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在第14個字的詩句
入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
- 方從陽壯爭門出,直待陰窮排闥入。 -- 出自宋·魏了翁·肩吾摘傍梅讀易之句以名吾亭且為詩惟發之用
- 因思五十義最精,造化機緘斯出入。 -- 出自宋·魏了翁·生朝李肩吾貽詩次韻為謝
- 況有青山老居士,千騎東來闖然入。 -- 出自宋·魏了翁·約許侍郎諸公酒半宋正仲至自都城
- 小臣空負濟時術,閶闔九重無路入。 -- 出自宋·劉學箕·夏雨嘆
- 嗚呼,朱君無歸,歸來但見空屋椽,入抱山骨于黃泉。 -- 出自宋·周文璞·吊友人朱子大
- 故其筆法倜儻斜直,于跌宕中時入繩墨。 -- 出自宋·岳珂·張文忠至都帖贊
- 想當爭衣盤礴下筆時,吸取清氣入肝脾。 -- 出自宋·王邁·謝阮儒隱為畫墨梅床屏
- 虔劉俘掠技已窮,群聚寶峰頻出入。 -- 出自宋·陽枋·送云山文先生吏部赴召
- 嘆蜀公高潔,休官去歲,溫公耆舊,入社今年。 -- 出自宋·吳潛·沁園春·笑指頹齡
- 宇宙幻成清凈境,了無一點紅塵入。 -- 出自宋·李曾伯·滿江紅·今歲瀟湘
- 敲瓦微聽冰線響,開窗倏放風花入。 -- 出自宋·李曾伯·滿江紅·蝶夢驚殘
- 天籟無聲隨物應,陽春有腳從中入。 -- 出自宋·李曾伯·滿江紅·立雪寒窗
- 一點不留煙火氣,詩脾時有清風入。 -- 出自宋·李曾伯·滿江紅·把繡成吟
- 風卷龍鱗殘甲下,山無虎跡新蹄入。 -- 出自宋·李曾伯·滿江紅·聽徹驚烏
- 凍逐寒梢殘雪解,暖隨野燒輕煙入。 -- 出自宋·李曾伯·滿江紅·草草春盤
- 弱柳眼回青尚淺,小桃腮暈紅將入。 -- 出自宋·李曾伯·滿江紅·春日何來
- 狼吻不甘春哨衄,馬蹄又踏寒灘入。 -- 出自宋·李曾伯·滿江紅·千古襄陽
- 荇水帶長鷗踏損,柳風絮暖魚吞入。 -- 出自宋·蕭崱·滿江紅·莫是西湖
- 山中招提鼎足踞,路如丁字分頭入。 -- 出自宋·李昴英·三山亭
- 方今天詔興賢急,家家倒屣迎君入。 -- 出自宋·姚勉·贈王生
- 洗得甲兵靜了,去作讀書元帥,卻入相吾皇。 -- 出自宋·鐘辰翁·水調歌頭·皓皓一何潔
-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惟羨西江水,曾向金陵城下來。 -- 出自唐·陸羽·歌
- 羿妻問我何自來,笑指廣寒令徑入。 -- 出自宋·王炎·呂待制所居八詠·月臺
- 佳人一去無消息,夢覺香殘愁復入。 -- 出自唐·李建勛·獨夜作
- 后為《九州歌》干之,又不問,因入蜀。 -- 出自唐·鄭遨·與羅隱之聯句
- 晴天霜落寒風急,錦帳羅幃羞更入。 -- 出自唐·崔公遠·獨夜詞
- 深夜無風新雨歇,涼月,露迎珠顆入圓荷。 -- 出自唐·閻選·定風波·江水沉沉帆影過
- 來時復還來,去后復還去,再休回入蓬萊路。 -- 出自元·王哲·惜黃花·主人居屋
- 金飛玉起催逼,老死還被,兒孫拖入土。 -- 出自元·王哲·留客住·但人做
- 手線征衫塵暗,雁足帛書天闊,恨入短長篇。 -- 出自元·兀顏思忠·水調歌頭 偕憲掾分司尉邑,偶得友人招隱之
- 更太公八十,出膺熊虎,武公九十,入戴貂蟬。 -- 出自元·張野·沁園春 為杜左丞壽
- 天一閣本小山樂府錄此兩首歸入詞一類,亦 -- 出自元·張可久·黑漆弩 別高沙諸友,用鸚鵡曲韻 案宋金人詞
- 畫堂深邃樓閣寒,碧紗窗中月華入。 -- 出自宋·田錫·嘵鶯
- 主人聞之不暇沐,握發出戶遽延入。 -- 出自明·袁凱·送齊文韶歸東阿
- 拙時每向巧中生,圣處更從顛里入。 -- 出自宋·陳起·觀張也愚作草圣
- 又不見新豐孤客人莫顧,可憐未入常何薦。 -- 出自明·張羽·贈四明袁生廷玉(儒而善相)
- 君不見揚子江心水如練,年年鑄入凝陰殿。 -- 出自宋·艾性夫·古鏡詞
- 只恐通神風雨急,抉破天門夜飛入,明日山翁倚屏泣。 -- 出自宋·艾性夫·題陳所翁為葉半隱作全龍邀同賦
- 獨上平堤望遠天,衣裘已畏西風入。 -- 出自宋·孔武仲·堤下
- 修髯怒甲爭奮躍,灑淅疑乘風雨入。 -- 出自明·王慎中·題畫
- 風吹一道雨微收,黑壓四山云未入。 -- 出自明·程敏政·古箭渡
- 驪山射獵包原隰,御前急詔穿圍入。 -- 出自宋·蔡肇·題申王畫馬圖
- 揚鞭一蹙破霜蹄,萬騎如風不能入。 -- 出自宋·蔡肇·題申王畫馬圖
- 又不見驪山筑墳葬祖龍,牧兒盜入焚其中。 -- 出自宋·晁公溯·得東南書報亂后東都故居猶存而州北松槚亦無
- 山遠誰憐眉黛愁,水明遙憶眼波入。 -- 出自宋·陳棣·次韻陳季陵覓酒二首
- 百靈有職不相襲,昆侖日月自出入。 -- 出自宋·戴栩·次韻盧直院題秀邸所贈春龍出蟄圖
- 晚風忽遣柳棉飛,竹逕梅亭巧穿入。 -- 出自宋·鄧深·觀游女次韻
- 當時丹氣蒸山一鄉植物茂,丹液入根獨此偃蓋稠。 -- 出自宋·林憲·梁源異松圖行為臺州趙別駕作
- 疑有秦人住洞天,□來艤舟攜酒入。 -- 出自宋·倪德元·釣魚硯
- 署鼓冬冬大府辟,斂板爭趨后先入。 -- 出自宋·史堯弼·送胡庭美解成都筦庫赴鳳州學宮