘月六十六。 -- 出自宋·黃庭堅·為慧林沖禪師燒香頌三首
- 老師身今七十六,老師心亦七十六。 -- 出自宋·黃庭堅·為黃龍心禪師燒香頌三首
- 鶴者飛仙之御兮英英,十二裙兮六六領(lǐng),翻而來兮華亭。 -- 出自宋·白玉蟾·鶴謠八首
- 又不能學鄒衍長號徹帝關(guān),飛霜六月凄燕山。 -- 出自明·劉基·題謝皋羽傳后
- 麻姑親采扶桑木,鏤脆排焦其數(shù)六。 -- 出自宋·王禹偁·拍板謠
- 但能書與尾而五,未免以策數(shù)曰六。 -- 出自宋·朱翌·觀諸公打馬詩
- 浮邱洪崖總妄傳,最好只有三萬六千局。 -- 出自宋·陳著·弟茝家醉中趁筆
- 妙含道德五千余,迥出洞天三十六。 -- 出自唐·張說·游老君洞
- 此公骨秀氣欲仙,石室名深三十六。 -- 出自宋·毛滂·曹使君置酒石橋山用肉字韻作詩見招不果往復
- 新年斗酒亦徑醉,道舊歡然能五六。 -- 出自宋·毛滂·陪曹使君飲郭別乘舍夜歸奉寄
- 一落千丈不可回,堅冰都在坤初六。 -- 出自宋·陳普·勸學
- 今朝臘月二十五,明朝臘月二十六。 -- 出自宋·釋惟一·偈頌一百三十六首
- 時聞喜處萬千家,片逐漸戲風四六花。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古人古人自古人,今日又見民歌六七袴。 -- 出自唐·貫休·聞前王使君在澤潞居
- 望長山遠水,荊州形勝,夕陽枯木,六代興衰。 -- 出自宋·陳人杰·沁園春·記上層樓
- 強家郎,未七旬,五十入官教邑民,六十轉(zhuǎn)官在鄰郡。 -- 出自元·楊維楨·強氏母
- 尚未敢、云能此私從,怕雷雨冥冥,六丁來取。 -- 出自元·姚燧·洞仙歌 石山
- 多聞實藉益者三,敬客不啻需之六。 -- 出自宋·陳造·次韻許節(jié)推喜雪
- 連山斷處圍平陸,有地可耕無十六。 -- 出自宋·陳造·繁昌縣感舊
- 我來乞盟閱八千,除館又經(jīng)融火六。 -- 出自宋·洪皓·小王親迎賦此贈行卒間聊遺鄙懷
- 當知明瓊亦有神,引上洞天三十六。 -- 出自宋·鄧肅·次韻順之奏雅四首
- 杯酒行春當此時,忽遇清明一百六。 -- 出自宋·鄧肅·次韻順之奏雅四首
- 謾將郊島繼韓豪,五出那配天葩六。 -- 出自宋·鄧肅·次韻順之奏雅四首
- 蕭條貧居馬為二,瑟縮凍坐龜藏六。 -- 出自宋·曾協(xié)·次翁士秀喜雪長詠
- 沈香花萼事,瀟然傷□,宮殿三十六。 -- 出自宋·韓玉·曲江秋
- 君不見濟陰九種禾,又不見河南六岐麥。 -- 出自宋·汪莘·瑞粟歌
- 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星,若以三十六乘之。 -- 出自宋·魏了翁·羅五星善奕棋干詩
- 只今崆峒才小熟,溝壑未甦猶五六。 -- 出自宋·岳珂·喜雨
- 片帆寂寞繞孤村,茅店驚寒半掩六。 -- 出自宋·黃載·晚泊
- 詩壇峻極謝推轂,莫學檀公三十六。 -- 出自宋·王柏·和易巖木犀韻
- 揆予受教自髧髦,歲月十分今已六。 -- 出自宋·王柏·用適莊賜韻回祝
- 鄱陽湖浸東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萬頃。 -- 出自宋·周弼·鄱陽湖
- 地凝瑞氣盈欲尺,水剪飛霙出猶六。 -- 出自宋·衛(wèi)宗武·和雪吟
- 誰家女子嬌似玉,約莫青春十五六。 -- 出自宋·陳允平·春游曲
- 正仲春蓂階,三留葉秀,曉來蓬矢,六掛門榮。 -- 出自宋·程東灣·沁園春·毓德婺虛
- 倦游別駕老更貧,自謀慚似龜藏六。 -- 出自宋·王炎·次韻答簡簿
- 且愿扶桑枝上紅,日轂東來卻滕六。 -- 出自宋·王炎·冬雪行
- 只因騎折白龍腰,謫向人間三十六。 -- 出自唐·潘佑·七歲吟
- 漢使只今應遣十,周官自古須廉六。 -- 出自元·程文海·滿江紅 送陳正義繡使將指江閩
- 呵牛行前童御之,坤艮為謙直初六。 -- 出自宋·項安世·寄題荊南王君行牧齋
- 君從何許得此奇,定是雪窗三十六。 -- 出自宋·項安世·題張道寒綠軒
- 棲身身云夢八九上,用意風雩五六間。 -- 出自宋·陳傅良·題錢宰吸光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